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秀清
- 作品数:46 被引量:181H指数:8
- 供职机构: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江淮丘陵区干旱成因与减灾措施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江淮丘陵区由于特殊的气候、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供给不足,干旱灾害频发,因此,有必要探讨解决该区干旱成灾的措施。通过对江淮丘陵区气候、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水利工程、社会经济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剖析,探讨了该区干旱缺水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工程措施方面,要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蓄水、供水能力;在非工程措施方面,要重视种植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推进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工作,不断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努力发展节水高效型农业,不断提高该区抗旱减灾能力。
- 于凤存蒋尚明金菊良曹秀清许浒
- 关键词:干旱成因非工程措施江淮丘陵区
- 淹水时期与天数对油菜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分别于2014、2015和2020年采用有底测坑试验模拟大田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各淹水天数的涝渍环境,分析不同生育期淹水天数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现蕾抽薹期,淹水天数的增加极显著影响株高生长;苗期淹水对前期株高影响较大,但经过后期补偿,差距逐步缩小;开花期淹水前期对株高有影响,但经过补偿影响已不大;开花期后因株高已基本定型,淹水对株高已无影响。开花期淹水天数对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现蕾抽薹期,且随着淹水天数的增加,LAI逐渐降低。开花期淹水超过2 d、现蕾抽薹期和成熟期淹水超过4 d、苗期淹水超过6 d均会造成油菜显著减产,因此除油菜苗期外,其余生育期均为油菜防淹涝的关键时期,生产上应采取措施排水降渍。该研究可为油菜农田排水方案的合理制定、洪涝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抗灾减灾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 俞建河王本来曹秀清沈涛
- 关键词:油菜生长发育产量性状
- 深蓄控排条件下稻田土壤水氮变化规律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阐明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土壤水氮素的赋存规律。【方法】在肥东灌溉实验站开展试验,观测L1处理(间歇时间3~4 d,蓄雨深度10 cm)、深蓄控排L2处理(间歇时间6~8 d,蓄雨深度14 cm)和L3处理(间歇时间6~8 d,蓄雨深度18 cm)地下埋深50、70、90、110、150 cm土壤水及稻田排水的氮素变化,分析干湿交替L1处理和深蓄控排L2、L3处理的灌水量、排水量以及水稻产量要素的响应规律。【结果】干湿交替灌溉L1处理和深蓄控排模式L2、L3处理较CK水稻灌溉水量分别降低725、1 703、2 304 m^(3)/hm^(2),雨水利用率分别提高11.8%、19.0%、25.9%,稻田排水次数减少1~3次。NH_(4)^(+)-N、NO_(3)^(-)-N和TN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深蓄控排L2、L3处理总氮峰值低于CK。L1、L2、L3处理TN污染负荷较CK减少21.3%、26.7%、31.5%。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通过增加蓄雨上限至18 cm,延长间歇时间6~8 d,能够有效地减少灌溉定额,降低稻田排水量,提高雨水利用率,达到水稻节水、减排、控污、稳产的目的。
- 王矿袁先江曹秀清高振陆蒋尚明杨继伟王业凡
- 关键词:水稻稻田土壤水分氮
- 安徽省小麦生育期水分盈亏状况分析被引量:3
- 2002年
- 对安徽省小麦主要生育期的水分盈亏状况和土壤含水量 (Smc)动态变化及水分衰减规律作了分析 ,同时研究了水分亏缺期灌溉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安徽省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水分亏缺严重 ,尤其淮北地区在此期间缺水 89.2mm ,全年缺水 14 4.6mm ;(2 )在无降水或极少降水的情况下 ,0~ 10cm土壤水分百分含量平均日变率 (Rasm)降低 0 .5 72 % ,10~ 2 0cm降低 0 .2 14 % ,2 0~ 3 0cm降低 0 .181% ,3 0~ 40cm降低 0 .0 83 % ,灌溉使表层水分有很大提高 ,灌溉渗透深度随着灌水量的增多而加深 ;(3 )在缺水严重的抽穗期和灌浆期采用 2 2 5、45 0m3/hm2 灌溉 ,可分别增产 697.5、12 15 .0kg/hm2 。
- 梅雪英严平王凤文曹秀清
- 关键词:小麦生育期水分
- 安徽淮北地区“作物-水模型”与优化灌溉制度研究
- 王友贞汤广民张炎张效武章启兵李金冰许晓彤杨泽跃潘强沈涛胡玉怡袁有朝曹秀清
- 该项目建立了适合淮北地区小麦、油菜、玉米和大豆等四种主要农作物的“作物-水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分别求出了安徽淮北不同分区、不同水文年型小麦等四种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灌溉投入分析确定了其经济灌溉定额以...
- 关键词:
- 关键词:农作物作物-水模型动态规划灌溉制度节水灌溉
- 水稻灌区面源污染治理研究进展
- 2024年
- 水稻生育期与雨热同期导致灌排机率高,也导致化肥中的氮磷伴随地表径流产生大量流失成为稻作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通过对水稻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农田退水污染迁移转化机理和灌区退水污染协同调控技术等方面国内外研究动态系统分析,并结合国家和学科发展需求,从退水污染机理解析、灌区水资源调配模拟、灌区面源水污协同调控等方面提出了稻作区面源污染治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期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借鉴。
- 于凤存曹秀清曹秀清肖晨光
- 安徽省淮北地区不同水文年小麦、玉米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被引量:10
- 2003年
- 依据安徽省水科院新马桥农水综合试验站1996~2001年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专项试验资料和分布于安徽淮北地区北、中、南部8个试验站(点)历年的试验统计资料,从淮北地区不同年型作物的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地下水利用量和灌溉需水量计算入手,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详细分析了小麦和玉米在不同年型需要的净灌溉水量。由此说明了该区补充性灌溉的特征和实施灌溉的必要性,同时对客观地认识该区农业灌溉的特性、作用以及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灌溉水资源提供了理论、技术指标依据和决策依据。
- 李金冰曹秀清汤广民
- 关键词:节水灌溉
- 基于径流曲线数模型的江淮丘陵区塘坝复蓄次数计算模型被引量:15
- 2013年
- 针对江淮丘陵区塘坝体系复蓄次数计算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提出运用SCS模型处理塘坝灌区无资料水文模拟计算问题,构建了塘坝灌区降雨径流模拟模型,并依据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典型作物的需水量,进而实现了对江淮丘陵区塘坝灌溉系统的水量平衡分析,合理地推算了塘坝系统复蓄次数,找出塘坝灌区现状灌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为江淮丘陵区塘坝工程规划、种植结构调整以及灌溉制度的确定提供理论支撑,具有明显的实际指导意义和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 蒋尚明金菊良许浒曹秀清吴成国
- 关键词:降雨池塘PENMAN-MONTEITH公式江淮丘陵区
- 自主管理灌排区(SIDD)组织模式探讨被引量:4
- 2004年
- 袁先江曹秀清
- 关键词:自主管理灌排区灌溉管理水资源地下水灌溉
- 安徽省新农村水利分区建设初探
- 2008年
- 分析了安徽省不同类型区域农村水利现状,针对各区域水土资源的特点,分别提出今后的重点建设内容,同时给出保障措施。
- 曾建军王友贞沈涛曹秀清董爱军葛贻华朱友法戴健
-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