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萍
- 作品数:14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厦门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中P^(53)、P^(21)蛋白表达和PCNA免疫组化及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3
- 1998年
-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及微波修复检测50例胃癌、癌旁粘膜及正常粘膜组织中P53、P21癌基因蛋白及PCNA的表达,探讨其意义。结果表明:癌基因P53、P21及PCNA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分别为78%(39/50)、95%(47/50)、96%(48/50);癌旁粘膜分别为42%(21/5O)、18%(9/50)、66%(33/50)呈弱阳性反应;而在正常组织均为阴性0%。P53、P21和PCNA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P>0.01),而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都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P53、P21癌基因突变及PCNA表达完全正相关。表明P53、P21基因的突变及细胞核增殖均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故使用免疫组化加微波修复检测胃癌的P53、P21及PCNA的表达可能成为判断胃癌预后指标,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同时为早期诊断胃癌提供参考。
- 王淑真张海萍庄严阵江显毅陈琦杨萌霓陈佩琼方庆全
- 关键词:胃癌癌基因癌基因蛋白免疫组化
- 心房粘液瘤临床病理观察(附四例报告)
- 1997年
- 作者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例经改良低温心内直视手术切除的心房粘液瘤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心房粘液瘤是分化良好的真性肿瘤,形态结构具多样性、复杂性,自原始幼稚间叶组织发生,向不同方向分化,应与血栓机化区别。临床表现常有与二尖瓣狭窄相似症状,应与风湿病鉴别。作者对心房粘液瘤的生物学行为、治疗及预后问题进行了讨论。
- 王淑真庄益顺张海萍杨萌霓郭水源
- 关键词:心脏肿瘤心房粘液瘤免疫组化心内直视术
- 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因子P16和CyclinD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因子 p16和 cyclin D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检测 6 2例食管癌中 p16、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在食管癌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4 8.39% (30 / 6 2 ) ,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粘膜 76 % (38/ 5 0 ) ,染色强度大部分为弱阳性、阳性 ;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6 9.35 % (4 3/6 2 ) ,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粘膜 2 8% (14 / 5 0 ) ,染色强度大部分为阳性、强阳性。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0 .0 5 )。前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而后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食管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可能涉及 CDK4 /细胞周期素 D1和
- 张海萍钟山杨萌霓陈佩琼
- 关键词:P16CYCLIND1食管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基因表达
- 21例胃肠道神经源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观察胃肠道神经源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组织发生。方法:对21例胃肠道神经源肿瘤进行光镜观察,部分病例作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1例胃肠道神经源肿瘤中,发生于胃14例、小肠6例、直肠1例。发病年龄30~50岁。镜下观察,良性神经鞘瘤12例、神经纤维瘤4例、恶性神经鞘膜瘤4例、节细胞神经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4例中1例伴有横纹肌肉瘤分化,免疫组化染色S-100弱阳性,Myoglobin部分瘤细胞阳性,证实是恶性蝾螈瘤。结论:胃肠道良恶性神经源肿瘤病理特点和软组织的神经源肿瘤相似,具多向分化能力,可以含一种或数种异源性成分。
- 王淑真张海萍庄严阵杨萌霓
- 关键词:胃肠道免疫组织化学病理
- 乳腺癌中p53、p21蛋白表达和PCNA免疫组化研究及意义
- 1998年
- 乳腺癌中p53、p21蛋白表达和PCNA免疫组化研究及意义王淑真庄严阵张海萍江显毅陈琦杨萌霓陈佩琼方庆全厦门市第一医院病理科(厦门市361003)1材料与方法本组47例取自我院1995~1996年间乳腺癌根治术标本,取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石...
- 王淑真庄严阵张海萍江显毅陈琦杨萌霓陈佩琼方庆全
- 关键词:乳腺癌P53P21蛋白表达PCNA免疫组化
- 一种新的双环探针实时PCR方法与传统测序法检测福建地区大肠癌、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 张海萍阮力陈培琼叶韵斌陈慧菁季天海郑立谋
- 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二例被引量:2
- 2001年
- 张海萍王淑真
- 关键词: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病例报告
- 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9
- 2008年
- 张海芳王淑贞张海萍庄严阵
- 关键词:肾脏肿瘤滑膜肉瘤免疫组织化学基因融合
- 大脑血管母细胞瘤
- 1996年
- 大脑血管母细胞瘤张海萍,陈佩琼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进行性左侧肢体无力半月于1995年11月27日入院。入院后局限性运动型癫痫2次。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神清,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阳性,颅神经征阴性,轻度中枢性右侧面瘫,左上肢肌力Ⅲ级、下肢Ⅳ级...
- 张海萍陈佩琼
- 关键词:脑肿瘤血管母细胞瘤病理形态
- 原发性肝癌光化学疗法的疗效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光化学疗法 (PC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临床意义。 方法 1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光化学疗法治疗 ,并在治疗前后分别取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 (p5 3、p2 1、PC NA)分析及疗效评价。 结果 患者治疗后显示 ,肝癌细胞广泛坏死 ,瘤体明显缩小 ,癌周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化 ;p5 3、p2 1、PCNA均显示阳性表达率降低与病理组织学改变平行一致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随访 11例患者中 ,有 7例生存期超过 2年 ,最长 1例存活 5年。 结论 光化学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有望成为肝癌的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方法。
- 商少宏王淑真张海萍曾超英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光化学疗法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