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平
- 作品数:15 被引量:100H指数:4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注射用内给氧治疗急性脑梗死86例疗效观察
- 2005年
- 岳振琴李淑芬张平平
- 关键词:注射用内给氧急性脑梗死疗效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
- 2008年
-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之一,占脑卒中的10%-15%。此症系大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综合症候群。由于此症起病急,病情重,极易引发出血,且绝对卧床时间长,病死率较高,患者极易出现种种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因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心理护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此,笔者分析了2005—2007年本科室收治的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有关资料,并对如何更好的进行此症的心理护理进行探讨。
- 蔡秀丽张平平岳振琴王铁峰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康复心理护理
- 发作性睡病录像脑电图监测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对9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心电、血氧监测,观察睡眠时EEG、EOG及血氧变化。方法:采用Solar 2000B神经中央监测平台和录像 EEG,按国际标准10~20系统安放电极并记录EOG和血氧饱和度。结果:平均睡眠效率>85%,记录到10~14Hz睡眠纺锤波,平均9分钟即进入REM。EOG显示NREM3、4期睡眠减少。发作期血氧饱和度下降。结论:神经中央监测平台及录像EEG对发作性睡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对鉴别睡眠瘫痪、猝倒发作、睡眠幻觉有意义。
- 高燕军米艳娟张平平丁志敏纪国娟
-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录像脑电图
- 难治性临床孤立综合征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临床特征、转归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随访5年以上的CIS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本组临床特征、转归与传统CIS不符,MRI表现多样化,皮质受累,且与临床不对称,过敏、服用驱虫药可能与发病有关。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的疗效不佳。结论:CIS可能有更长的静默期,临床转归较差。
- 高燕军米艳娟赵亮张平平纪国娟唐海峰倪卫东
- 关键词:临床孤立综合征
- 双人配合胃管置入法
- 2004年
- 赵晓丽冯亚茹张平平
- 关键词:胃管舌后坠护理操作
- 脑卒中病人鼻饲管插入长度探讨被引量:24
- 2004年
- 赵晓丽冯亚茹张平平
-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昏迷球麻痹
- 脑卒中患者鼻饲管插入长度的探讨被引量:46
- 2004年
- 赵晓丽冯亚茹张平平代丽红
- 关键词:脑卒中延髓麻痹10%氯化钾
- 动态脑电图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昏迷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 窦志杰陈贵艳唐明霞李宇彤高辉张凤霞张平平高燕军李淑芬
- 随着医学伦理学和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对于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越来越重要。建立一个客观、准确、可靠、简便、经济的脑功能状态评估方法,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决策显得尤为重要。课题通过动态脑电图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别针对意识障碍...
- 关键词:
- 关键词:动态脑电图医学伦理学
- 探讨应用QCT诊断骨质疏松症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应用QCT检测成年人L3 BMD探讨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方法 复查 1998年以来普查检测成年人L3 BMD的原始资料 76 3份 ,从中找出能随访受检者健康状况的资料 5 10份 ,男 2 13人 ,女 2 97人 ,年龄 2 0~ 86岁 ,10岁为 1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对其中低BMD者进行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结果 (1)峰值BMD位于 30岁年龄组 ,男性 (2 38 0± 30 1)mg/cm3 ;女性(2 4 2 4± 31 2 )mg/cm3 。 (2 )修正[1] 诊断OP标准为骨密度低于均值 - 2 0标准差 (公式 :BMD
- 赵亮李来黄敬代丽红张平平
- 关键词:BMD骨质疏松症QCT断骨年龄组漏诊率
- 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
- 2002年
- 岳振琴张平平冯亚茹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