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福建地区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基因检测结果及分析其基因频率。方法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RDB)检测常见的17种β基因点突变,以RDB法检测常见的3种α基因点突变、跨越断裂位点-PCR(Gap-PCR)法检测3种α基因缺失;以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法检测可疑缺失型β-地贫,以Gap-PCR方法确诊;以DNA测序方法检测可疑罕见突变型β-地贫。结果确诊为常见β-地贫有3 515例,检出率15.45%,共检出了15种常见的基因型。在福建地区β-地贫最常见的基因型为βIVS-2-654(C→T)/βN(41.76%)、βCD41-42(-TCTT)/βN(30.50%)、βCD17(A→T)/βN(12.46%),β-28(A→G)/βN(5.46%)、βCD27-28(+C)/βN(2.93%)和βCD26(G→A)/βN(1.82%)占了94.93%。缺失型β-地贫检出13例,包括6例东南亚型(SEA-HPFH)、6例中国型(中国型Gγ(Aγδβ)0)、1例1.35kb缺失型(NG-000007.3:g.69997-71353 del 1357);罕见β-突变检出13例,包括异常血红蛋白Hb J-Bankok 8例,异常血红蛋白Hb New York 5例。结论福建地区作为地贫高发地区,除检测常见的β-地贫基因检测外,必要时应检测缺失型β-地贫及罕见的β地贫,以明确本地区的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及其频率,以利于指导遗传咨询,有效减少中、重型β-地贫患儿的出生。
目的产前诊断1例超声异常的Miller-Dieker(Miller—Dieker syndrome,MDS)胎儿,分析并探讨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联合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一磁珠鉴别/分离技术(BACs—on-Beads,BoBs)、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对1例超声异常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产前BoBs检测提示胎儿携带17p13区的MDS微缺失,中期分裂细胞FISH确认其为17p13区的微缺失,高分辨的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检测确定该胎儿染色体在17p13区存在约5.2Mb的缺失:arr[hg19]17p13.3p13.2(525—5204373)×1。胎儿脐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孕妇及其配偶的外周血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BoBs检测均未见异常。结论联合应用产前分子遗传学技术对1例新发的MDS综合征胎儿进行了产前诊断,临床上应重视微缺失微重复的病例,避免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