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婷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南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急性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性
  • 1篇中动脉
  • 1篇肾小球
  • 1篇肾小球滤过
  • 1篇肾小球滤过率
  • 1篇他汀
  • 1篇他汀类
  • 1篇他汀类药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卒中
  • 1篇自发性出血
  • 1篇卒中
  • 1篇颅多普勒
  • 1篇颅多普勒超声
  • 1篇滤过率
  • 1篇脑梗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青岛市市南区...

作者

  • 2篇张晓婷
  • 2篇刘喷飓
  • 2篇刘水平

传媒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评价他汀类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对存在颅内血管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入选存在颅内血管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61例,根据是否规律服用他汀类药(阿托伐他汀钙,20 mg/d),将其分为用药组(83例)与非用药组(78例)。入院1周内完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动力学评价,再分别于发病后4周和12周时再经TCD复查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与入院1周内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用药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MCA)脑血流动力学逐步改善,在4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2周时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4、12周两次复查,用药组患者对MCA狭窄的改善均高于非用药组,但这种差异只在发病12周时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对改善存在颅内血管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有一定作用。
刘喷飓刘水平张晓婷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他汀类药卒中大脑中动脉
肾小球滤过率对急性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转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对急性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连续观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信息,依据影像学表现将研究对象分为出血转化组(54例)和无出血转化组(527例),收集患者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化验数值并按照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工作组(CKDEPI)方程计算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eGF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自发出血转化组患者既往心房颤动[38.9%(21/54)比 14.2%(75/527),P〈0.01]、大面积脑梗死[38.9%(21/54)比6.8%(36/527),P〈0.01]以及GFR下降,与非出血转化组相比,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性别、年龄、大面积脑梗死、既往心房颤动病史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GFR减低(GFR<60 ml/(min·1.73 m2)是急性脑梗死自发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肾脏功能正常患者相比,GFR〈30 ml/(min·1.73 m2)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自发性出血转化的风险增加了2.17倍[比值比(OR)=3.17,95%置信区间(CI):1.37~8.28];同时显示大面积脑梗死(OR=8.68,95%CI:4.56~16.51)、心房颤动(OR=3.84,95%CI:2.11~6.98)也是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若大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伴有肾功能下降[GFR〈30 ml/(min·1.73 m2)],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相比,自发性出血转化风险增加了15.04倍 (OR=16.04,95%CI:11.21~253.68)。结论GFR下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高度警惕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可能,即GFR下降可以预测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的风险。
刘喷飓张晓婷刘水平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出血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