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丽丽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3篇手术
  • 3篇老年
  • 3篇关节
  • 2篇电针
  • 2篇置换术
  • 2篇术后
  • 2篇四肢
  • 2篇全膝关节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髋部
  • 2篇膝关节
  • 2篇膝关节置换
  • 2篇膝关节置换术
  • 2篇螺钉
  • 2篇康复
  • 2篇老年髋部
  • 2篇骨折患者
  • 2篇关节置换

机构

  • 13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3篇徐丽丽
  • 9篇万永鲜
  • 7篇鲁晓波
  • 5篇卓乃强
  • 3篇胥方元
  • 3篇葛建华
  • 3篇张忠杰
  • 2篇王洁萍
  • 2篇阳运康
  • 1篇邓勇
  • 1篇张孟瑜
  • 1篇谭美云
  • 1篇陈歌
  • 1篇叶俊武
  • 1篇张喜海

传媒

  • 3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1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18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男8例,女10例;年龄52~84岁,平均71岁。致伤原因:摔伤11例,交通事故伤3例,砸伤4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2 h~3 d,平均1.5 d。根据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标准:三部分骨折8例,四部分骨折7例,肱骨头劈裂性骨折3例。合并肩关节半脱位5例,股骨骨折2例,桡骨骨折1例,骨质疏松症11例。结果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200 mL。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神经及血管损伤等早期并发症发生。16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6年,平均3年。X线片检查示无假体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获优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1.2%。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能有效解除疼痛、重建关节功能,尤其适宜于术后活动要求不高的老年患者。
万永鲜徐丽丽鲁晓波张忠杰葛建华陈歌谭美云
关键词: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疗效分析
综合康复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治疗对膝关节置换术(TKA)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术前随机将100例TKA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行TKA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和相关处理,其中研究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而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术后第1、2、6周进行HSS评分及观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有2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对照组有1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均经换药治愈;研究组在术后1周和2周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6w HS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于术后2周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发生膝前疼痛3例,对照组发生膝前疼痛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减少TKA后早期并发症,其在TKA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对预防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徐丽丽万永鲜胥方元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并发症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死亡风险评估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死亡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77例,其中男79例,女98例;年龄61-90岁,平均72.2岁。骨折类型:转子问骨折109例,股骨颈骨折68例。合并2种以上内科疾病60例,合并1种内科疾病97例,20例无其他合并症。行闭合或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10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4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7例,半髋置换术5例。观察比较围术期死亡患者与年龄、术前合并症、麻醉及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手术患者中围术期共死亡7例,其中死亡患者中年龄〉80岁6例,61-80岁1例;术前合并症≥2种的患者6例,〈2种合并症的患者1例;采用非微创手术方式围术期死亡率7.14%,微创手术方式死亡率1.87%。手术时间〉120min围术期死亡率为33.33%,手术时问≤120min围术期死亡率为3.45%。上述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死亡率与麻醉方式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年龄〉80岁,合并2种以上尤其是合并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围术期死亡风险较高,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长短与死亡风险存在相关性,其中采用非微创手术方式、手术时间〉120rain的患者围术期死亡风险较高。
万永鲜徐丽丽卓乃强葛建华叶俊武阳运康张忠杰鲁晓波
关键词:髋骨折手术中并发症
一种拇外翻矫形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拇外翻矫形器,包括第一弹性固定夹板、第二弹性固定夹板、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铰链,第一弹性固定夹板和第二弹性固定夹板通过铰链链接。第一弹性固定夹板通过第一固定带在外翻拇指趾骨外侧固定,第二弹性固定夹板...
万永鲜徐丽丽徐阳博邓勇鲁晓波
文献传递
针刺耳穴配合电针与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比较针刺耳穴配合电针与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来我院门诊确诊为失眠症的69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有效率为78.8%,2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治疗方法对失眠症的治疗都有效果,但是治疗组的效果更加明显。
徐丽丽胥方元
关键词:针刺耳穴贴压失眠症
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12例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治疗史、血液指标、血生化指标、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和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并且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对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21例,无发生感染39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体质指数、长期使用激素情况、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清总蛋白、C反应蛋白、骨折类型、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JohnerWruhs分类和引流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长期使用激素、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降低、血清总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开放性骨折、手术持续时间延长、C型骨折和引流时间延长是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对于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张喜海徐丽丽卓乃强鲁晓波
关键词:老年患者术后感染预防干预
四肢干骨折术中临时复位固定钳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肢干骨折术中临时复位固定钳,包括用于手握的左右钳柄以及用于夹持断骨的左右钳颚;两个钳柄上设置有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钳颚中的一个为具有若干个齿的固定爪,另一个为固定钳体;所述固定爪与固定钳体可拼...
万永鲜徐丽丽卓乃强葛建华鲁晓波
文献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2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并针对性给予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左前额叶背外侧区rTMS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Barthel指数、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HAMD-17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S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比较,对照组HAMD-17评分较治疗6周时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治疗6周时及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SIS评分较治疗6周时均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治疗6周时及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抑郁的程度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有明显疗效。
王洁萍张孟瑜徐丽丽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经颅磁刺激
电针治疗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初步探讨电针对兔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软骨细胞修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雄性)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均采用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左膝关节,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于喂养6周后取内侧髁软骨观察造模后相关指标变化,治疗组在进行电针治疗15 d后以同样方法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改变情况:软骨细胞形态、蛋白多糖和胶原等基质含量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左膝关节无明显关节积液;模型组左膝关节大部分出现关节积液;电针治疗组大部分动物出现关节积液及滑膜增生。正常对照组软骨表面平整;模型组软骨表层出现溃烂缺失,甲苯胺蓝染色明显减退;电针治疗组软骨细胞数明显增多,甲苯胺蓝染色轻度减退。模型组软骨结构,软骨细胞和潮线完整性评分与电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Mankin's甲苯胺蓝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电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法制作兔膝OA模型能较好地模拟OA的发病过程。电针能有效治疗膝OA,有利于软骨细胞的修复。
王洁萍徐丽丽
关键词: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电针
早期CPM锻炼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早期CPM锻炼对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有无早期行CPM锻炼分为观察组:术后3 d CPM康复锻炼及其它常规康复锻炼,共65例;对照组:术后没有行CPM锻炼而只是通过常规的主动活动锻炼,或术后1周后才开始行CPM锻炼,共57例。通过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值来推算隐性失血量(Hbl)。结果:2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24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观察组7例,对照组17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1周观察组和对照组隐性失血量分别为(31.24±8.69)、(27.35±8.71)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7,P=0.059);显性失血量分别为(24.31±5.01)、(24.28±4.58)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2,P=0.983)。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行CPM锻炼并不增加隐性失血量。
徐丽丽万永鲜胥方元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康复锻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