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雅莹

作品数:46 被引量:350H指数:13
供职机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0篇艾滋病
  • 10篇病毒
  • 9篇都市
  • 7篇HIV/AI...
  • 6篇影响因素
  • 6篇抗病毒
  • 6篇抗病毒治疗
  • 6篇病毒治疗
  • 4篇性行为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疫情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男男性行为
  • 3篇艾滋病病毒
  • 3篇病例
  • 2篇大学生
  • 2篇行为者
  • 2篇性传播
  • 2篇阳性

机构

  • 29篇成都市疾病预...
  • 6篇四川省成都市...
  • 5篇成都医学院
  • 3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作者

  • 35篇施雅莹
  • 30篇何勤英
  • 23篇范双凤
  • 20篇刘芳
  • 15篇吴学庆
  • 15篇段振华
  • 13篇代珍
  • 10篇姜维华
  • 9篇鹿茸
  • 6篇刘芳
  • 5篇彭中
  • 5篇姜维华
  • 5篇吴学庆
  • 4篇李治军
  • 3篇彭中
  • 2篇彭琳
  • 2篇朱彩蓉
  • 2篇李志军
  • 1篇王帅
  • 1篇陈瑾

传媒

  • 11篇预防医学情报...
  • 6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职业与健康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社会医学...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8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6-2013年成都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情况,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对成都市2006-2013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3-12-31日,共有治疗死亡病例241例,男性占88.8%,女性占11.2%,治疗病死率为4.3%,开始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50个/μl的患者病死率为11.4%,其中49.1%的病例在3个月内死亡,CD_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病死率为1.4%,其中29.7%的病例在3个月内死。死亡原因以艾滋病相关疾病为主(61.8%)。结论早期治疗能降低艾滋病病死率。
彭中吴学庆施雅莹何勤英鹿茸姜维华李志军范双凤刘芳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
2012—2021年成都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预测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分析2012—2021年成都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流行特征,并预测成都市丙肝短期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1年成都市丙型肝炎报告病例资料,采用Excel 2016、SPSS 17.0软件进行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发病率的时间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使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22—2023年成都市丙肝发病趋势。结果2012—2021年成都市累计报告丙型肝炎病例数为1649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38/10万,报告发病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全年均有发病,存在季节性差异,7月报病数最多;年均报告发病率排名前3的区县均在郊区县;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5∶1,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职业以农民为主。用Holt-Winters加法模型预测2022—2023年的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5.19/10万、15.92/10万。结论成都市丙肝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需加强重点地区及重点人群的疫情监测检测,加大对农村地区中老年群体的宣传干预。
奚静代珍段振华施雅莹邓海云刘杨何勤英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成都市ART耐药的HIV/AIDS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ART耐药的HIV/AIDS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对成都市ART耐药的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社会人口学资料及其他一般特征、社会资本、病耻感和疾病感知等信息,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229名耐药患者中,19.65%(45/229)检出焦虑症状,21.83%(50/229)检出抑郁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2.40,95%CI:1.03~5.60)、19~35岁(OR=4.20,95%CI:1.44~12.25)、社会资本低(OR=0.34,95%CI:0.16~0.74)、病耻感高(OR=2.82,95%CI:1.25~6.35)、疾病感知高(OR=3.25,95%CI:1.45~7.27)的耐药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确诊时长3~4年、≥5年(OR=3.68,95%CI:1.51~8.98、OR=2.72,95%CI:1.12~6.65),患基础性疾病(OR=2.26,95%CI:1.06~4.80)和病耻感高(OR=10.77,95%CI:4.62~25.11)的耐药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结论成都市ART耐药患者中应重点关注女性、青年、社会资本低、患基础性疾病和确诊时间3年及以上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对耐药发生原因、后续治疗处置和治疗前景相关问题的解释和引导。
刘芳吴学庆施雅莹代珍龚芳红何勤英
关键词:耐药焦虑抑郁影响因素
2005—2017年成都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成都市报告的2005—2017年梅毒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7年成都市共报告梅毒病例53 818例,从2005年的平均年发病率为34.43/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χ~2=4 602,P<0.05)。各区(市)县均有报告发病,不同地区报告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211,P<0.05)。全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有明显季节性(χ~2=1 189.70,P<0.05)。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χ~2=7.83,P<0.05),20~29岁年龄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χ~2=9 160,P<0.05),病例主要为农民,占总病例28.85%。结论成都市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防控工作。
彭中吴学庆吴思芮姜维华施雅莹代珍刘芳段振华范双凤何勤英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特征
成都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酶病毒治疗(ART)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提升AIDS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国家规定一线治疗方案采集正在治疗的、治疗满1年的1682例艾滋病患者血样,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对检测量>1000 cp/ml以上的结果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682例患者抗病毒治疗1年后,92.8%的患者病毒载量<400 cp/ml;5.1%的患者病毒抑制失败,病毒载量在1000 cp/ml以上;不同传播途径、不同治疗方案和最近7 d是否漏服药物之间的病毒抑制失败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最近7 d是否漏服药物、治疗方案与病毒抑制失败有关,OR分别为2.070、5.939、1.975(P<0.05,P<0.01)。结论成都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抑制率较高,病毒学治疗效果好;病毒抑制失败的原因与年龄、最近7 d是否漏服药物和治疗方案有关。
何勤英吴学庆彭琳鹿茸范双凤施雅莹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抑制
成都市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死亡年龄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死亡年龄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政策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成都市HIV/AIDS死亡年龄进行分析。结果 8个因素对HIV/AIDS死亡年龄有影响(Beta值);分别是死亡年代(0.205)>感染途径(0.158)>性别(0.136)>地区(0.067)>接受CD4检测(0.062)>接受抗病毒治疗(0.056)>发现至死亡时间(0.038)>死亡时病程阶段(0.027)。成都市HIV/AIDS平均死亡年龄为(51.94±16.10)岁,死亡年龄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死亡年龄显著高于女性(t=5.60,P<0.05);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组的死亡年龄显著高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组(t=2.37,P<0.05)。结论死亡年代、感染途径、性别、地区、接受CD4检测等是影响成都市HIV/AIDS死亡年龄的主要因素。
彭中吴学庆施雅莹何勤英鹿茸姜维华李治军范双凤
关键词:HIV/AIDS死亡年龄影响因素
成都市感染HIV的男男性行为者的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梅毒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特征,探索影响感染HIV MSM的高危行为的相关因素,为感染者的管理与行为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MSM社区组织,采用方便抽样招募调查对象,所有受访对象接受一对一定量调查,并现场采血完成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招募调查对象433人,平均年龄(33.45±10.27)岁。55.42%受访者表示,目前在寻找性伴时会主动考虑选择HIV感染者。62.36%的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内发生过男男肛交性行为,其中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54.81%。梅毒感染率为15.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该人群高危行为的因素为获知感染的时间[比值比(OR)=2.06,P<0.01]和告知他人自己的感染状况(OR=0.59,P<0.05)。结论应重视成都市感染HIV MSM的高危行为,获知感染时间的长短和是否告知他人自己的感染状况,是其高危行为可能的影响因素。应促进MSM尽早进行HIV和梅毒检测及治疗,并在随访管理中重视性伴告知以取得性伴的支持,促进感染者采取安全性行为。
范双凤施雅莹刘芳吴学庆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男男性行为者梅毒
成都市暗娼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结果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分析成都市2011年暗娼人群国家级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了解HIV感染状况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获得人口学及行为学资料,并进行HIV抗体和梅毒检测,了解感染状况,分析危险因素。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1年成都市共调查暗娼801人,HIV感染率0.12%,梅毒感染率3.12%,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89.26%。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为80.52%,最近一个月以来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53.18%。结论成都市暗娼人群HIV感染率低,但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不高。
姜维华施雅莹李志新
关键词:暗娼人群艾滋病
美沙酮维持治疗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MMT)服药人员坚持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2家美沙酮门诊服药人员810人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得到806份有效问卷,38.7%的人承认曾经中断过美沙酮维持治疗,23.6%的人承认曾经偷吸过,68%的人承认曾经注射过毒品,其中14.4%的承认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具。结论 MMT门诊患者治疗中断的因素为服用药物的量,服用药物的量越高越不容易中断治疗;MMT门诊患者偷吸的主要因素为工作情况和是否共用针具,工作情况越不稳定越容易偷吸,共用过针具的人偷吸的概率是没有共用针具的人的2倍左右。
姜维华韩德琳施雅莹梁娴
关键词:美沙酮影响因素
成都市大中学生2011—2015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011—2015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职业为学生、年龄〉15岁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报告学生HIV感染者/AIDS病人559例,平均年龄为(20.84±2.41)岁,男性占98.6%(551例),女性占1.4%(8例)。2011—2015年各年报告的学生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占当年报告总数的比例无上升趋势(χ^2=3.50,P=0.478)。性传播占98.9%,其中同性传播占78.2%,学生中同性传播的比例(78.2%)高于成都市同期总体疫情同性传播比例(27.1%)(χ^2=658.31,P〈0.01)。559例病例通过自愿检测(VCT)发现的占48.1%,其他就诊者占23.8%,性病门诊占14.4%。结论成都市2011—2015年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数增长较快,同性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
彭中吴学庆刘芳施雅莹李治军姜维华范双凤鹿茸何勤英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病率流行病学研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