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召青

作品数:35 被引量:182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土壤
  • 5篇生态
  • 4篇生态公益林
  • 4篇省级自然保护...
  • 4篇树种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公益林
  • 4篇保护区
  • 3篇造林
  • 3篇人工林
  • 2篇有机碳
  • 2篇有机碳含量
  • 2篇有机碳密度
  • 2篇植物
  • 2篇生态城
  • 2篇生态城市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水分
  • 2篇水土

机构

  • 32篇广东省林业科...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广东省林业局

作者

  • 32篇李召青
  • 22篇张卫强
  • 17篇郭乐东
  • 16篇周毅
  • 15篇钟锡均
  • 14篇甘先华
  • 10篇王明怀
  • 9篇殷祚云
  • 9篇周平
  • 6篇曾令海
  • 4篇黎艳明
  • 3篇温小莹
  • 3篇许秀玉
  • 3篇魏龙
  • 2篇连辉明
  • 2篇蔡燕灵
  • 2篇辛凤坪
  • 2篇龚峥
  • 2篇胡新颖
  • 1篇贺康宁

传媒

  • 16篇广东林业科技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生态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林业与环境科...
  • 1篇第四届粤港澳...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城市化进程中珠三角的城市森林建设被引量:9
2006年
文章在深化对城市林业重要意义认识的基础上,探讨了珠三角地区城市森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目的在于为促进珠三角地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龚峥李召青王明怀吴清张伟良叶容标
关键词:生态城市珠江三角洲城市林业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在不同季节对鹅凰嶂自然保护区不同地点(缓冲区和实验区)的不同位置(林内和林缘)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介于1 198~5 842个·cm^(-3)之间,在季节上表现为雨季>旱季,在空间上表现为缓冲区>实验区,林内>林缘。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林内/林缘位置对空气负离子浓度有显著影响,表明森林微环境对提供空气负离子起着重要作用。
林喜珀黄钰辉陈永聚郭乐东徐翊李召青许秀玉
关键词:空气负离子浓度环境因子
西江中下游生态公益林对降水的截留分配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评估生态公益林涵养水源服务功能,选择德庆县三叉顶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定位观测2006年6月~2007年6月100次大气降水事件的截留分配效应。结果表明,观测期内降水总量为1 317.60mm,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水量分别是318.37,87.85和911.38 mm,林冠截留率、茎流率和穿透率分别为24.16%,6.67%和69.17%。林外降水量大于1.3 mm时才能观测到穿透雨,林外降水量达到3.0mm时才开始有树干茎流出现。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量与降水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88 8,0.957 7和0.965 9;林冠截留率与林外降水量呈负相关,而树干茎流率和穿透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35 6,0.803 4和0.874 2。
李召青钟锡均周毅张卫强甘先华郭乐东曾令海
关键词:林冠截留树干茎流穿透雨
华南18个景观树种抗NO_2能力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为探讨18个华南景观树种抗NO2污染能力,以2~3 a生实生苗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的盆栽试验,在NO2质量体积浓度为2.05 mg/m3的胁迫处理下,测定了叶片表观伤害症状、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及相对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态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及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抗NO2污染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穗花棋盘脚(Barringtonia racemosa)和广宁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抗NO2污染能力强;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木棉(Bombax ceiba)、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和澳洲火焰木(Brachychiton acer-ifolius)抗NO2污染能力较强;腊肠树(Cassia fistula)、仪花(Lysidice rhodostegia)和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抗NO2污染能力中等;火焰木(Spathodea campanulata)、蓝花风铃木(Tabebuia pentaphylla)、樱花(Prunusserrulata)、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和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抗NO2污染能力较弱,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抗NO2污染能力弱。研究结果为华南重度酸污染地区景观树种选择提供参考。
甘先华张卫强李召青郭乐东周平
关键词:景观树种光合生理指标抗性评价
粤北不同年龄桉树林植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研究了2年生、4年生、6年生位于粤北的第二个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的林下植物生物多样性,选择了天然次生林和4年生的针叶混交林作为对照。在对几种森林类型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样方进行了植物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对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桉树林植物共有105种,隶属55科91属,其中2年生桉树林有植物37种、隶属26科35属,4年生桉树林有植物64种、隶属37科59属,6年生桉树林共有植物65种、隶属41科59属,随着桉树林的生长,林内物种数呈现增加趋势。天然次生林与其它几种森林类型相比,物种丰富度最高,有植物85种、隶属46科64属,但与6年生桉树林并没有显著差异。针叶混交林有植物39种、隶属24科33属,物种丰富度不及同年生的桉树林,与2年生桉树林相近。几种森林类型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分析,Pielou均匀度指数基本表现为2年生桉树林<针叶混交林<4年生桉树<6年生桉树林<天然次生林。入侵植物马樱丹仅在4年生的桉树林中出现,在其它年龄桉树林、针叶混交林及近自然林中均没有发现,表明马缨丹已经开始入侵粤北山区,但尚未形成大面积危害。研究表明,粤北现有的桉树人工林经营模式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影响不大。
郭乐东张卫强李召青周平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天然次生林植物多样性入侵植物
广东省主要生态公益林类型效益监测研究
周毅陈北光苏志尧周永文甘先华张璐李召青钟锡均黄文辉张坤洪徐庆华梁承坚张卫强
以广东“四江”流域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工程为依托,综合运用森林生态学、森林水文学、计算机技术和森林群落学的原理,以定位研究为主,配以典型区域调查和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野外监测,运用等效益物替代和货币置换法进行生态公益林...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森林群落类型
不同土地利用形式下表土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特征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对西江流域肇庆市三叉顶自然保护区典型样地调查,对比分析了林地(针阔混交林、竹林、马尾松林)、农用地(果园、稻田、旱地)与邻近荒地的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林地(20.71±5.24 g.kg-1)>农用地(13.50±6.05 g.kg-1)>荒地(12.87±4.20 g.kg-1)。林地比农用地、荒地表土有机碳含量分别高出53.35%和60.83%。林地表土有机碳含量极显著高于农用地和荒地,而农用地和荒地间则无显著差异。表土有机碳密度差异极显著,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为林地(3.09±0.88 kg.m-2)>荒地(2.99±0.93 kg.m-2)>农用地(2.28±1.01 kg.m-2)。(2)针阔混交林、竹林、马尾松叶林3种林分类型的表土有机碳含量、密度的大小顺序均为针阔混交林>竹林>马尾松林;在有机碳含量方面,针阔混交林与马尾松林有显著差异;针阔混交林、竹林均与荒地有显著差异,而马尾松林与荒地则无显著差异。在有机碳密度方面,针阔混交林与马尾松林有显著差异。(3)3种农用地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果园>稻田>旱地,果园与旱地之间有显著差异,旱地有机碳含量比果园低41.91%,旱地与水稻田之间无显著差异,三者与荒地均无显著差异。有机碳密度顺序有所变化,大小顺序为果园>旱地>稻田,三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旱地、水稻田均与荒地有显著差异。(4)土壤氮水平、电导率对林地、农用地土壤碳固定有正效应,而容重则有负效应;而受施肥和耕作等因素影响,农用地的表土有机碳含量还与石砾含量显著负相关;荒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则仅与容重显著负相关。
周毅钟锡均郭乐东甘先华黎艳明张坤洪李召青梁远楠辛凤坪张卫强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密度
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表土有机碳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基于UTM公里网格方法划分的66个网格的土壤剖面数据,分析了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5种典型植被类型(马尾松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竹林)的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含量、密度、储量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表土有机碳含量SOC分布在12.61~66.19 g·kg^-1之间,平均值为30.87±1.30 g·kg^-1,大小顺序为竹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多重比较显示竹林(37.63 g·kg^-1)显著高于马尾松林(18.52 g·kg^-1),马尾松林仅为竹林的49.21%。(2)表土有机碳密度SOCD在3.27~15.69 kg·m^-2间,平均值为8.22±0.39 kg·m^-2,大小排序为阔叶混交林〉竹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混交林(10.15 kg·m^-2)和竹林(9.96 kg·m^-2)的SOCD值显著高于马尾松林(4.82 kg·m^-2)(p=0.005,p=0.036),马尾松林仅是阔叶混交林的47.49%。(3)蕉岭长潭保护区表土层有机碳储量为402 100 t,占总面积54.54%的针阔混交林贡献最大,其次为阔叶混交林、杉木林、竹林和马尾松林。(4)表土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和0.31;与石砾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76。与林下植物分布有密切联系,有机碳含量〈20 g·kg^-1的指示种有6种,包括千年桐、黄毛楤木、米碎花、谷木冬青、长叶冻绿和乌韭,有机碳含量〉40 g·kg^-1的指示种有光叶海桐和土茯苓,有机碳含量在20~40 g·kg^-1间还未发现指示种。
周毅黎艳明郭乐东钟军民李召青钟锡均汤明霞张卫强甘先华
西江流域桉树生态系统碳贮量与碳汇功能经济价值评价被引量:20
2009年
对广东省西江流域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开展研究,分析桉树人工林的生长周期及人工经营对生态系统的乔木、林下植物、凋落物和土壤碳贮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并对桉树碳汇能力及经济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1年生桉树林土壤0~25 cm和25~50 cm层有机碳密度分别为68.69 t.hm-2和40.85 t.hm-2,3年生分别为69.84 t.hm-2和40.18 t.hm-2,同一土层不同林龄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在垂直分布上均表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极显著降低的趋势。(2)1年生桉树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07.33 t.hm-2,空间分配序列为土壤层(95.94 t.hm-2,89.39%)>地表凋落物层(4.52 t.hm-2,4.21%)>乔木层(3.84 t.hm-2,3.58%)>林下植被层(3.03 t.hm-2,2.82%);3年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为128.72 t.hm-2,空间分配序列为土壤层(99.28 t.hm-2,77.13%)>乔木层(23.38 t.hm-2,18.16%)>地表凋落物层(3.62 t.hm-2,2.81%)>林下植被层(2.44 t.hm-2,1.90%),二者均是土壤层贡献率最大。(3)1年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总价值为45 728.26元/hm2,固定CO2的经济效益可达到167 822.141元/hm2。3年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总价值55 601.65元/hm2,固定CO2的经济效益可达到204 058.04元/hm2。
郭乐东周毅钟锡均黎艳明甘先华张坤洪李召青梁远楠辛凤坪张卫强
关键词:西江流域桉树人工林碳储量
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对广东省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等五种典型林分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五种林分类型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的排序为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混交林;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的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2)五种林分的非毛管孔隙度;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总孔隙度;阔叶混交林的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针阔混交林的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都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阔叶混交林、毛竹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同一土层不同林分间的容重、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同一林分的物理性质和持水特性在不同土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李召青周毅彭红玉郭乐东钟军民钟锡均汤明霞张卫强甘先华
关键词: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