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志清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小儿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5篇治疗小儿
  • 4篇手术
  • 3篇单孔
  • 3篇小儿腹股沟
  • 3篇疗效
  • 3篇腹股沟
  • 2篇单孔法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套叠
  • 2篇尿道
  • 2篇尿道下裂
  • 2篇小儿腹股沟斜...
  • 2篇斜疝
  • 2篇腹股沟斜
  • 2篇腹股沟斜疝
  • 2篇肠套叠
  • 1篇代尿道

机构

  • 11篇江门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曹志清
  • 9篇陈江谊
  • 9篇史川
  • 8篇陆金荣
  • 8篇陈铭斌
  • 5篇陈锐源
  • 5篇李志雄
  • 5篇李伟坚
  • 4篇马少锋
  • 1篇王培燊
  • 1篇马少峰

传媒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白求恩军医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临床普外科电...
  • 1篇第六届中国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盖岛状皮瓣与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对比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onlay island flap,OIF)与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ublarizde incised plate,TIP)对小儿尿道下裂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尿道下裂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患儿给予OIF治疗,B组患儿给予TIP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A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为90.0%、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及最大尿流量为(8.29±1.48)m L/s,B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为87.5%、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及最大尿流量为(8.21±1.53)m L/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为(118.76±10.85)min,长于B组(84.63±7.94)min(P<0.05)。结论:OIF与TIP治疗小儿尿道下裂均具有良好疗效,但TIP手术时间更短,临床应根据患儿病情合理选择术式,以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陈锐源李伟坚李志雄陈江谊陆金荣陈铭斌史川曹志清
关键词: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
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腹股沟疝患儿116例,对照组58例行传统手术,观察组58例行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预后指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分别为1.72% (1/58)、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5.52,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自由活动时间分别为(23.58±4.09) min、(8.32±2.17)ml、(2.84±0.32)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9、11.09、10.38,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手术,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更佳,手术创伤小,利于术后恢复.
李伟坚陈江谊陆金荣陈铭斌陈锐源李志雄史川曹志清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术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不同类型血管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和用药方法。方法 64例血管瘤患儿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治疗前行相关检查排除服药禁忌证。服药方式分为3次/d及1次/d,住院用药期间给予24 h监测生命体征,住院观察3~5 d后出院,出院后1~2周返院复查,每2个月复查1次心脏彩超。结果有效率达100%,疗效随萘洛尔用药时间增加而显著。普萘洛尔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效果优于草莓状血管瘤,对于血管畸形效果不满意。2 mg/(kg·d)分3次服药和1.5 mg/(kg·d)顿服,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剂量在2 mg/(kg·d)以下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可作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
史川王培燊陈江谊陆金荣陈铭斌曹志清李伟坚李志雄陈锐源
关键词:普萘洛尔血管瘤疗效
腹腔镜下单孔法与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单孔法与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差异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10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单孔组与双孔组两组,每组51例,分别采用腹腔镜下单孔高位结扎法与双孔高位结扎法,所有患...
曹志清史川
关键词:单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
T-1型脱落细胞异体组织补片代尿道治疗小儿重度尿道下裂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观察T-1型脱落细胞异体组织补片代尿道治疗小儿重度尿道下裂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T-1型脱落细胞异体组织补片对11例重度尿道下裂患儿进行尿道修复手术,术后定期观察补片生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补片术后均存活,阴茎外观满意,排尿正常,无尿道瘘发生,8例出现轻度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半年后均获改善。结论T-1型脱落细胞异体组织补片可用于修复尿道缺损,可一定程度上解决重度尿道下裂患儿修补尿道时取材困难的问题,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陈江谊马少锋曹志清陈铭斌陆金荣史川
关键词:尿道下裂外科学
腹腔镜下单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单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可行性。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7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孔组与双孔组两组,每组38例,分别采用腹腔镜下单孔高位结扎法与双孔高位结扎法,所有患儿均随访3~12个月,对两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双孔组平均单侧手术时间、平均双侧手术时间与单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并发症均为术后阴囊积气,其中双孔组2例,单孔组2例,所有患儿均未采取任何措施,自行吸收。结论:单孔法行单针高位结扎法安全性与双孔组相当,且操作简单、创伤降低、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理想方法。
曹志清马少锋
关键词:单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可行性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难复性肠套叠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比较小儿难复性肠套叠采用腹腔镜下治疗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于腹腔镜下行空气灌肠肠套叠整复术或肠套叠复位术治疗的23例急性难复性肠套叠患儿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23例难复性肠套叠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经1~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儿1例复发,对照组1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两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复性肠套叠患儿经检查排除肠道畸形及小肠憩室等禁忌证后,应优先选择在腹腔镜下行复位手术,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曹志清马少锋陈铭斌史川陆金荣陈江谊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
腹腔镜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阑尾炎患儿7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和观察组(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各37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6.48±5.19)分、(47.12±5.43)ml、(19.54±3.21)小时、(6.54±1.08)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均<0.05);两组并发症率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效果确切,对于患儿的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陈锐源李伟坚李志雄陈江谊陆金荣陈铭斌史川曹志清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技术传统开放手术小儿阑尾炎临床治疗效果
腹腔镜下治疗小儿难复性肠套叠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治疗小儿难复性肠套叠的经验。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11月,对82例空气或钡剂灌肠无法成功复位的肠套叠行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腹腔镜直视下寻找套叠肠管部位,判断肠套叠类型及严重程度。先行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如发现复位困难,挤压牵拉肠管有穿孔危险,单纯复位时间长(超过20分钟仍无法顺利复位),即行腹腔镜辅助下空气灌肠肠套叠复位术。结果 2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腹腔镜下发现肠坏死、穿孔,1例腹腔镜下发现回回结肠型肠套叠并发美克氏憩室;其余80均腹腔镜下复位,包括1例开腹术后6个月复发者。82例手术时间30~40min。术后1~2天恢复排气排便。术后住院4~7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74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其中9例因腹痛、呕吐再次住院1次,复查气钡灌肠排除肠套叠,经对症支持处理治愈出院,余65例未发现肠套叠复发、伤口感染、反复腹痛、肠管迟发性穿孔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结合空气灌肠,可复位绝大多数难复性肠套叠,安全可靠,同时具有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点。
马少锋曹志清陈江谊
关键词:肠套叠腹腔镜
肾核素动态显影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总结肾核素动态显影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52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积水患儿,采用99Tcm-DTPA肾动态显影对52例患儿进行检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对21例进行手术前后GFR比较。结果肾影像及肾图曲线随病情不同而出现特征性表现,GFR随病情的加重而出现显著性下降(P<0.01),术后GFR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Tcm-DRPA肾动态显影可作为诊断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术后病情观察的有效检查方法。
陈江谊马少峰陆金荣陈铭斌史川曹志清
关键词:肾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