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天
- 作品数:26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地区级综合体育馆建筑声学设计实践被引量:1
- 2012年
- 概况性总结了地区级综合体育馆的建筑声学特点,并以徐州贾汪体育馆为例,针对其弧形的建筑屋顶、较大的每座容积、有限的墙面面积等问题,在屋顶、墙面、舞台三处进行具体的声学处理,最终使其厅内混响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由此提出地区级综合体育馆在建声设计时所需注意的问题,为以后类似场馆的声学设计提供参考。
- 张彤钰朱晓天
- 关键词:综合体育馆声学设计混响时间
- 强吸收-强反射型听音室声场的有限元优化被引量:2
- 2009年
- 为获得听音室预期的平直混响时间和合适的房间形状,提出了一种结合强吸收-强反射概念和有限元优化技术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对按照优化设计结果所搭建的听音室的房间频率响应、混响时间进行了实际测量,实测数据显示了与解析计算、数值模拟结果有着较好的吻合。在整个设计频段内混响时间特性曲线平直,优化后房间低频段两个倍频程内频率响应的标准偏差可降低约6dB。1/3倍频程中心频率上实测混响时间的方均根值和设计值的偏差在63至4 kHz的6个倍频程内仅为0.02 s。
- 朱晓天籍仙蓉朱冬冬
- 关键词:有限元优化听音室反射型混响时间声场设计方法
- 古筝的发声特点与拾音位置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半消声室和常规录音室环境下利用频谱分析方法探索古筝发声的空间分布特点即古筝发声时在空间不同位置处不同的音色特征,确定了若干特征位置,比较了各特征位置上同一古筝单音的频率谱。观察到了古筝琴柱前方的特征位置对高频音较敏感、底部发声孔特征位置对中低频音较敏感等有意义的现象。
- 许一冉朱晓天
- 关键词:录音频谱分析
- 一种全新的声还原技术——波前合成被引量:2
- 2006年
- 介绍波前合成(WaveFieldSynthesis)技术的基本理论、声学特点和发展状况,以及在影院、音乐厅和室外扩声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并介绍了波前合成技术应用中大型扬声器阵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 朱晓天
- 关键词:扬声器阵列声场扩声
- 教室声学设计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对两种不同类型教室的房间比例、混响时间、频率响应、本底噪声等建声参量分别进行了实际测量和计算。利用有限元模型模拟的方法给出了部分声场分析。比较了两教室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了讨论进而明确了教室声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为教学用房的建筑设计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参考。
- 李婧朱晓天赵秀玲
- 关键词:有限元混响时间频率响应噪声控制
- 窗洞位置对室内自然通风影响的数字模拟
-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研究了在同一房间模型中,三种不同开窗形式对房间通风的影响。得到了三种情况下的风场平面分布、风速随房间进深的变化以及房间的通风量。
- 朱晓天邓元媛
- 关键词:自然通风
- 文献传递
- 基于空间句法的徐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徐州市在《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中提出了"双核心、五组团"的空间形态构想,文中运用空间句法理论中的重要参数—集成度对徐州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中的城市路网进行拓扑分析,进而得到徐州整个城市的集成度轴线分析图,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发现其城市的内在动力机制,并运用城市自组织生长理论对城市的自组织性进行分析,寻求自组织与他组织的调和,最后提出优化方案。用以促进城市的健康与可持续性建设。
- 王磊朱晓天吴一强
- 关键词:空间句法集成度拓扑分析动力机制
- 比特语境下的建筑数字技术教学
- 本文以对数字化时代的建筑设计的变化的剖析为切入点,探讨了其对建筑设计思维的影响,从而通过分析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探讨其改革问题。
- 邓元媛朱晓天
- 关键词:比特建筑设计
- 文献传递
- 工业噪声中面声源的非轴向辐射被引量:3
- 1993年
- 一、引言在实际工业噪声的处理中,经常遇到一些噪声源发声面积较大,且接收位置偏离发声面轴向甚至大于90°的情况,如图1中某一住宅和一排风口所示的这种相对位置。由于此问题具有发声面大和接收位置低这两个特点,从而使得声学计算变得比较复杂。发声面积大则意味着在距声源相当一段距离内,声波的辐射不能按点声源处理,也就是说此时从声源上各点发出的声波在到达接收点的时间已各不相同,并且相互之间还要发生干扰,其结果则是声场将不再随距离作一次反比衰减;而接收位置低即表明接收点和面声源轴向的夹角大于90度,并且由于某种遮挡使得声源和接收点之间已相互“
- 朱晓天季卫兴彭守礼
- 关键词:工业噪声噪声监测
- 地下四合院——陕县地坑院的研究保护与开发被引量:5
- 2010年
- "地坑院"被称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中国北方"地下四合院"。20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最早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窑洞地坑院,称这种窑洞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地坑院因此闻名中外。
- 王磊朱晓天
- 关键词:地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