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彦恺

作品数:42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尿道
  • 8篇膀胱
  • 7篇细胞
  • 6篇阴茎
  • 6篇文献复习
  • 6篇复习
  • 5篇手术
  • 4篇女性
  • 4篇肿瘤
  • 4篇结石
  • 3篇诊治
  • 3篇上皮
  • 3篇上皮癌
  • 3篇尿路上皮
  • 3篇尿路上皮癌
  • 3篇腺癌
  • 3篇浸润性
  • 3篇肌层
  • 3篇膀胱尿路
  • 3篇膀胱尿路上皮

机构

  • 34篇厦门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42篇曾彦恺
  • 24篇邢金春
  • 19篇陈跃东
  • 17篇庄炫
  • 15篇杨宇峰
  • 14篇刘菲
  • 10篇刘荣福
  • 9篇陈斌
  • 8篇王惠强
  • 8篇郑嘉欣
  • 7篇康健
  • 7篇张良
  • 7篇沈海波
  • 7篇顾正勤
  • 7篇段波
  • 7篇齐隽
  • 7篇吴准
  • 6篇周鑫
  • 6篇李伟
  • 6篇张开颜

传媒

  • 9篇2013中国...
  • 6篇中华男科学杂...
  • 4篇中华泌尿外科...
  • 3篇临床泌尿外科...
  • 3篇国际泌尿系统...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微创泌尿外科...
  • 1篇华东六省一市...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0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体人脱细胞真皮基质在阴茎体型尿道下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异体人脱细胞真皮基质(human acellular dermal matrix,HADM)在阴茎体型尿道下裂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8例初治阴茎体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成形尿道术(tubularized incised-plate urethroplasty,TIP)治疗,28例采用TIP+异体HADM覆盖术治疗,比较2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TIP术后出现尿道外口轻度回缩6例,需再次手术的尿道皮肤瘘8例,尿道狭窄0例;采用TIP+异体HADM覆盖术术后出现尿道外口轻度回缩6例,需再次手术的尿道皮肤瘘2例,尿道狭窄0例。2种术式需再次手术的尿道皮肤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道外口轻度回缩发生率、尿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体HADM作为新成型尿道的“保护层”可有效减少阴茎体型尿道下裂手术中尿瘘发生率。
陈惠新曾彦恺陈海冰王智谋沈剑锋陈跃东
关键词:尿道下裂尿道皮肤瘘
再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再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分别接受单次经尿道电切术(TUR)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单次TUR组,n=38)或单次TUR、ReTUR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ReTUR组,n=38)。观察ReTUR组患者首次TUR术后肿瘤残存率和ReTUR术后重新分期率;首次TUR术后次日起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结果 ReTUR组患者首次TUR术后肿瘤残存率为31.6%,ReTUR术后重新分期率为10.5%。ReTUR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单次TUR组患者(2.8%和21.1%,P<0.05)。结论 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可发现首次TUR术后的残存肿瘤,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降低肿瘤复发率。
沈海波曾彦恺顾正勤张良康健齐隽
关键词:复发率
经耻骨后与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远期疗效比较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 比较经耻骨后尿道中段吊带术(TVT)与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0例女性SUI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5~ 76岁,平均47.8岁;病程2~20年,平均8.3年.均有分娩生育史,分娩次数1~5次;经阴道分娩98例,剖宫产22例.120例中45例行TVT(TVT组),75例行TVT-O(TVT-O组).TVT组患者年龄(45.1±6.0)岁;体重指数(23.3 ±3.8) kg/m2;既往有子宫手术史23例;术前绝经34例;病程(5.8±2.9)年;术前24h尿垫试验(4.6±1.7)个.TVT-O组患者年龄(50.5±7.1)岁;体重指数(24.8±3.3)kg/m2;既往有子宫手术史29例;术前绝经32例;病史(6.1±3.0)年;术前24h尿垫试验(4.5±2.1)个.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主观疗效、客观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0例患者随访72~192个月,平均121个月.TVT组完全满意率为89.0%(40/45),TVT-O组完全满意率为92.0% (69/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T组咳嗽试验阴性率为84.4% (38/45),TVT-O组咳嗽试验阴性率为76.0%(5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20% (9/45,15/75),其中,TVT组膀胱尿道损伤发生率为8.9% (4/45),TVT-O组为4.0% (3/75);TVT组大腿内侧疼痛发生率为0,TVT-O组为6.7% (5/75);术后尿频、排尿不尽的发生率TVT组为6.7%(3/45),TVT-O组为5.3% (4/75);TVT组术后出现1例需处理的排尿困难;TVT-O组出现2例吊带侵蚀.结论 TVT组和TVT-O组患者远期主观疗效相仿.客观疗效TVT组略优于TVT-O组.两者并发症总的发生率无差别,但不同术式出现的并发症有所不同.
陈跃东曾彦恺刘菲王雪刚黄海超刘荣福陈斌邢金春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远期疗效
女性尿道修复与重建方法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总结女性尿道修复与重建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8例女性尿道修复与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8~66岁,平均34岁;病因为尿道及旁肿瘤11例(恶性6例,良性5例),尿道憩室10例(马蹄形或圆周型),尿道狭窄4例,尿道阴道瘘3例。患者手术中采用截石位或折刀位,根据尿道损伤的部位及程度不同,分别采用膀胱组织瓣、阴道组织瓣、膀胱黏膜、阴道黏膜、阴唇黏膜等组织,进行直接缝合、管状组织瓣缝合、前移组织瓣缝合、小阴唇组织瓣转移缝合等技术进行修复重建。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4周拔出尿管,随访1~12个月,所有患者均尿道解剖修复成功,其中23例控尿良好,4例有轻度压力性尿失禁,1例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结论女性尿道损伤需要行修复与重建少见。手术方式和入路可根据病情及术者经验而定,视野良好、组织无张力、血供良好、多层缝合是手术成功关键。加用脂肪垫等组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控尿率。
陈雨鑫陈文祝洪永强曾彦恺邢金春孔秀英陈跃东
关键词:女(雌)性尿道狭窄憩室尿瘘
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对泌尿系结石钬激光碎石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118例采用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及检查取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8例,女50例,年龄32~56岁,平均...
陈斌王惠强段波刘荣福杨宇峰陈跃东庄炫李伟张开颜郑嘉欣周鑫刘菲吴准曾彦恺邢金春
针道法辅助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针道法辅助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PCNL术治疗的1562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6例于术后超声探查到较大残留结石,标准通道内肾镜无法探及结石。120例建立16F微通道处理残留结石(微通道组);126例建立针道,引导标准通道内肾镜寻找并处理残留结石(针道组);另有10例通过针道仍无法探及残留结石,则中转针道为微通道处理残留结石。术后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清石率等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微通道组建立l-3条微通道[M(QR):1(1)],针道组建立1-7条针道[M(QR):3(2)];针道组手术时间[(62.0±18.0)min比(84.0±15.5)min,t=10.242,P=0.000]、住院时间[(4.40±0.86)d比(5.20±0.81)d,t=7.570,P:0.049]、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1.31±0.47)g/L比(2.74±0.63)g/L,t=20.12,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9%(10/126)比19.2%(23/120),χ2=6.674,P=0.010均低于微通道组;术后一期清石率针道组高于微通道组(89.7%比76.7%,χ2=7.497,P=0.006)。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胸膜损伤、气胸、肾脏穿通伤、腹腔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针道法辅助PCNL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可提高一期结石清除率,节省手术时间.降低肾脏及周围器官损伤风险。
段波陈斌黄海超刘荣福王惠强郑嘉欣曾彦恺邢金春
关键词:肾结石肾造口术针道
阴茎头切除联合阴茎头重建治疗阴茎癌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5年
阴茎癌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在亚洲发病率大约为19/10万。阴茎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早期手术治疗。根据阴茎肿瘤生长的部位、肿瘤的大小和肿瘤的浸润深度,决定具体的手术方案。传统的阴茎癌手术方法包括保留阴茎的手术、阴茎部分切除术和阴茎全部切除术联合会阴部尿道造口术。后两种手术方法的缺陷在于不能保留足够长度的阴茎,不能保留患者的阴茎功能,术后生活质量不满意。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治疗阴茎头肿瘤的手术方法,该方法属于阴茎部分切除术的1种。报告如下。
曾彦恺庄炫杨宇峰邢金春
关键词:阴茎癌
第二次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第二次电切(ReTUR)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作用,分析其临床价值。我们将新华医院的研究结果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为ReTUR在国内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为ReTUR的推广提供充分的临床依据。...
曾彦恺
关键词:术后复发率手术指征
文献传递
丝裂霉素(MMC)作用于高危膀胱癌细胞株后NF-kB及其靶基因表达情况的研究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MMC)对高危膀胱癌细胞株作用后可能存在的凋亡机制和耐药机制,推测丝裂霉素(MMC)潜在的促凋亡作用,揭示膀胱癌细胞对其耐药的可能机制,为治疗前判断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为逆转耐药或联合用药的药物研究提供...
曾彦恺沈海波顾正勤张良康健齐隽
文献传递
炎症细胞在女性腺性膀胱炎膀胱黏膜下的浸润情况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分析女性腺性膀胱炎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探讨非可控性炎症在腺性膀胱炎中的作用。方法对2016年6—10月收治的10例已确诊的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的膀胱黏膜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分析其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和类型。另收集2006年1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9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组织标本。年龄(36.0±8.1)岁;体重指数(21.4±4.1)kg/m^2;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19例,糖尿病病史18例。根据膀胱镜下的表现对腺性膀胱炎进行临床分型,将滤泡样水肿型、乳头瘤样型、肠腺瘤样型定义为高危组,慢性炎症型、黏膜无改变型定义为低危组。对49例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比较不同类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膀胱黏膜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黏膜及黏膜下组织中,炎症细胞高表达T淋巴细胞标志性抗体[CD3、CD43、CD4、CD8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95.2±21.1)、(201.5±19.5)、(159.6±10.9)、(225.2±12.8)个],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B淋巴细胞[CD20阳性细胞数为(20.0±4.3)个]和浆细胞[CD38、CD138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4.6±1.2)、0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9例中高危组28例,年龄(34.4±7.5)岁;体重指数(21.9±4.2)kg/m^2;合并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8例。低危组21例,年龄(38.2±8.5)岁;体重指数(20.8±4.0)kg/m^2;合并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10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明显高于低危组[(10.4±2.6)分与(7.1±2.1)分,P〈0.01];高危组生活质量评分(QoL)也明显高于低危组[(4.9±0.9)分与(4.1±0.8)分,P〈0.01];高危组最大尿流率(Qmax
陈跃东曾彦恺白培德刘菲索文昊白冬雨廖永强邢金春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T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