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婷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级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急诊
  • 2篇护理
  • 1篇医院急诊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拥挤
  • 1篇拥挤度
  • 1篇用药
  • 1篇优质护理
  • 1篇优质护理服务
  • 1篇认知疗法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患者
  • 1篇输液
  • 1篇输液室
  • 1篇疗法
  • 1篇留观
  • 1篇门急诊
  • 1篇门急诊输液
  • 1篇门急诊输液室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张文婷
  • 3篇魏薇萍
  • 2篇俞玫红
  • 1篇封启明
  • 1篇周敏杰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IVAS门诊输液管理系统对输液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在门急诊输液室使用PIVAS门诊输液系统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方法调查医院门急诊输液厅使用PIVAS门诊输液系统前后各2000例门急诊输液患者的直接护理时数、间接护理时数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PIVAS门诊输液管理系统使用后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使用PIVAS门诊输液系统,可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品质,值得临床推广。
张文婷魏薇萍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门急诊输液室优质护理服务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急诊VSD手术患者中的运用
2011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急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术后对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将228例急诊VSD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两组患者在认知行为干预前后使用SAS量表进行焦虑评分。结果两组在认知行为影响后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明显改善。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急诊VSD术后对患者的焦虑情绪作用显著,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俞玫红张文婷
关键词:认知疗法
儿科急诊留观患儿的新型管理模式
俞玫红张文婷
文献传递
某三甲急诊创伤中心就诊拥挤度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调查分析某三甲急诊创伤中心就诊拥挤度原因,并探讨其解决对策。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急诊创伤中心工作室日报统计数据,观察流动患者24小时人员流动情况,分析其拥挤原因,并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与对策。结果急诊...
张文婷魏薇萍
关键词:拥挤度
文献传递
2016年某三甲医院急诊就诊人数变化趋势的调查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急诊就诊人数时间分布及气象要素变化对其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上海市某家三级甲等医院患者急诊资料和同期上海市气象、大气污染物资料,分析急诊人群时间分布特征,并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准泊松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2016年间日均气温与急诊就诊人次的关系,在模型中引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建立温湿度的关系式,并在模型中控制与时间有关的混杂因素。结果2016年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急诊日平均就诊人数为1027例,24h患者流量高峰18:00—22:00,低谷在2:00—8:00,冬季就诊人数大于春季和秋季,周末及节假日就诊人数多于工作日。气温对于该院急诊就诊量变化的暴露反应关系呈J型分布,低温和高温就诊量均增加,低温效应可长达2周以上。就诊量最低的温度(即就诊风险最低的适宜温度)为7℃左右,最低温度相比适宜温度,急诊内科日均就诊量增加至1.09倍(95%CI:1.03~1-16),而最高温度相比适宜温度,日均就诊量增加至1.27倍(95%CI:1.08~1.50)。较适宜温度每下降1℃,就诊量增长2.43%(95%CI:0.83%。4.18%);每上升1℃,就诊量增长0.96%(95%CI:0.31%~1.64%)。结论急诊就诊人次存在时间分布差异,低温和高温均对急诊就诊量的增加有明显影响,低温对就诊量增加的效应更持久。
张文婷周敏杰魏薇萍封启明
关键词:急诊就诊人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