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刚

作品数:64 被引量:622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1篇疫苗
  • 18篇流行病
  • 18篇流行病学
  • 12篇接种
  • 12篇脊髓灰质炎
  • 11篇肝炎
  • 11篇病毒
  • 8篇乙型
  • 8篇麻疹
  • 8篇急性弛缓性麻...
  • 8篇弛缓性
  • 8篇弛缓性麻痹
  • 7篇地震
  • 7篇乙型肝炎
  • 7篇预防接种
  • 5篇流行病学调查
  • 5篇免疫规划
  • 5篇急性弛缓性麻...
  • 5篇急性弛缓性麻...
  • 4篇灾区

机构

  • 64篇四川省疾病预...
  • 7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四川大学
  • 3篇成都市第一人...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宁波市疾病预...
  • 2篇河南省疾病预...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甘肃省疾病预...
  • 2篇四川省成都市...
  • 2篇阿坝州疾病预...
  • 2篇凉山彝族自治...
  • 2篇甘孜州疾病预...
  • 2篇遂宁市疾病预...
  • 2篇四川省卫生和...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作者

  • 64篇方刚
  • 27篇刘青恋
  • 19篇付清培
  • 19篇杜飞
  • 18篇刘宇
  • 17篇覃志英
  • 15篇漆琪
  • 14篇王进
  • 13篇童文彬
  • 12篇曾义学
  • 11篇何惠
  • 10篇罗湘蜀
  • 10篇李银乔
  • 10篇刘家洁
  • 9篇敬嵛淋
  • 8篇马千里
  • 8篇陈筱纯
  • 8篇郑红茹
  • 7篇秦明晖
  • 7篇孙莉

传媒

  • 27篇预防医学情报...
  • 8篇中国计划免疫
  • 5篇中国循证医学...
  • 5篇中国疫苗和免...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职业卫生与病...
  • 2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省首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评估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实施对控制麻疹发病的效果 ,为加速控制麻疹工作提供对策依据。方法 :对全省 8~ 30月龄儿童均实施麻疹疫苗强化接种 1剂 ,1年后 ,利用全省麻疹病例监测资料 ,进行年龄队列发病专率比较、病例免疫状况与发病关系描述分析。结果 :2 0 0 2年麻疹疫苗强化免接种率为 94 .30 % ,极大提高了免疫保护水平 ,有力消除了流动和漏种儿童的免疫空白。接受强化免疫的 8~ 30月龄队列儿童 ,2 0 0 3年其发病专率较上年该年龄队列下降 32 .92 %~33.30 % ,同时 ,未接受强化免疫的 3~ 7岁儿童 ,2 0 0 3年其发病专率较上年上升 2 5 .6 6 %~ 74 .77%。 2 0 0 3年全省麻疹发病率比上年上升 2 1.0 7% ,主要由 5~ 9岁儿童中免疫保护水平相对较差的部分儿童发病和爆发所引起。结论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对降低麻疹发病的效果显著而肯定 ,该省应创造条件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策略。
付清培罗湘蜀方刚童文彬曾义学刘青恋王进杨超美刘选德何惠覃志英漆琪何吉兰孙莉秦明晖赵永刚陈红
关键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发病率
检出脊灰疫苗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了解四川省分离检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病毒(PV)阳性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消灭脊灰后期我国适时调整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四川省AFP病例监测系统有关资料,对2006-2012年检出脊灰疫苗病毒48例AFP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 ~ 2012年四川省报告2492例AFP病例,其中48例标本中检出PV,经鉴定均为脊灰疫苗相关病毒.48例PV阳性的AFP病例分布于15个市(州)的36个县(区),发病时间无明显的聚集趋势.<3岁儿童72.92%(35/48);未免疫和未全程免疫(包括免疫史不详)60.42%(29/48).48例PV型别差异明显,以脊灰Ⅱ型占优势(24例,占50.00%),残留麻痹病例中,以Ⅱ型居多,占51.85% (14/27).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VAPP)发生率平均为0.14/100万;服苗者与接触者VAPP发生率分别为0.08/100万和0.06/100万;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0.45/100万.2012年1月在阿坝县发生1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结论 四川省VAPP发生率很低,提示接种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安全有效.鉴于OPV的生物学特性,有极罕见出现VAPP的可能,在维持无脊灰时代,应尽快研究灭活脊灰疫苗(IPV)的免疫策略.
覃志英方刚杜飞刘宇马晓珍陈娜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流行病学分析
四川省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点,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省2013年报告的AEFl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省2013年报告AEFI病例3563例,报告县覆盖率为100%,48h内报告率为98.65%,48h内调查率为99.89%,个案调查表完整率为100%,男女性别比为1.28:1,AEFI病例主要集中在0—2岁和6岁组儿童,占86.95%,7月份报告AEFI最多,发生AEFI居前5位的疫苗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白破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Hib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为12.28/10万剂,异常反应占18.75%,异常反应临床损害居前3位的是过敏性皮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结论全省AEFI监测的敏感性和质量明显提高,但各市(州)报告例数、监测的质量和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敏感性低于全国;AEFI主要发生在小年龄儿童和接种后1d内;全省使用的疫苗安全,接种服务质量良好。
马千里方刚漆琪王进郑红茹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四川省“5.12”汶川地震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2016年
目的分析和评价四川省“5.12”汶川地震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灾区县和非灾区县的疾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甲肝、乙脑、流感和流脑4种疾病报告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后,灾区县平均发病率甲肝为2.617/10万~2.914/10万、乙脑为0.058/10万-0.083/10万、流脑为0.00/10万~0.005/10万和流感为1.36/10万;非灾区县平均发病率甲肝为4.201/10万~4.527/10万、乙脑为0.471/10万~0.531/10万、流脑为0.018/10万~0.020/10万和流感为12.579/10万。疾病发病率灾区县接种后较接种前甲肝下降55%~78%,乙脑下降53%~70%,流脑下降86%~100%,流感上升224.58%;非灾区县接种后较接种前甲肝下降30%~51%,乙脑下降46%~58%,流脑下降32%~86%,流感上升501.31%。疾病发病率下降幅度灾区县较非灾区县明显。结论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后,甲肝、乙脑、流脑和流感的发病率灾区县均低于非灾区县;灾区县自身发病率的变化除流感在接种后1年上升外,甲肝、乙脑和流脑的年平均发病率在接种后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灾区县疾病下降幅度普遍较非灾区县更明显。由此可见,本次在汶川地震灾区开展的甲肝、乙脑、流脑和流感4种疫苗的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成功的,对今后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将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刘宇方刚杜飞刘家洁胡新赵家俊漆琪李银乔陈筱纯刘青恋王进马千里郑红茹敬嵛淋刘力铭付清培吴先萍祝小平沈骥
关键词:地震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
四川省麻疹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了解四川省麻疹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确定现阶段四川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别。方法 用绒猴淋巴母细胞 (B95a )从一疑似麻疹散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 ,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和其序列测定方法鉴定是否为麻疹病毒。结果 四川省分离的这株毒株确定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结论 分离出麻疹野病毒属于H1基因型 。
何吉兰孙莉童文彬方刚张燕
关键词:麻疹病毒H1基因型
中国消除麻疹的关键技术问题:专家解读共识被引量:139
2014年
中国卫生部发布《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来,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并取得明显进展,但中国处于消除麻疹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尤其需要统一和澄清对一些技术问题的认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免疫规划中心收集、汇总各级CDC专业人员近年来关注的问题,并会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组织国内外专家深人研讨了主要的技术问题,包括消除麻疹与接种疫苗、麻疹病例的传染来源、保护〈8月龄婴儿、爆发疫情的应急免疫活动、医院传播的作用和控制意义、特殊人群及场所等,形成专家解读共识,供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在消除麻疹中参考。
苏琪茹徐爱强Peter Strebel许文波郝利新周勇李慧庞星火马超张燕方刚崔富强丁峥嵘沈永刚安志杰张永基谢淑云William Schluter余文周郑景山夏伟王青郑慧贞张延炀张丽杰段梦娟杨维中Lance Rodewald李黎罗会明
关键词:消除麻疹
2006-2009年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规律和特点,导致中毒发生原因,总结经验探索应对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收集的2006-2009年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2006-2009年共发生7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2634例,死亡51例;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以2、3季度为主,占63.38%;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比重大,占82.08%;化学性、植物性食物中毒是导致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死亡数占78.43%;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39.44%,危害程度高,死亡数占70.59%。结论强化监督管理,切实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提高公众防范食物中毒发生的意识与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食物中毒处置能力建设,减少和降低危害。
李燕吕强方刚史昭蒲海静
关键词:食物中毒
四川省1起甲型肝炎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2003年
目的 探讨四川省阆中市西山中心校甲型肝炎 (甲肝 )暴发因素和控制措施。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山中心校甲肝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甲肝暴发 ,发病 77例 ,罹患率12 0 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11~ 16岁 (占 77 92 % ) ,患者中有 5 5例 (71 4 3% )为住校学生 ,住校生罹患率是走读生的 3 6 4倍。结论 报告迟缓 ,疫情蔓延历时 5 4d ,而学生普遍未进行甲肝疫苗接种 。
刘青恋方刚罗湘蜀赵林赵兴东
关键词:肝炎甲型流行病学分析
四川省甲肝减毒活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的流行病学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四川省甲肝减毒活疫苗(简称"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以来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对四川省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的全省甲肝发病情况、甲肝突发公共卫生、甲肝疫苗接种率事件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全省甲肝报告发病率下降明显,疫苗实际保护率逐年上升至79.21%(2014年)。全省甲肝报告发病率与甲肝疫苗调查接种率呈显著负相关(rs=-0.898,P<0.05)。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甲肝高发地区甲肝报告发病率下降显著,疫苗实际保护率达80%以上。全省甲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明显减少,2010-2014年全省仅发生1起甲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甲肝疫苗的保护效果显著。民族地区的免疫规划工作仍需加强,以进一步提高甲肝疫苗保护效果。
敬嵛淋郑红茹漆琪马千里王进杜飞刘宇李银乔陈筱纯刘家洁胡新赵家俊方刚栾荣生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甲肝甲肝减毒活疫苗
四川省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高变异病毒/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循环事件的调查及其应急处置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对四川省发生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病毒(VHPV)/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事件及其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使用和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期,制定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OPV的策略提供补充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个案调查和标本检测、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儿童OPV接种率快速评估、病例所在地及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病毒学监测、OPV应急强化免疫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置。结果 2011-08/2012-02从送检的阿坝县4名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经鉴定为Ⅱ型(PV-Ⅱ),其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与Ⅱ型Sabin脊灰疫苗株比较,分别有5、6、8、11个核苷酸变异,变异率分别为0.55%、0.66%、0.89%、1.22%,共享5个突变位点,且高度同源,根据WHO新修订的Ⅱ型VDPV鉴定标准,其中3例标本为VDPV,1例标本为VHPV,表明阿坝县发生了Ⅱ型VHPV/VDPV循环事件。事件发生后,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OPV强化免疫等多项应急处置措施,成功阻断了VHPV/VDPV循环传播,没有出现新发VHPV/VDPV病例。结论 OPV低免疫覆盖率,是本次VHPV/VDPV循环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为避免VHPV/VDPV循环的出现和传播,在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和提高接种覆盖率的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实施IPV替代OPV方案。
覃志英杜飞刘宇刘青恋付清培方世梅粘绪华童文彬马晓珍陈娜杨汝沛黄蓉娜王艳梅陈筱纯李银乔敬嵛淋刘家洁方刚
关键词:应急处置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