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敏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春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EU
  • 1篇多晶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特性
  • 1篇玉米原料
  • 1篇植酸
  • 1篇植酸磷
  • 1篇植酸酶
  • 1篇制备及性能
  • 1篇水样
  • 1篇酸酶
  • 1篇探针
  • 1篇探针分子
  • 1篇燃烧法
  • 1篇燃烧法制备
  • 1篇浊点
  • 1篇浊点萃取
  • 1篇萃取
  • 1篇稀土
  • 1篇酒精

机构

  • 5篇长春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张敏
  • 3篇于文生
  • 3篇孙晶
  • 3篇刘慧敏
  • 3篇张鑫洋
  • 2篇孙丽
  • 1篇潘柳
  • 1篇张晓霞
  • 1篇张强
  • 1篇金洪株

传媒

  • 1篇化工科技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Eu_(1-x)La_x(Phen)_3的制备、表征及La^(3+)对Eu(Phen)_3荧光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以La_2O_3、Eu_2O_3和邻菲罗啉为原料合成了Eu_(1-x)La_x(Phen)_3,并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荧光特性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Eu_(1-x)La_x(Phen)_3中phen的2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呈双齿配位,形成螯环。扫描电镜观察发现,Eu_(1-x)La_x(Phen)_3的结晶态样品呈现四方棱柱结构。激发和发射光谱分析表明,在357nm波长激发下,Eu(Phen)_3与Eu_(1-x)La_x(Phen)_3均在614nm处有发射峰,随着La掺入量x的增加,Eu_(1-x)La_x(Phen)_3在614nm处的发射峰强度增强,说明La对Eu的发光具有增强作用,并且当n(Eu)∶n(La)=1∶1时,Eu_(1-x)La_x(Phen_)3在614nm处的发射峰强度达到最强。
孙丽孙晶于文生张敏刘慧敏张鑫洋
关键词:稀土荧光特性
不同探针分子温敏漆的制备及性能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氯化铕(Eu Cl3)、苯甲酸(BA)、菲咯啉(Phen)和2,2′-联吡啶(Bipy)为原料合成了Eu(BA)3Phen和Eu(BA)3Bipy两种配合物,并将两种配合物分别掺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在过氧化苯甲酰(BPO)作用下引发聚合,获得不同探针分子的两种温敏漆Eu(BA)3Phen/PMMA和Eu(BA)3Bipy/PMMA。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两种探针分子及温敏漆的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探针分子Eu(BA)3Phen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Eu(BA)3Bipy,相对应的两种温敏漆Eu(BA)3Phen/PMMA与Eu(BA)3Bipy/PMMA均有较好的温度猝灭特性,但是对比分析发现在25~35℃和35~45℃温度区间内温敏漆Eu(BA)3Phen/PMMA的灵敏度较高,而在45~55℃和55~65℃温度区间内温敏漆Eu(BA)3Bipy/PMMA的灵敏度较高,可见温敏漆在不同温度区间的测温灵敏度是不同的。
张敏孙晶刘慧敏宋欢欢张鑫洋于文生
关键词:探针分子测温灵敏度
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铜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研究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铜的光度条件。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代替氯仿作为萃取剂,利用浊点现象,在最佳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富集相中的含铜量,其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峰为λmax=5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550nm)=1.48×104L·mol^-1·cm^-1。铜(Ⅱ)含量在0-1mg/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对地表水、工业废水中铜(Ⅱ)进行了测定,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2%和102.6%,10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4%和2.12%,准确度、精密度均能满足测定要求。
金洪株张晓霞张敏
关键词: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
柠檬酸凝胶燃烧法制备GGG∶Eu^(3+),Bi^(3+)多晶发光粉体及其表征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以Gd_2O_3、Ga_2O_3、Eu_2O_3、Bi(NO_3)_3·5H_2O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凝胶燃烧法制备出GGG∶Eu^(3+),Bi^(3+)多晶发光粉体,并对样品进行了XRD、SEM、FT-IR、PL测试。XRD和FT-IR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发光粉体均形成GGG相。SEM显示样品晶粒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约60 nm。PL分析显示样品最强发射峰位于592 nm处,属于Eu^(3+)的5D0-7F1磁偶极跃迁。掺杂Bi^(3+)的样品发光强度明显高于未掺杂Bi^(3+)的样品,而发射峰位置不变,当掺杂的Bi^(3+)浓度逐渐增加时,样品GGG∶Eu^(3+)0.05,Bi^(3+)x的发光强度先随Bi^(3+)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当体系中掺杂Bi^(3+)的摩尔分数达到x=5%时,GGG∶Eu^(3+)0.05,Bi^(3+)x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再之后随Bi^(3+)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光强度减弱,这可能是因为Bi^(3+)和Eu^(3+)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主要是偶极-偶极作用,传递效率主要决定于两种离子间距离。
刘慧敏孙晶张敏潘柳张鑫洋于文生
利用植酸酶降低玉米原料酒精生产成本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植酸酶不仅应用于饲料工业,还可应用于玉米酒精生产中,它能分解玉米原料中的植酸磷,释放出无机磷,促进酵母发育及代谢,提高酒精产量及保护环境。以玉米粉为原料,安琪酵母为发酵菌种,探讨了在玉米原料酒精中添加植酸酶对酒精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酒精发酵开始时添加5U/g原料的植酸酶,与对照相比,酒度增加了0.8%(v/v),发酵醪中磷含量提高了7.2%,原料出酒率提高了1.6%。通过植酸酶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对降低酒精的生产成本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张强孙丽张敏
关键词:植酸酶植酸磷酒精出酒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