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岁以上老年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缺铁性贫血(IDA)并不少见,病因与非老年人明显不同,多为继发性贫血,常见于消化道疾患,尤以消化道肿瘤所占比例最大。当今抗血小板药物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中获益的证据越来越多,抗血小板药物在老年人中的应用也逐年增加,随之胃肠道溃疡出血的比例也有所增加。现就我院近3年收治的老年ID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老年IDA的病因进行分析。
- 张薇徐宁单秀霞张艳苓
-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抗血小板药物老年人
- 氯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缝隙连接的作用机制研究
- 2012年
-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心肌细胞缝隙连接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氯沙坦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7 d后,采用冠脉结扎复制大鼠心衰模型。测定心功能:左心室压峰值(LV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Cx45的表达。结果氯沙坦能显著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低、中剂组LVP明显上升(P<0.01),LVEDP明显下降(P<0.05或<0.01),高剂组LVP、+LVdp/dtmax明显上升,LVEDP明显下降(P<0.01);显著提高Cx43表达,降低Cx45表达(P<0.05或<0.01)。结论氯沙坦对心室的间隙连接通道有保护作用,可以提高心室传导速度,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 孙琪戚国庆石宇杰张健张艳苓
- 关键词:氯沙坦
- 家族性同患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二例被引量:1
- 2009年
- 2例家族性同患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患者先后在我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0岁。主因胸闷、憋喘渐进加重10余日,于2008年3月22日入院。人院体检:体温38~39℃,发育正常,体型消瘦。双上肢血压105/50mmHg(1mmHg=0.133kPa),双下肢血压130/70mmHg。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及搏动,未触及震颤,心界向左大,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闻及双期杂音。双下肢浮肿阳性。
- 张薇张艳苓孙艳明
- 关键词: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先天性主动脉瓣家族性畸形同患
- 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炎症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9年
-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炎症趋化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1型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PAI-1)、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芪参益气滴丸口服+常规治疗(芪参组,n=50)与常规治疗(对照组,n=50),比较两组PCI术前1 d、PCI术后24 h、PCI术后第4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1型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内皮素-1的差异。结果:共有100例完成试验,其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与对照组比较,PCI术前1 d、PCI术后24 h,芪参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1型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内皮素-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芪参组PCI术后4周的高敏C反应蛋白、1型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和内皮素-1有明显回落(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组间与PCI术前1 d比较,PCI术后24 h及PCI术后4周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1型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内皮素-1浓度均较术前1 d有明显改变(PCI术后24 h为增加,PCI术后4周为回落,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降低ACS患者PCI术后血清炎症趋化因子的水平。
- 魏万林张薇张天龙田国祥孟庆义张艳苓孙艳明
- 关键词:芪参益气滴丸急性冠脉综合症高敏C反应蛋白
- Vereckei新四步法对宽QRS波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评价Vereckei新四步法对宽QRS波室性心动过速(WCT)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5月~2012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经Brugada四步法确诊为WCT的患者100例,应用Vereckei新四步法对其12导联体表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Vereckei新四步法对WCT的诊断与Brugada四步法的阳性一致率。结果 Vereckei新四步法诊断WCT与Brugada四步法的阳性一致率为92%。结论 Vereckei新四步法诊断WCT分析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吴龙梅崔俊玉李俊峡张艳苓
-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宽QRS波心动过速
- 产后心肌病反复心室颤动一例
- 2009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1岁。因胸闷、咳喘5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2008—03产后1周出现胸闷、憋气,逐渐加重。9月因不能平卧入我科。查体:血压86/62mmHg(1mmHg=0.133kPa),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00次/分,心音低,律不齐,可闻及早搏,8~10次/分,二尖瓣区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患者无家族心脏病及遗传病史。
- 张树林张艳苓张薇赵从新
- 关键词:心室颤动收缩期杂音不能平卧遗传病史二尖瓣
- RT3DE对心房颤动RFCA后左心房容积和功能的评价
- 2013年
-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对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术前及术后左心房容积和功能进行定量评价,观察其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AF并行RFCA治疗的60例,分别于RFCA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行脉冲波多普勒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收缩期峰值速度(A)及E/A;行RT3DE检查,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及收缩前容积(LAVpre),同时计算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及左心房扩张指数(LAres)。60例分为RFCA成功组(47例)和AF复发组(13例),比较上述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LVEF、E、A及E/A组间及组内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术后1 d比较,术后3个月RFCA成功组LAVmax、LAVmin、LAVpre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同时点LAV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AVmin、LAVpr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RFCA成功组LAEF、LAEFa、LAres明显升高,而AF复发组反而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及术后1 d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CA成功的AF患者左心房逆重构,功能明显改善。RT3DE评价AF患者左心房容积和功能准确、快速,可作为AF患者病程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观察指标。
- 孙琪石宇杰张艳苓张健李俊峡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 交感电风暴心室颤动51次抢救成功1例报告被引量:4
- 2010年
-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5岁,退休工人,因反复胸闷、憋气5个月加重2d,2009年4月5日清晨症状加重入院。既往患有高血压病20余年,最高达180/100mmHg(1mmHg=0.133kPa),用药控制在150/100mmHg左右。患者于2008年12月起出现阵发性胸闷、憋气症状,逐渐加重,
- 张树林张艳苓韩运峰张薇
- 关键词:心室颤动心律失常高血压性心脏病
- 发热 头痛 呼吸困难
- 2007年
- 病历摘要
患者男,53岁,因持续发热、头痛、伴呼吸困难逐渐加重1周于2006年5月17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头痛,体温最高达39.5℃,呈弛张热,并伴有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胸痛、盗汗、皮疹及关节痛,曾在外院使用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及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并感呼吸困难逐渐加重,遂来我院。
- 张薇张艳苓单秀霞
- 关键词:持续发热头痛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激素治疗弛张热关节痛
- 厄贝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SHR-CRF)模型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HR随机分为模型组及厄贝沙坦高、中、低剂量组,另设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SHR进行5/6肾切除复制SHR-CRF模型。造模后予大鼠灌胃给药,连续8周。观察一般状况、血压,测定血液中尿素氮(BUN)、肌酐(Cr)浓度及尿液中尿蛋白(UP)、BUN、Cr、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浓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肾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GF-βR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GF-βRⅡ)、Smad3 mRNA的表达。结果厄贝沙坦能显著改善SHR-CRF大鼠症状,降低血压(P<0.05),降低血液中BUN、Cr及尿液中UP、BUN、Cr、mALB浓度(P<0.05),降低肾组织TGF-β_1、TGF-βRⅠ、TGF-βRⅡ、Smad3表达。结论厄贝沙坦能降低SHR-CRF模型的血压、改善肾功能,与抑制肾脏TGF-β_1/Smad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孙琪石宇杰戚国庆张健张艳苓
- 关键词:厄贝沙坦自发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