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银辉

作品数:40 被引量:165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青蟹
  • 11篇拟穴青蟹
  • 9篇养殖
  • 8篇星虫
  • 7篇方格星虫
  • 5篇代谢
  • 5篇氧化应激
  • 5篇能量代谢
  • 5篇鲻鱼
  • 4篇取样方法
  • 4篇基因
  • 3篇氨基酸
  • 3篇ISSR
  • 2篇对虾
  • 2篇养殖技术
  • 2篇营养
  • 2篇鱼虾
  • 2篇溶解氧
  • 2篇伤害性
  • 2篇排氨率

机构

  • 37篇广西海洋研究...
  • 5篇钦州学院
  • 4篇广西大学
  • 4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衡阳师范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广东省水产经...
  • 1篇广东省食品工...
  • 1篇防城港市渔业...

作者

  • 39篇彭银辉
  • 21篇刘旭佳
  • 21篇黄国强
  • 14篇蔡小辉
  • 10篇宋忠魁
  • 7篇王志成
  • 6篇杨家林
  • 5篇苏琼
  • 4篇熊向英
  • 4篇张琴
  • 3篇聂振平
  • 3篇赵鹏
  • 3篇梁志辉
  • 3篇董兰芳
  • 2篇彭重威
  • 2篇刘海娟
  • 2篇李洁
  • 2篇阎冰
  • 2篇陈瑞芳
  • 2篇唐夏

传媒

  • 6篇水产科学
  • 5篇广西科学
  • 4篇水产学报
  • 3篇广西科学院学...
  • 3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水产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齐鲁渔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台湾海峡
  • 1篇Agricu...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第七届世界华...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的获取海洋贝类基因组DNA的取样方法
2010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获取海洋贝类基因组DNA的取样方法,为开展珍稀贝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文蛤、栉江瑶、翡翠贻贝、香港巨牡蛎、毛蚶为供试材料,以闭壳(合)肌全基因组DNA作为参考,采用常规酚-氯仿法抽提贝类贝腔液基因组DNA,使用生物光度计法、琼脂糖凝胶电泳、目的片段扩增测序验证其质量,并建立系统发育树检测其来源的真实可靠性。[结果]采用常规酚/氯仿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获得的贝腔液DNA质量优于闭壳(合)肌DNA,蛋白质、多酚色素污染较少,完全满足目的片段扩增测序;系统发育进化树则证实了贝腔液并非外源污染。[结论]从贝腔液中获取基因组DNA是完全可行的,并可将其用于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
彭银辉王芳宇蔡小辉宋忠魁
关键词:基因组DNA系统发育进化树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光裸方格星虫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解光裸方格星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和种质资源状况,对北部湾海域光裸方格星虫6个地理野生群体(广西北海、湛江、钦州、防城港、海南儋州,以及越南海防)共93个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序列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7个变异位点,定义了85个单倍型,序列对AT有明显的偏倚性,群体总的单倍体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98和0.018 89。单倍型邻接聚类树分析6个群体无明显分支,各单倍型分布于单倍型网络中介图中亦没有明显的地理分支。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018 13~0.028 05,遗传分化极不明显,AMOVA分析显示光裸方格星虫的遗传差异主要来自群体内(99.74%)。中性检验Tajima’s D和Fu’s Fs值均为负值,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图呈明显的单峰形,提示光裸方格星虫群体在历史上曾出现群体扩张,推算出扩张时间为距今171万年前。目前光裸方格星虫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6个地理群体间无明显遗传分化,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推测种群在早更新世曾出现群体扩张。
彭银辉周于娜刘旭佳黄国强蔡小辉潘英
关键词:线粒体控制区
军曹鱼人工繁育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分别进行室内和室外军曹鱼人工繁育试验。从海南、福建挑选亲鱼并育肥,注射激素使亲鱼产生精、卵,让卵自然受精。室内用网箱流水、黑桶充气和苗池充气等方式孵化受精卵,室外在池塘网箱中孵化受精卵,仔鱼开口后将其从网箱放出。仔鱼开口后及时投喂合适的饵料,培育30d后出苗。结果获得优质受精卵158.5万粒,孵化出仔鱼148.8万尾,孵化率93.8%,室内3种孵化方式中,网箱流水效果较好。室内育苗平均成活率12.61%,室外育苗平均成活率7.52%,室内培育比室外培育的平均成活率高5.08%。
刘海娟陈瑞芳彭银辉杨家林
关键词:军曹鱼孵化率成活率
拟穴青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ISSR技术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3个地理群体:福建群体(FJ)、广西防城港群体(FC)和北海群体(BH)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用10对ISSR引物对9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用POPGENE32计算遗传参数,并用ARLEQUIN软件进行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共检测到63个位点,多态位点数为56。福建、防城港和北海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0.2670、0.1819和0.2257,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3945、0.2708和0.3371,遗传多样性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FJ>FC>BH。He和I在群体水平上分别为0.2248和0.3341,在物种水平上分别为0.3186和0.4337。拟穴青触32.34%的变异发生在群体间,67.66%的变异发生在群体内,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542,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
蔡小辉彭银辉宋忠魁阎冰杨家林
关键词:拟穴青蟹ISSR
溶解氧对鲻鱼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为研究溶氧对鲻鱼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实验选择体重为31.50±1.23 g鲻鱼,在溶氧水平分别为1.56±0.39、4.13±0.45、7.22±0.46 mg/L的循环水装置中(25.0±1.0°C)测定其...
刘旭佳黄国强彭银辉
关键词:DO鲻鱼能量代谢氧化应激
文献传递
拟穴青蟹ISSR-PCR条件的优化被引量:3
2010年
分析DNA模板、Mg2+、dNTPs、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及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对拟穴青蟹ISSR-PCR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确定了获得清晰条带的模板DNA、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的浓度范围分别为:模板DNA 8~50 ng/μl,Taq DNA聚合酶0.75~1.0 U,Mg2+1.0~2.0mmol/L(与引物密切相关),dNTP 0.15~0.20 mmol/L,引物浓度0.6~0.8μmol/L。甲酰胺的添加并不能优化拟穴青蟹ISSR-PCR反应结果,而低浓度的二甲基亚砜可提高扩增产物的清晰度,但与引物相关。
蔡小辉彭银辉彭重威周文红赖成民乐宋忠魁
关键词:拟穴青蟹ISSR标记
鲻鱼密度和规格对鱼虾混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在室内进行鲻鱼与凡纳滨对虾的混养试验,放养虾苗密度均为100尾/m2,设计了混养大、小规格鱼苗的处理组,混养密度分别为0、0.13、0.26、0.52、1.04、2.07尾/m2和0.13、0.26、0.52尾/m2。试验结果表明,对虾产量、规格和成活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混养组对虾产量、规格总体上表现出随混养鲻鱼的密度和规格的提高而呈下降的趋势;混养鲻鱼密度最高两组(2.07、0.52尾/m2)的对虾规格、产量均小于其他混养组;混养组对虾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混养鲻鱼密度最高两组对虾成活率最高,且其鱼虾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其他混养组间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混养组的饲料系数较对照组均略有降低,混养鲻鱼密度最大组合(2.07尾/m2)的饲料系数最低,饲料转化效率有随混养鲻鱼的密度提高而略有上升的趋势,但不同处理间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整个试验期间不同处理间水温、盐度、溶氧、pH及生化耗氧量没有出现显著差异;氨氮含量前低后高,亚硝酸氮含量、硝酸氮含量在中后期明显升高,但未表现出与混养鲻鱼密度的明显关系。无机磷含量则在整个养殖期间较稳定,不同处理间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因此,混养合适密度和规格的鲻鱼不会对凡纳滨对虾产量产生负影响,可以提高对虾成活率,有利于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对水质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彭银辉刘旭佳王志成梁志辉黄国强
关键词:鲻鱼凡纳滨对虾混养
军曹鱼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
2011年
军曹鱼(Raehycentron canadum)俗称海鲡,为暖水性海洋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及大西洋等热带、亚热带水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东海及黄渤海。该鱼生长快、个体大、抗病性强;肌肉中氨基酸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肉质好,可制作生鱼片、冻肉块、烤肉片等多种产品。
彭银辉陈瑞芳刘海娟
关键词:军曹鱼养殖技术人工育苗氨基酸含量经济鱼类亚热带
餐后温度对褐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
2013年
为了研究餐后温度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生长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33~34g的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摄食时温度为20℃,餐后温度分别为14℃(T14)、17℃(T17)、20℃(T20)、23℃(T23)、26℃(T26),养殖30d后,考察褐牙鲆的生长速度、摄食量、消化率、饲料转化效率及其能量分配情况。结果显示,T17、T27、T23处理的幼鱼生长速度比T14和T26处理快;T14处理的幼鱼摄食量明显比其它处理少,T20、T23处理的幼鱼摄食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随餐后温度由14℃提高到26℃,幼鱼能量消化率显著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下降,摄食能分配于生长的能量比例逐渐下降,排粪损失的能量比例逐渐下降,代谢能的比例逐渐增加;单位体重鱼体日摄食能随着餐后温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生长能和排粪能也呈现类似趋势;代谢能随餐后温度的提高明显上升,排泄能略有上升。这表明温度主要通过改变摄食量来影响褐牙鲆幼鱼的生长,与恒温相比,餐后温度没有对褐牙鲆产生促生长作用,较低的餐后温度能够降低幼鱼的能量代谢率,使更多的能量分配于生长。
彭银辉黄国强李洁唐夏
关键词:褐牙鲆
低氧胁迫对鲻幼鱼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40
2016年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鲻幼鱼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实验将其放在溶解氧(DO,mean±SE)含量分别控制在(1.66±0.41)、(4.35±0.53)、(7.03±0.36)mg/L的条件下养殖10 d,然后恢复至接近饱和溶解氧含量7.0 mg/L的条件下养殖30 d,研究其特定生长率、排氨率、耗氧率、氧氮比和血浆、肌肉、肝脏及鳃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抗超氧阴离子活力(ASOR)、丙二醛(MDA)含量、乳酸(LD)含量、总谷胱甘肽(T-GSH)、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对鲻幼鱼的生长、能量代谢影响显著,较严重缺氧组鲻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不具有补偿生长的能力;而轻微缺氧组获得完全补偿生长。低氧胁迫对鲻氧化应激指标影响显著,胁迫结束时鲻通过提高某些抗氧化酶的活力来增强抗氧化能力,以提高其应对恢复正常溶解氧环境可能带来的氧化应激的能力,同时在恢复溶氧后鲻氧化应激反应也较强烈。在恢复溶解氧阶段,肝脏中GSH显著增加,说明鲻体内的保护机制被激活。肝脏和鳃中MDA的含量在低氧胁迫后与溶解氧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在复氧30 d后仍然高于对照组,表明低氧胁迫加强鲻肝脏和鳃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
熊向英黄国强彭银辉刘旭佳
关键词:能量代谢氧化应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