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青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桥梁
  • 5篇桥梁工程
  • 5篇风洞
  • 5篇风洞试验
  • 5篇颤振
  • 4篇节段模型
  • 3篇临界风速
  • 3篇颤振临界风速
  • 2篇动导数
  • 2篇振动
  • 2篇气动
  • 2篇气动措施
  • 2篇气动导数
  • 2篇涡振
  • 2篇箱梁
  • 2篇节段模型风洞...
  • 2篇非线性
  • 2篇大跨度
  • 1篇档距
  • 1篇性能研究

机构

  • 11篇同济大学
  • 2篇中铁宝桥集团...
  • 1篇中交第一公路...
  • 1篇中国电力科学...

作者

  • 11篇朱青
  • 9篇朱乐东
  • 1篇翟晓亮
  • 1篇郭震山
  • 1篇刘超
  • 1篇阮欣
  • 1篇潘子超

传媒

  • 3篇振动与冲击
  • 3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空气动力学学...
  • 1篇高等建筑教育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结构工程师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1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区峡谷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抗风性能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为了研究山区峡谷地形条件下某特大桥的风致振动特性和抗风性能,并据此采取气动措施确保大桥在施工和服役全周期的安全,针对桥址处山区峡谷地形特点,采用缩尺地形模型风洞试验对大桥风环境进行了全面探测并确定了设计风参数;采用弹簧悬挂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主梁断面在大攻角范围内的颤振性能和涡振性能进行了评估,进而据此增设气动措施并对气动措施的抗风效果进行了全面检验;根据梯度风速等效原则建立了试验所测风速和桥址附近气象站基准风速的关系,并提出了此类情况下根据不同的风攻角区间合理确定颤振临界风速的方法。结果表明:由于山区峡谷地形的影响,该特大桥桥址处风攻角很大、而且风速和风攻角沿桥跨方向分布很不均匀;大桥主梁断面在较大负攻角下颤振临界风速较低,相对颤振检验风速富余度很小;大桥颤振性能控制设计,通过在主梁钢桁架桥面板设置气动稳定板可以提高主梁在负攻角下的颤振性能。经过多种气动稳定措施综合比选,该特大桥最终选用"主梁桥面板下方设置3道纵向永久稳定板+桥面上中央分隔带处设置1道施工期临时稳定板"的方式以提高主梁建设及运营期的颤振性能。
翟晓亮朱青钱程朱乐东
关键词:桥梁工程颤振风洞试验钢桁梁悬索桥
节段模型静风附加攻角对颤振性能的影响
通过激光位移计测量弹簧悬挂节段模型试验中的附加攻角,分析了附加攻角的大小及初始激励对附加攻角的影响。通过攻角调节装置进行消除了静风附加攻角的自由振动试验,比较了静风附加攻角消除前后模型8个气动导数和颤振临界风速试验结果的...
朱青朱乐东郭震山
关键词:气动导数颤振临界风速
基于阵风响应因子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计算理论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中、日、德等国输电线路规范采用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对较大档距的风荷载进行折减,该方法具体数值的物理意义不明确,难以通过现场实测检验其正确性,也阻碍了通过现场实测对线路走廊实际的风压不均匀系数取值进行修正完善。美国ASCE的输电线路规范采用阵风响应因子将阵风放大系数和档距折减系数综合考虑,物理意义较为明确,理论研究基础完备。从阵风响应因子的基本概念出发,推导了美国规范中导线档距折减系数的原始计算公式,给出了导线档距折减系数与风压不均匀系数之间的转化关系,确定了新的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计算公式。通过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计算值与中国规范取值对比,验证了所得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计算公式的合理性。随后以河北丰宁某输电线路段实测风速数据为样本,展示了山地地貌下导线风压不均匀系数的分析方法。
杨风利张宏杰朱青王飞
关键词:输电线路风压不均匀系数
黄茅海大桥扭转涡振气动措施展向布局优化
2024年
通过大比例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发现,黄茅海大桥主梁原始断面在试验中出现的扭转涡振可通过部分封闭检修道栏杆来控制,但如果将该气动措施通长布置在主梁上则会显著增大结构侧向风荷载。为了确定主梁展向所需的气动措施最短布置长度和相应的布置范围,首先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识别了采取气动措施前后2种主梁断面的涡激力模型参数,然后基于涡激力模型逐模态分析了实桥的三维涡振响应,最后以实桥不发生涡振作为约束条件优化了气动措施的展向布局。结果表明:部分封闭检修道栏杆减小了扭转涡激力的气动负阻尼效应,从而抑制了主梁断面的扭转涡振,但将其通长布置在主梁上过于保守;利用所提方法优化该气动措施的展向布局后,可大幅缩减气动措施的展向布置长度。
孙颢郭国和朱青朱乐东檀忠旭权红烈
关键词:桥梁工程涡振气动措施
分体箱梁中央隔涡板涡激振动抑制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借助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对分体钢箱梁的涡激振动性能及中央隔涡板的抑振效果与机理开展研究,对比不同形式(水平隔涡板、一道竖向隔涡板、两道竖向隔涡板)和尺寸中央隔涡板的抑振效果,并根据流迹与速度云图对不同形式中央隔涡板的抑振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槽顶部水平隔涡板能够阻碍开槽处的气体对流,降低开槽内部及断面周围气流速度,增加旋涡移动和脱落难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涡激振动,抑振效果随隔涡板宽度增大而增加;开槽内部竖向隔涡板能够将旋涡稳定在隔板分隔出的几个小区域内,避免产生稳定的旋涡脱落,进而有效抑制涡激振动,设置两道半高竖向隔涡板比设置一道全高竖向隔涡板效果更好,但需对两板间距进行优化。
檀忠旭郭国和朱乐东朱青权红烈
关键词:涡激振动风洞试验计算流体力学
中央开槽箱梁颤振非线性特性和振动分叉现象及其机理
2023年
为探究超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在大攻角范围内的颤振稳定性,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中央开槽箱梁在风攻角±10°范围内的颤振非线性特性和振动分叉现象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风攻角为-2°~10°时,节段模型系统未发生颤振;当风攻角为-3°和-4°时,观察到了含振动分叉的非线性颤振现象,且起振幅值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当风攻角为-5°~-10°时,颤振无需人工激励就会自动发生。两种非线性颤振均为弯扭耦合颤振,并最终做极限环振动。非线性颤振的起振风速随着负攻角的增大而减小,耦合程度随着折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系统等效阻尼比-振幅曲线可以很好地解释非线性颤振机理,曲线的零点为系统平衡点,其中斜率为正的零点为稳定平衡点,对应稳态振幅;斜率为负的零点为不稳定平衡点,对应起振振幅。对于含振动分叉的非线性颤振,系统存在一个稳定平衡点和一个不稳定平衡点;而对于无需人工初始激励的非线性颤振,系统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
钱程朱乐东朱青
关键词: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极限环振动
风致静力扭角对桥梁颤振性能影响的节段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自由振动试验识别得到的气动参数已包含了一定的、但与实桥不严格相似的风致静力扭角的影响。为了在颤振分析中能精确考虑风致静力扭角的影响,首先必须消除节段模型试验中风致静力扭角对气动导数识别结果的影响。通过在试验过程中使节段模型作受控反向旋转可以消除平均风附加攻角,然后以象山港大桥为背景,将消除平均风附加攻角后的试验结果与常规试验结果相比较,对风致静力扭角对节段模型系统的阻尼比、气动导数和临界风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风致静力扭角对模型扭转阻尼比和与扭转有关的气动导数有明显的影响。象山港大桥节段模型在+3°攻角发生颤振时风致静力扭角约为0.32°,攻角修正以后节段模型颤振临界风速识别结果提高了7%。
朱乐东朱青郭震山
关键词:阻尼比颤振临界风速气动导数
智能建造背景下的桥梁工程毕业实习教学环节改革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工业4.0时代,智能建造技术变革着桥梁工程行业,桥梁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暨生产实习环节,面临全新的挑战。在智能建造背景下,需要用信息技术手段变革传统的实习教学。文章以某届本科生的毕业实习改革为案例进行研究,阐述了各实习环节的设计方法,为类似实习教学提供范例和参考。
刘超潘子超朱青阮欣
关键词:毕业实习教学
水平中央隔涡板透空形式对分体箱梁涡振响应的影响
2023年
分体箱梁断面因其优异的颤振性能近年来在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中多有应用。对涡振问题比较严重的分体箱梁,采用气动措施削弱开槽处的大尺度漩涡是控制涡振的最有效手段。通过大比例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比了不同形式水平隔涡板对分体箱梁的涡振控制效果。比较结果显示:在透空率接近的情况下,采用两侧水平隔涡板比各种打孔板的涡振控制效果都要好,如果要采用打孔板达到两侧水平板近似的涡振效果,透空率需要再减小26%左右;如果采用打孔板,板上的孔越是不均匀,涡振控制效果越好,而孔的形状对涡振影响不大。
童俊豪朱青朱乐东朱乐东
关键词:气动措施
基于位移测量的非线性涡激力模型参数识别方法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半经验数学模型来近似表示涡激力是目前研究涡激共振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但关于非线性涡激力模型参数的试验识别研究还较少,现有识别方法也有待改进。为了更方便可靠地识别非线性涡激力模型中的参数,根据能量等效原理推导出一种基于节段模型位移响应的气动参数识别新方法。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得中央开槽箱梁断面的扭转涡激共振位移响应,应用新方法识别简化非线性涡激扭矩模型中的气动参数,并对参数识别精度做出评价。将新方法与Ehsan等所建议的位移法以及基于实测力时程的三步最小二乘拟合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新方法识别得到的气动参数可以较好地预测系统的扭转涡激共振位移响应;基于一致的系统线性机械参数,新方法识别得到的气动参数与Ehsan等所建议位移法的识别结果基本相同,而新方法能进一步考虑对识别结果影响较为显著的机械参数非线性特性;当新方法考虑非线性机械参数时,其识别结果和基于实测力时程的三步最小二乘拟合法相比也十分吻合,并且新方法更为简便。
朱乐东孙颢朱青朱青
关键词:桥梁工程风洞试验涡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