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东
- 作品数:49 被引量:158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韩国高丽时代木构建筑和《营造法式》的比较
- 中国和朝鲜半岛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和韩国的传统建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本文以中国宋代的《营造法式》为参照,对朝鲜半岛高丽时代的木结构建筑进行比较,初步考察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李华东
- 关键词:营造法式木结构建筑
- 笔谈:整体性保护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 2025年
- 随着全社会越来越活跃的“文博热”“考古热”“非遗热”,文化遗产从重点保护向全面保护、系统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升级成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要求。在国土空间统一管控下,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空间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管理,文物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使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区划及时、准确、标准化地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革命文物片区要坚持保护为主、规划先行和保护利用相协调的原则,确保片区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在文化生态保护区中,要将保护对象置于整个生态链中去考量,通过综合性的保护措施和多方参与,实现自然、人文、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家文化公园要围绕核心价值进行完整性保护、再现、传承,赋予遗产以新的形式、新的场景、新的意义和新的语境,在生活中让民众受益。传统村落要在传统的空间、时间、价值的完整性之上,进一步强化对生态系统、文化系统、产业系统、信仰系统等完整性的重视,从文化治理的角度探索遗产保护参与构建当地文化秩序的新路径。在生产存续背景下讨论工业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铭记中华民族跌宕起伏的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还可以激发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和儿童的工业文化认同。
- 张治强吴炎亮刘托邹统钎李华东李华东徐凤琪杜晓帆杜晓帆孙淼
- 关键词:整体性保护大遗址革命文物文化生态
- 柏林观察
- 2012年
- 通过设计课程介绍尝试为柏林的市民空间提供一种非纪念性的设计方法。设计工作集中在对复杂和脱节的自发城市空间与纪念性空间进行观察及分析,并试图寻找这座异质城市中隐藏的功能计划,经观察发现的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框架来理解(既是提炼、也是重定位)设计的条件。
- Ingrid SchrderJoris Fach戴叶子李华东
- 关键词:纪念性空间
- 高温下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的试验研究
- 李华东
- 进化的遗产——传统村镇保护与发展之沙溪座谈
- 2012年
- 2012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正式启动30周年。这30年成绩斐然,通过多方艰苦的努力,逐步完善了我国传统街区、镇、村的保护体系;而且随着国力日盛,文化遗产保护日益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和重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重要舞台的传统村镇的保护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 李华东
-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镇进化传统街区
- 活化文化基因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任务
- 2023年
- 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所追求的是靠天吃饭、聚族生存,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他人和谐共存。以“和”为最高追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发挥重要而关键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以文化复兴为前提,而文化复兴的基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近百年来,在大时代的各种变革冲击下。
- 李华东
- 关键词:文化复兴农耕文明传统文化底蕴和谐相处
- 系统化地发挥文化遗产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
- 2024年
- 为更好地发挥承载着中华文明可持续发展智慧的文化遗产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在已经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应持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系统性、突出中国特色,深化契合中华文明特性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理论体系,注重发挥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强化“中国性”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践的系统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进而为人类社会提供另一种现代化的方向和道路。
- 安菲李华东丁宇
- 关键词:文化遗产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性
- 宫墙遥拜汗如浆——陈明达先生10周年忌辰感言
- 陈先生著名的巨作《应县木塔》、《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以外,他又参加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的编写、本文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和其他的许多论述。
- 李华东
- 关键词:古建筑雕塑史生平事迹应县木塔
- 文献传递
- 落花与归燕:中国新民居之路
- 2018年
- 传统村落的丰富遗产中,最易被欣赏和关注的当然是那些韵味醉人的传统民居。但是在现实中,能作为文保单位得到修缮,或被资本开发、打扮成花枝招展“精品民宿”的,只是极少数的幸运儿。更多的传统民居,因种种困难,只得被抛弃、荒废,有道是“几处残垣埋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 李华东
- 关键词:传统民居落花传统村落修缮
- 2010上海世博会英国与瑞士国家馆
- 2007年
- 2010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而言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其中中国馆的建设自然而然地成为讨论的焦点。虽然中国以其博大的传统和丰富的物产.以及作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大国的身份.在历届世博会上都受到极大的关注.但历届世博会的中国馆建筑,迄今似乎乏善可陈。
- 李华东
-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政治经济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