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 作品数:32 被引量:110H指数:5
- 供职机构:合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形成性评价有效性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基于B 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英语阅读课程的形成性评价的一项实证研究证明:学习者学习策略有效,反思和自我监控能力的有效发展及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是评价模式有效的三个主要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正确的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应用,以自我监控能力发展为核心;而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最终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 方芳
- 关键词:BLACKBOARD教学平台有效性英语阅读
- 成果导向法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1年
- 成果为导向的语言实践活动模式用于以应对传统第二课堂活动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整个模式采用倒序设计的方式,以明确的成果为目标,采用项目型活动方式以及真实性的成果评价,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能并塑造成功的学习者。
- 夏蓓洁方芳
- 慕课时代中华文化传播的机遇、挑战与对策被引量:12
- 2015年
- 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正逐渐成为应对国际政治、经济、道德危机的精神寄托。在"慕课"兴起的大背景下,"慕课"在拓宽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及时提供信息反馈等方面给中华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此,文章提出建立面向国外及高校受众的中英文"文化慕课"平台,从而拓宽文化传播途径,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 方芳
- 关键词:中华文化文化传播
- “道”之隐喻与隐喻之“道”——《道德经》隐喻机制解读被引量:4
- 2016年
- 隐喻是老子为释"道"采用的主要语言。《道德经》中的隐喻构成了一个概念隐喻体系。"道"最主要的特征——阴柔性,主要通过母喻和水喻得以体现。"母喻"突出的是"道"朴散为器的演化过程,"水喻"则凸显了道无为不争的自然特性。认知隐喻的研究视角把"母喻"和"水喻"统一在阴性隐喻的概念框架之中,深化了对"道"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道德经》的理解与传播。
- 方芳戚涛
- 关键词:《道德经》认知隐喻
- 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英语阅读课程形成性评价模式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重点研究了如何利用Blackboard网络平台强大的交互功能构建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模式。围绕这一目标,从学习态度评价、自我监控能力、知识习得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一种适用于现有Blackboard网络平台的英语课程评价模式。在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同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促成学习者阶段性的反思。
- 方芳江丹
- 关键词:BLACKBOARD平台阅读课程
- Moodle网络平台下的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研究
- 2014年
- 以"思辨性任务序列"为基本框架,设计了基于Moodle网络平台的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训练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受试为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71人),实验班及2个对照组的配对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技能。网络平台在线讨论版块"交流互动"功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即时反馈""学习路径"等管理功能有助于实现思辨训练的过程跟踪及控制。基于在线写作任务的"评价及反馈"是决定该模式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在推论技能,评估技能和分析技能三项核心思辨技能中,推论及评估技能优先得到发展。
- 方芳金玉朱乐琴徐莉娟
- 关键词:MOODLE平台
- 基于市场调研的高校翻译课程开发
- 2018年
- 对翻译人才培养及市场需求状况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授课方式传统,忽视翻译技术以及缺乏必要的专业背景等问题在翻译人才培养中尤为突出。针对现有问题,以安徽省为例,基于课程开发(DACUM)理论,探索"能力中心"翻译课程体系,以期为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方芳胡亚萌张苇
- 关键词:翻译能力CAT技术课程开发
- 真实性评价的反拨作用机制与语言教学评价设计被引量:1
- 2012年
- 作为一种符合"认知学习观"的评价方式,真实性评价以其特有的方式对语言学习产生反拨作用。可以从真实性评价反拨作用发生机制的角度,在概括影响评价有效性的核心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有效性判断三重标准。
- 方芳
- 关键词:反拨作用
- 科学经典翻译中的偏失及传播——以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为例被引量:3
- 2019年
- 科学经典译本在传播科学思想的同时往往会岀现一些翻译上的偏失或偏误。本文对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译本中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类分析,检索出文献被误引用的情况及其对科学传播产生的影响。看似微不足道的翻译偏失,往往在被误引用和误读后被放大,从而对学术概念或观点产生误导。在不同类型的偏误中,概念上的偏失由于是隐性的因而波及面最广。因此,以“理论为翻译的最小单位”对于准确传播科学思想尤其必要。
- 方芳
- 基于“用法”的语言习得观被引量:1
- 2015年
- 传统的语言观是一种"形式"和"功能"对立的语言观。受此影响,语言习得观往往侧重其中一个方面,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以"身体体验"为基础的语言习得观,强调语言规则来自于语言使用,认为语言"形式"和"功能"不可分离并且统一在人的认知体验中。文章基于对"用法"的语言习得观进行的梳理,从语言的"理据性"、构式的作用、频率和学习效率的关系以及隐喻性思维等方面,分析了基于"用法"的语言习得观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 方芳
-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言习得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