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诱发电位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体感
  • 4篇体感诱发电位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急性
  • 4篇急性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血管
  • 3篇弥散
  • 3篇磁共振弥散
  • 2篇血管成像
  • 2篇预后
  • 2篇听觉
  • 2篇听觉诱发
  • 2篇听觉诱发电位
  • 2篇椎基底
  • 2篇弥散加权

机构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作者

  • 7篇徐秋霜
  • 6篇刘青蕊
  • 3篇段宏伟
  • 3篇高秋爽
  • 1篇史欣
  • 1篇崔鹏
  • 1篇鲍莎莎
  • 1篇张金峰

传媒

  • 3篇现代电生理学...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荟萃

年份

  • 6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SEPs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s)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SEPs检查,根据其异常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即重度异常、轻中度异常和正常组。在入院及发病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分析SEPs利NIHSS的关系。结果:71例患者中,SEPs异常者46例(64.79%),其中轻中度异常者27例(38.03%),重度异常者19例(26.76%);3组患者SEPs异常程度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SEPs检查可为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评估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刘青蕊徐秋霜段宏伟崔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体感诱发电位临床预后
椎基底动脉系统TlA患者的BAEP与MRA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BAEP和MRA检查。将BAEP异常患者按潘氏定位理论分为内耳型、脑干型和混合型,并治疗1w后复查,分析其前后变化。同时选取3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组BAEP异常44例(73.3%),MRA异常35例(58.3%),BAEP、MRA均异常者31例(51.7%)。结论:BAEP、MRA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AEP与MR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诊断率,并有助于缺血定位。
刘青蕊高秋爽徐秋霜史欣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磁共振血管成像
体感诱发电位在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07年
徐秋霜刘青蕊段宏伟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脑血管病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神经电生理技术神经系统功能电位测定
BAEP与MRA在椎基底动系统TIA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BAEP和MRA检查。BAEP异常患者治疗1周后复查,分析其前后变化。同时选取36例健康人行BAEP检查作对照。结果:治疗前患者组BAEP异常44例(73.3%),MRA异常35例(58.3%);治疗后患者组BAEP异常14例(23.3%)。对照组两项检查均正常。结论:BAEP、MRA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缺血定位。
高秋爽刘青蕊徐秋霜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磁共振血管成像
体感诱发电位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DWI及SEPs检查,在入院及发病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SEPs异常者46例(64.79%);三组患者NIHSS1及NIHSS2评分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DWI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MRI;梗死体积与患者的NIHSS呈正相关关系。结论:SEPs结合DWI检查,能对急性脑梗死做出早期诊断,并对早期判断病情程度、评估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徐秋霜段宏伟刘青蕊高秋爽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体感诱发电位弥散加权成像预后
体感诱发电位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5%,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溶栓治疗和卒中单元。及时的早期诊断,能够在最佳时间窗内给予溶栓治疗,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缺血性坏死;早期准确判断病情预后可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治疗方案,以...
徐秋霜
关键词:脑梗死体感诱发电位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文献传递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参数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程分为:超早期组(〈12h)7例,急性期组(12~24h)18例,亚急性期组(〉1~7d)20例。应用Siemens AVANTO1.5T磁共振机行头颅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DTI检查,测量各期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部分各向异性(FA)、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变化,并与梗死对侧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期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FA值分别为0.318±0.057VS0.398±0.055(P〈0.01),亚急性期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FA值分别为0.305±0.035VS0.309±0.029(P〈0.01);超早期中心区与周边区的ADC值分别是(0.291±0.051)×10^-3mm^2/sVS(0.390±0.050)×10^-3mm^2/s(P〈0.01);急性期的中心区与周边区ADC值分别是(0.379±0.018)×10^-3mm^2/sVS(0.479±0.016)×10^-3mm^2/s(P〈0.01)。随着病情进展,梗死灶FA值逐渐下降,急性期梗死侧和梗死对侧的FA值分别是0.342±0.050VS0.461±0.079(P〈0.01),亚急性期梗死侧和梗死对侧的FA值分别是0.305±0.029VS0.480±0.059(P〈0.01);梗死灶ADC值随病程进展先下降再升高,超早期梗死侧和梗死对的ADC值(0.344±0.023)×10^-3mm^2/sVS(0.663±0.033)×10^-3mm^2/s(P〈0.01);急性期梗死侧和梗死对侧的ADC值分别是(0.432±0.018)×10^-3mm^2/sVS(0.678±0.026)×10^-3mm^2/S(P〈0.01)。结论FA、ADC联合应用能更精确地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分期和定位;并对缺血半暗带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刘青蕊鲍莎莎张金峰徐秋霜孙轶飞
关键词:脑梗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