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青
- 作品数:13 被引量:48H指数:2
- 供职机构: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宝鸡市夏玉米生产潜力及增产途径
- 2013年
- 从宝鸡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入手,分析了宝鸡市夏玉米高产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宝鸡市夏玉米高产主推技术以及相应配套技术,以为宝鸡市夏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 张婧梅张燕青贾筱文张娟丽李官民
- 关键词:夏玉米增产途径
- 黄土塬区不同覆盖方式对麦田水量平衡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014年
- 利用连续三年秸秆和地膜覆盖(2008 ~2011年)定位试验的测定数据,分析不同覆盖处理对农田土壤水分平衡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抽穗期至灌浆期)降水较少的年份,秸秆覆盖处理才能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高量秸秆全程覆盖处理的效果最佳.
- 张燕青邵科岐
- 关键词:黄土塬区水量平衡水分利用效率冬小麦
- 宝鸡市小麦节本增效技术探讨及综合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针对当前小麦生产比较效益低、耕地土壤污染严重、水资源过度浪费等现状,通过系列专题调研和技术探讨,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推广节肥、节水、节药等一系列节本增产增效综合措施,建设节约型农业,深入推进“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进一步挖掘全市小麦生产潜力,促进小麦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
- 王钧强张燕青董莉
- 关键词:小麦节本增效粮食安全
- 不同品种混合种植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2025年
- 为种植大户探索一种简便的增产模式,通过比较伟隆169单播、西农865单播、陕道198单播、1/3伟隆169+2/3陕道198混种、1/2伟隆169+1/2陕道198混种、2/3伟隆169+1/3陕道198混种、1/2伟隆169+1/2西农865混种、1/2西农865+1/2陕道198混种8个处理的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发现1/3伟隆169+2/3陕道198混种、1/2伟隆169+1/2陕道198混种产量依次居前2位,分别较陕道198单播增产1.43%、1.38%,且分别较伟隆169单播增产9.43%、9.35%。虽然混种产量与单播产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操作简便,不增加生产成本,对种植大户而言,仍可提高一定的经济效益。建议结合地力、气候选择伟隆169和陕道198混种。
- 王敏胡萌萌赖雯郭玲玲李露池宝明张燕青李翊阁
- 关键词:小麦混种单种增产
- 关中地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 2025年
- 为探究关中地区不同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表现,筛选适合关中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2023年在宝鸡市凤翔区以壳盛5063、强盛370、强盛58、迪卡653、睿德268、迪卡698、伟科818为供试品种,观察分析这7个品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以及穗重、行粒数、百粒重等相关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强盛370与睿德268的地上部分植株鲜重、雄穗主轴长、鲜穗重、穗干重、穗芯重、穗长、行粒数等性状表现居前两位,伟科818的茎粗、穗粗、穗行数最高,强盛370、睿德268、伟科818的产量居前3位,强盛370、睿德268、伟科818等3个品种在关中地区推广价值较大。
- 张燕青郭玲玲高伟王敏张智清胡萌萌赖雯李露张世亮
- 关键词:玉米农艺性状
- 不同覆盖方式下春玉米田水量平衡及产量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处理对旱作玉米都具有明显的蓄水效果,但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不同。春玉米田连续三年(2009—2011年)的定位覆盖试验表明,随覆盖时间的增加,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处理的保墒效果逐渐明显,且与不覆盖处理的差异幅度不断增大,影响土层深度也下渗至400cm以下。地膜覆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农田耗水量较无覆盖处理增加31.75mm,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不覆盖处理平均提高了20.8%和11.8%。但秸秆覆盖处理的效果并不理想。
- 张燕青刘文兆王钧强贾筱文李官民
- 关键词:春玉米秸秆覆盖水分利用效率
- 宝鸡市小麦宽幅沟播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被引量:4
- 2022年
- 为不断提升小麦播种质量,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针对陕西省宝鸡市传统小麦条播技术在多年实际生产中存在的小麦穗粒数偏少、千粒重较轻、条锈病发生较重以及小麦品质不高等问题,文章深入了解了宝鸡市小麦宽幅沟播技术的推广应用规模、技术特点等生产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小麦宽幅沟播技术具有群体发育较好、增产效果明显、镇压保墒作用佳、省工省时等优点,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机械数量偏少、播种质量不高、受阴雨天气影响大、推广机型与生产结合性不强、农民接受程度较低等制约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机械更新速度、加强农机手技能培训、加强技术示范研究和宣传等一系列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在实际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小麦宽幅沟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 王钧强马云飞张燕青
- 关键词:小麦播种质量
- 覆盖方式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8
- 2012年
- 为了加深对地面覆盖措施保墒增产机理的认识,通过大田试验,对黄土高原南部旱塬区秸秆和地膜两种覆盖方式下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动态、作物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年份,与不覆盖相比,秸秆覆盖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储水量提高了5.2%~8.4%(P<0.05),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了7.8%和3.5%;而地膜覆盖下土壤储水量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产量构成指标,其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4.1%和10.6%(P<0.05),显示后者抑制土表蒸发所增加的土壤水分更多地、更有效地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了。从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角度分析,本地区旱作玉米农田使用地膜覆盖有较好的保墒增产效果。
- 宋淑亚刘文兆王俊官情张燕青
- 关键词:秸秆覆盖土壤水分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 冬小麦稠旺苗成因及对策
- 2014年
- 针对陕西省宝鸡市冬小麦进入越冬期的苗情特点以及存在的播期提前、播量较大和气温偏高等问题,重点围绕控旺转壮、安全越冬的目标,提出了冬小麦稠旺苗应对措施,以解决越冬期小麦生产出现的问题。
- 张燕青刘冬梅王钧强
- 关键词:冬小麦越冬期
- 不同施肥处理下麦田水分利用过程及其效率特征被引量:2
- 2012年
- 通过田间试验(2010—2011年),就不同施肥处理下麦田水分利用过程及其效率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磷量为90kg/hm2条件下,配施氮量在0~135kg/hm2时,农田耗水率(农田耗水量占总的供水量的比率,ET/SW)和蒸腾比率(蒸腾量占农田耗水量的比率,T/ET)随配施氮量的增加逐渐提高,考虑蒸腾消耗的作物水分利用率(籽粒产量与蒸腾量的比值,Y/T)和降水利用效率(Y/P)在施氮量为180kg/hm2时达到最大。施氮量为90kg/hm2条件下,配施磷量在90~180kg/hm2时,各处理的农田水分消耗率、蒸腾比率几乎相同,但明显高于单施氮肥处理,只考虑蒸腾消耗的作物水分利用率随施磷量的增加逐渐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在施磷量为90kg/hm2时达到最大值。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磷量为90kg/hm2与施氮量为180kg/hm2处理的麦田,冬小麦从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农田耗水量增加23.5%,蒸腾量增加186.8%;农田水分消耗率提高10.5%,作物蒸腾比率提高200%,作物水分利用效率(Y/ET)达到11.13kg/(hm2.mm),降水利用效率达到18.73kg/(hm2.mm)。
- 张燕青刘文兆
- 关键词:黄土塬区长期定位施肥降水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冬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