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汉勋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篇转捩
  • 2篇湍流
  • 2篇自然对流
  • 2篇边界层
  • 1篇神舟
  • 1篇神舟飞船
  • 1篇湍流边界层
  • 1篇热计算
  • 1篇热设计
  • 1篇稳定性
  • 1篇涡量
  • 1篇相机
  • 1篇临界层
  • 1篇近壁区
  • 1篇空间相机
  • 1篇非线性
  • 1篇飞船
  • 1篇分层结构
  • 1篇浮力驱动
  • 1篇壁湍流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张汉勋
  • 5篇颜大椿
  • 1篇陶建军

传媒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力学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第六届全国湍...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HXMT天文卫星初步热设计神舟飞船窗口热控方案计算分析
第一部分:HXMT天文卫星初步热设计.HXMT卫星在2年的设计寿命内,有效载荷将处于长期工作状态.本报告采用'被动热控为主,主动热控为辅'的热控设计基本方案,为避免对重达800kg的望远镜本体进行主动热控,提高对探测器晶...
张汉勋
关键词:空间相机热设计热计算
文献传递
自然对流边界层的稳定性和热转捩问题的实验研究
该文在1.5×0.3m和3.7×0.3m台架上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工作.在稳定性实验研究中,于时均速度剖面最大速度点η=1.0位置和近壁强剪切层η=0.3位置处发现了分别对应于浮力不稳定性和粘性不稳定性的不稳定波的存在,...
张汉勋
关键词:临界层
文献传递
自然对流边界层中湍流的发生被引量:4
2003年
自然对流边界层中从层流到湍流的转捩经历了浮力振型、无摩擦振型和黏性振型的三重流动不稳定性相继产生的前转捩过程,以及近壁迅速出现强湍流源,随之平缓地向自模拟的湍流边界层过渡的热转捩过程.浮力振型在修正Grashof数G>40时开始失稳并成为主要振型,在振幅分布中3种振型的临界层位置处出现3个峰值;在G>100时浮力振型消失,无摩擦振型失稳并成为主要振型,振幅分布中在近壁区还出现黏性振型的峰值;在G>170时无摩擦振型经非线性演化在外层形成较弱的湍流,但内层黏性应力仍远高于湍流应力,振幅分布中仅有与黏性振型相应的峰值,在频谱中黏性振型的基频、第一、第二、第三阶亚谐频随G的增加相继出现,此时黏性不稳定波的高频成分已转化为湍流,但低频成分仍按线性规律增长,直至湍流惯性子区开始形成;至G>800时黏性振型消失,并在G=850附近时近壁区出现强湍流源,湍流应力、湍能产生项和近壁湍流热流率剧增.在热转捩后期,湍流应力和湍能产生项明显下降,流动在内外层趋于平衡.
颜大椿张汉勋
关键词:壁湍流转捩近壁区湍流边界层自然对流层位
自然对流边界层的分层结构和浮力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详细研究了自然对流边界层中的浮力振型的功率谱、波长、波速与临界层位置等基本特征,在声激励作用下发现自然对流边界层失稳初期由线性理论的3对特征解组成的层状结构及它们随Grashof数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在浮力振型首先失稳时得到3种振型相互独立的速度和温度脉动振幅分布.系统地测量了浮力振型的温度和速度脉动的振幅增长规律和中性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脉动的中性曲线在低Grashof数时有环状封闭曲线,随后是和数值计算相似的鼻部.至G>100时,浮力振型迅速衰减,无粘性振型成为主导振型,特征曲线中由3种相互独立的特征解组成的3个峰形的特征不复存在.
颜大椿张汉勋
关键词:自然对流边界层分层结构湍流
自然对流边界层非线性稳定性问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自然对流边界层的稳定性由浮力振型失稳开始 ,并随着浮力振型的湍流化进入非线性阶段 ,与此同时 ,无粘性振型在外层开始失稳。实验结果表明 ,修正格拉斯霍夫数 (Grashof)G >10 0时 ,浮力振型破碎并在最大速度点附近形成湍流层 ;当G >170时 ,外层无粘性振型湍流化而近壁层的粘性不稳定性开始失稳 ,形成中层—外层—内层三种流动不稳定机制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
颜大椿张汉勋
自然对流边界层中的浮力不稳定性和粘性不稳定性
实验证明,在浮力驱动的自然对流边界层中除了在平均速度抛面拐点附近的无粘性不稳定性外,还存在浮力不稳定性和粘性不稳定性,在开始热转捩之前,随着Grashlf数G的增长,浮力不稳定性在最大速度点附近首先出现温度脉运振型。在浮...
颜大椿张汉勋陶建军
关键词:浮力驱动
文献传递
竖直加热平板自然对流边界层的浮力不稳定性被引量:4
2001年
详细研究了自然对流边界层中最早失稳的浮力振型的功率谱、波长、波速与临界层位置等基本特征和它为主导其他振型尚未失稳时按线性理论得到的 3种相互独立振型的振幅分布。系统地测量了它所对应的温度和速度涨落的振幅增长规律和中性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 ,温度涨落的中性曲线在低格拉斯霍夫 (Grashof)数Gr 时有环状封闭曲线 ,随后是和数值计算结果相似的鼻部。至修正格拉斯霍夫数G >10 0时 ,浮力振型迅速衰减 ,无粘性振型成为主导振型 ,特征曲线中由 3种相互独立的特征解组成的
颜大椿张汉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