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荣

作品数:780 被引量:1,181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7篇期刊文章
  • 248篇专利
  • 130篇会议论文
  • 12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500篇冶金工程
  • 37篇金属学及工艺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化学工程
  • 9篇电气工程
  • 8篇理学
  • 6篇经济管理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85篇炼钢
  • 159篇转炉
  • 156篇电弧炉
  • 132篇冶炼
  • 106篇氧枪
  • 87篇电弧炉炼钢
  • 81篇数值模拟
  • 81篇值模拟
  • 57篇精炼
  • 56篇转炉炼钢
  • 55篇底吹
  • 54篇电炉
  • 54篇喷吹
  • 50篇SUB
  • 47篇熔池
  • 40篇易切削
  • 39篇易切削钢
  • 38篇电炉炼钢
  • 37篇脱磷
  • 31篇冶金

机构

  • 759篇北京科技大学
  • 26篇钢铁研究总院
  • 16篇莱芜钢铁集团...
  • 15篇安阳钢铁集团...
  • 11篇西宁特殊钢股...
  • 10篇河北钢铁股份...
  • 8篇北京中冶设备...
  • 8篇首钢水城钢铁...
  • 6篇福州大学
  • 6篇攀枝花学院
  • 6篇中国恩菲工程...
  • 6篇中南大学
  • 6篇万宝矿产有限...
  • 6篇北京科米荣诚...
  • 5篇苏州大学
  • 5篇西安建筑科技...
  • 5篇天津钢管集团...
  • 5篇山东泰山钢铁...
  • 4篇中国冶金科工...
  • 4篇国家知识产权...

作者

  • 770篇朱荣
  • 207篇董凯
  • 134篇刘润藻
  • 60篇冯超
  • 60篇李士琦
  • 60篇仇永全
  • 58篇吕明
  • 55篇林腾昌
  • 53篇王云
  • 49篇刘福海
  • 43篇马国宏
  • 42篇吴学涛
  • 37篇王雪亮
  • 35篇朱长富
  • 34篇李联生
  • 33篇李智峥
  • 29篇苏荣芳
  • 26篇郭汉杰
  • 24篇王振宙
  • 22篇刘纲

传媒

  • 93篇工业加热
  • 38篇北京科技大学...
  • 31篇特殊钢
  • 31篇炼钢
  • 26篇钢铁
  • 24篇工程科学学报
  • 13篇过程工程学报
  • 12篇中国冶金
  • 12篇冶金设备
  • 10篇冶金能源
  • 9篇河南冶金
  • 6篇钢铁研究学报
  • 6篇2015年全...
  • 5篇中国金属学会...
  • 4篇连铸
  • 4篇中国有色冶金
  • 4篇中国金属学会...
  • 4篇中国金属学会...
  • 4篇冶金研究中心...
  • 3篇铸造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46篇2023
  • 20篇2022
  • 32篇2021
  • 35篇2020
  • 41篇2019
  • 50篇2018
  • 34篇2017
  • 39篇2016
  • 46篇2015
  • 45篇2014
  • 42篇2013
  • 34篇2012
  • 35篇2011
  • 34篇2010
  • 41篇2009
  • 31篇2008
  • 16篇2007
  • 16篇2006
  • 33篇2005
7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低碳钢BOF渣成分对终点[C]含量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共存理论、动力学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转炉冶炼超低碳钢吹炼末期炉渣成分对终点[C]含量的影响规律,建立1853-1973 K时终点[C]与炉渣成分和温度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Fe O活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主要受炉渣成分的影响;脱碳动力学条件主要受炉渣成分和温度的影响.炉渣碱度增加,终点[C]含量升高;渣中Fe O含量增加,终点[C]含量迅速降低,渣中Fe O质量分数应控制在12.0%-18.0%之间;渣中Mg O质量分数在7.0%-13.0%范围内逐渐增加,钢液中[C]质量分数增加值不足0.01%;随着温度的增加,钢液中[C]含量降低.回归模型对冶炼超低碳钢的转炉终点[C]含量的预判平均误差率为±15.25%,[C]含量误差在±0.01%以内的炉次占69.19%.
张明博秦哲仇圣桃朱荣白瑞国张兴利
关键词:炼钢低碳钢渣成分碳含量
430不锈钢板坯横裂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对430不锈钢连铸板坯存在横裂缺陷的试样进行低倍检验、金相检验及韧脆转变温度测定,确定铁素体晶界上大量的碳化物析出相加速裂纹的扩展,致使铸坯更容易发生脆性断裂。提出相应的工艺控制措施:提高铸机的对弧精度,足辊出口对弧精度为0.5mm,零段出口对弧精度为0.33 mm,一段出口对弧精度为0.27mm;板坯在500℃附近快速冷却,避免脆性相的产生;要求wC+wN小于0.03%;铸坯采用带温修磨,修磨温度控制到120℃以上,1周内完成铸坯的转序、轧制。对优化工艺进行工业试验得出,430板坯横裂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杜绝了因板坯横裂引起的热轧断带事故及钢带孔洞缺陷,工艺措施效果显著。
陈培敦曾祥群朱荣程挺王俊海
关键词:铁素体不锈钢连铸板坯横裂韧脆转变温度
430铁素体不锈钢的脱氮研究
430铁素体不锈钢中的氮能恶化晶间腐蚀、低温冲击韧性、缺口敏感性以及焊接等性能.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430铁素体不锈钢冶炼过程中吹氩阶段初始碳含量、温度、氩氧比以及冶炼时间等工艺参数与对终点氮含量的影响.研究表...
杨岩朱荣汤旭炜赵飞李超
关键词:铁素体不锈钢冶炼工艺脱氮率产品质量
文献传递
太阳能光伏非碳冶金实验研究
2013年
提出太阳能光伏非碳冶金的概念,分析太阳能光伏非碳冶金系统结构,并根据研究要求进行系统参数的匹配及选择。根据能量匹配与整合,设计制造公称容量为1kg的太阳能光伏非碳冶金实验系统并进行相关实验。通过初步的系统能量分析,验证系统参数。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满足冶炼要求,有很好的稳定性及可操作性。
侯明山吴华峰李士琦朱荣王玉刚刘润藻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
二氧化碳—氧气混合喷吹炼钢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通过采用冶金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热平衡计算及热态实验,研究了CO2与O2混合喷吹炼钢工艺.对喷吹过程中金属熔体内的脱碳过程,铁液、炉渣及炉气成分及温度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及分析.初步分析了CO2与O2混合喷吹炼钢工艺的可行性.根据热平衡计算可以得出,在炼钢过程中喷入一定浓度CO2气体后,同样可脱除钢中的碳,达到冶炼目的.实验证实,在真空电感应炉炼钢过程中,由于电能热量的补充,使得能满足炼钢过程的热量要求,喷入CO2与O2混合气体可以脱除钢中的碳.
靳任杰朱荣冯立新尹振江
关键词:炼钢二氧化碳氧气环境保护
集束射流氧枪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利用软件CFX10.0对电炉炼钢氧枪在集束射流和普通射流两种状态下的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结果对比,论证了集束射流氧枪的优越性,并且在安阳一炼轧厂100t竖式电炉使用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阳一炼轧厂电炉使用集束氧枪后,吨钢电耗平均降低了30kW·h,吨钢氧耗和生产成本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冶炼周期略有增加,主要在于采用的原料中铁水比例增加,导致周期增加.当热装铁水比处于50%左右时,吨钢氧耗、吨钢电耗、冶炼周期和生产成本均变化不大,所以建议铁水比保持在50%.
杨竹芳王振宙朱荣韩丽辉牛重军胡振邦
关键词:电弧炉炼钢集束氧枪数值模拟
一种碱性脱漆剂及制备、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碱性脱漆剂及制备、使用方法,属于脱漆剂技术领域。碱性脱漆剂由氢氧化钠溶液、表面活性剂、辅助添加剂组成,其中,NaOH浓度为2~15%,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0.05%~5%,辅助添加剂:0.1%~...
李建强李仁勇朱荣张梅李联生杨竟
文献传递
电弧炉炼钢安全长寿底吹技术的研究开发
电弧炉底吹技术的关键在于长寿及安全。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开发了电弧炉安全长寿底吹技术。项目组从失效机理、底吹元件设计、底吹工艺制定及安全报警等方面展开研究,实现了电弧炉底吹的安全长寿,及冶金指标改善。1电弧炉底吹元件失效...
朱荣董凯刘润藻马国宏
关键词:电弧炉炼钢
电弧炉炼钢能量及成本的多尺度研究与应用
朱荣刘润藻王玉刚董凯杨凌志马国宏林腾昌刘福海李桂海孙开明姜桂连马全锋王学义郁健宁建成宋景凌钟春生冯小明陈三芽宋水根陈列谢国基樊世亮黄永建张海宁田国庆王洪苏荣芳李司晨
该项目属钢铁冶金中电弧炉炼钢技术领域.中国电弧炉炼钢的原料结构复杂,工艺控制难度大,随着电弧炉炼钢设备的增多以及容量的加大,整个电弧炉冶炼消耗的总能量增加,使得电弧炉炼钢的成本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缓解这一能量高消耗状况,节...
关键词:
关键词:电弧炉炼钢工艺
基于多相流数值模拟的电弧炉脱碳速度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CFD软件对某厂150 t电弧炉进行了三维三相流数值模拟。将射流冲击深度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水模实验外推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氧气射流的冲击,在熔池表面形成未被渣层覆盖的裸露钢液面,裸露钢液面是氧气与钢液的主要接触区域。利用基于红外烟气分析技术的脱碳模型,测定电弧炉炼钢过程中不同供氧流量下的脱碳速度;分析了流过裸露钢液面的钢液流量对脱碳反应速度的影响。
何春来朱荣刘诚李晶
关键词:电弧炉炼钢多相流数值模拟脱碳速度
共7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