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清龙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 在我国北方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小麦增产规律,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对五种不同耕作方式处理冬小麦灌浆期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日变化和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林琪房清龙刘义国姜雯李玲燕赵长星
- 关键词:冬小麦灌浆期保护性耕作光合日变化作物产量
- 文献传递
- 旱地秸秆还田对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3年
- 在旱地设置旋耕(CK)、旋耕还田(RS)、免耕还田(NS)、深松还田(SS)和深耕还田(DS)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小麦花后旗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秸秆还田对土壤及水分环境的改变,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总效应为秸秆还田大于不还田。不同的秸秆还田模式光合特性表现为SS>NS>DS>RS,秸秆还田尤其减缓了灌浆中后期叶绿素的降解。秸秆还田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小麦出苗率,SS处理和NS处理出苗率最低,分别比CK低21.25%和16.5%,穗数较低,但由于光合能力较强,千粒质量最高,穗粒数也高于其他处理,SS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还田处理,综合本试验结果,在旱地推荐深松还田的耕作模式。
- 刘义国林琪房清龙
- 关键词:秸秆还田小麦
- 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 在我国北方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小麦增产规律,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实验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对五种不同耕作方式处理冬小麦灌浆期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日变化和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房清龙林琪刘义国姜雯李玲燕赵长星
- 关键词: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旱地光合作用
- 文献传递
- 不同耕作方式及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房清龙
- 文献传递
- 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 在我国北方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小麦增产规律,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实验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对五种不同耕作方式处理冬小麦灌浆期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日变化和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房清龙林琪刘义国姜雯李玲燕赵长星
- 关键词: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光合作用灌浆期干物质积累
- 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在中国北方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小麦增产规律,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对5种不同耕作方式处理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叶光合日变化和产量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不还田处理(CK)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比秸秆还田处理的高;秸秆还田处理的SPAD值、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比不还田处理的高,差异显著;产量以深松处理最高,分别比CK和深耕秸秆还田(深耕)处理高18.04%和6.83%。较大的净光合速率增加了深松处理的千粒重和穗粒数,从而提高了产量。秸秆还田处理减缓了光合午休现象,使小麦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增加干物质积累,产量较高。该研究结果表明,深松处理为比较适宜的耕作方式,研究结果为地方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房清龙林琪刘义国姜雯李玲燕赵长星
- 关键词: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旱地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