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勇
- 作品数:47 被引量:158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体外冲击波对犬血细胞和凝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对犬血液中各种血细胞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ESW冲击犬右心室心腔前、后各种血细胞数量、凝血酶原时间(PT)和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ESW冲击犬右心室心腔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P<0.05),PT和APTT明显延长(P<0.01)。结论 ESW能损伤血小板,并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 张小勇徐卫平邱汉婴
-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血细胞凝血酶原凝血活酶
- 主动脉夹层血肿36例的诊治分析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主动脉夹层血肿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影像学诊断及内科治疗。结果 86.1%的病例有高血压史和现症高血压 ,其中合并冠心病 7例、糖尿病 4例、高脂血症 17例 ;88.9的病例有胸、腰背或腹痛并呈游走性 ;经治疗病情缓解出院 2 8例 ,占 77.8% ;死亡 8例 ,病死率为 2 2 .2 %。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发现内膜撕裂口、钙化的内膜内移或真假腔 。
- 张小勇夏明凯邱汉婴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血肿误诊影像学诊断内科治疗
- 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预激综合征并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 2003年
- 目的 :评价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预激综合征并宽QRS型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 :按首次用药不同 ,分为利多卡因组 (13例 ) ,普罗帕酮组 (11例 ) ,胺碘酮组 (10例 )。分别予静注和静滴。未能复律者测量其治疗前后平均心室率、最短R R间期的变化。结果 :利多卡因组复律 2例 (15 4 % ) ;普罗帕酮组复律 9例 (81 8% ) ;胺碘酮组复律 9例 (90 0 % )。普罗帕酮、胺碘酮的疗效明显优于利多卡因 (P <0 0 1) ;利多卡因复律效果差 ,且心房颤动未转复者 ,用此药后平均心室率较前明显增快 (P <0 0 1)。结论 :治疗预激综合征并宽QRS型心房颤动时应选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 ,慎用利多卡因 ;
- 张小勇夏明凯邱汉婴
-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物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普罗帕酮胺碘酮利多卡因
- 体外冲击波对犬心脏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对犬心肌损伤作用。方法以杂种犬右室心尖部作为ESW的冲击靶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ESW冲击犬心脏前和ESW冲击犬心脏后即刻、4h、8h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的水平;犬心脏标本经固定后分别行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学检查。结果 ESW冲击犬心脏后、4h和8h,四种血清心肌酶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形态学变化:心内外膜均可见瘀血斑,且靶点区多于非靶点区;光镜下可见靶点区心内、外膜下及心肌出血;少量散在的心肌细胞变形坏死;电镜下可见部分细胞肌小节结构破坏,肌纤维断裂、溶解;线粒体变形,胞核染色质边聚。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ESW冲击犬心脏可导致犬心肌细胞损伤。
- 张小勇徐卫平邱汉婴
-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心肌细胞肌酸磷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
- 血栓前体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测量83例房颤患者(其中风心病32例,冠心病中心绞痛15例,心肌梗死21例,心律失常15例)和20例正常人血浆HSCRP和TPP。结果房颤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血浆HSCRP浓度显著升高(P<0.01),血栓前体蛋白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风心组、各冠心病组之间TPP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HSCRP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浆TPP水平升高,与其高发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关,HSCRP升高除了与房颤有关,还与房颤的基础病有关,说明不同的基础病的房颤患者体内的炎性反应不同。
- 徐辉蔡凯李介华夏明凯黄超龙张小勇李嘉维
- 关键词:心房颤动高敏C反应蛋白血栓前体蛋白血栓
- 氟哌啶醇对离体灌注兔心脏兴奋性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氟哌啶醇(hal)对离体兔心脏兴奋性的抑制作用。方法:用Langendorff离体灌注兔心脏模型,观察含hal的K-H灌注液灌注兔心脏时,对离体兔心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Hal 0.75μmol/L组,1.50μmol/L组与对照组比,HR显著减慢(P<0.01),心房舒张期阈值(ADT)、心室舒张期阈值(VDT)均显著提高(P<0.01),心房相对不应期(ARRP)、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心室相对不应期(VRRP)、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均显著延长(P<0.05,P<0.01);1.50μmol/L组较0.75μmol/L组HR显著减慢(P<0.01),ADT、VDT无显著变化,ARRP、AERP、VRRP、VERP均显著延长(P<0.05,P<0.01)。结论:hal能直接作用于心脏,具有降低ADT、VDT,呈剂量依赖性减慢HR,延长兔心房、心室不应期的作用。
- 王水珠潘冬青邱汉婴张小勇饶志荣
- 关键词:氟哌啶醇电生理学离体心脏
-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分析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6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稳定型心绞痛33例,心律失常55例)和30例正常人的HSCRP。结果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HSCRP浓度冠心病患者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RP水平最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次之。冠心病不同心功能组中:心功能Ⅳ级组患者HSCRP水平高于心功能Ⅲ级组,而心功能Ⅲ级组又高于心功能Ⅱ级组(P均<0.05)。HSCRP水平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成正比(r分别为0.35和0.29,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成反比(r=-0.34,P<0.05)。结论HSCRP可辅助冠心病的诊断,与TG,TCHO及HDL-C联合动态观察,可预测冠心病的发展及判断疾病的预后。
- 徐辉蔡凯李介华夏明凯黄超龙张小勇廖永华
- 关键词:冠心病C反应蛋白血脂心功能
- 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感染高危患者PCI术后感染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感染高危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行PCI的195例患者,按是否有高龄(>70岁)、糖尿病等感染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n=84)与非高危组(n=111),PCI围术期均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体温、白细胞变化和伤口愈合情况,对比两组患者PCI术后感染和疑似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穿刺部位愈合良好,两组患者PCI术后感染发生率均为0%,高危组与非高危组PCI术后疑似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0.95%和30.63%(P>0.05);高危组患者术后白细胞升高26例,无发热等临床症状。结论:感染高危患者PCI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可行的,PCI术后感染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无关联性。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是减少PCI术后感染的关键。
- 陈方张小勇钟国权温星来钟键敏陈素敏
- 关键词:抗菌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定量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定量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A组:健康对照组100例,男女各50例,平均52岁。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送检。B组:冠心病患者153例,男94例,女59例,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送检;C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无合并症组158例,其中男121例,女37例,年龄24~86岁,平均66岁,于胸痛发作后3h抽静脉血3ml送检。D组:AMI合并心力衰竭组146例,男118例,女28例。年龄40~84岁,平均65岁,于胸痛发作后3h临床表现为有心力衰竭症状时抽静脉血3ml送检。A、B、C、D组全部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检测cTnI、Mb。结果A组cTnI浓度为(0.27±0.18)μg/L,Mb浓度为(42±21)μg/L;B组cTnI浓度为(0.45±0.17)μg/L,Mb浓度为(46±20)μg/L,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P>0.5);C组cTnI浓度为(16.71±14.19)μg/L,Mb浓度为(522±392)μg/L;D组cTnI浓度为(25.01±19.12)μg/L,Mb浓度为(936±712)μg/L;B组与C、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C组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02,P<0.01)。结论cTnI、Mb对冠心病患者继发急性心肌梗死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有胸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检测cTnI、Mb可早期诊断AMI,及时溶栓和治疗。从C组和D组的结果来看,D组cTnI、Mb比C组显著增高,因此,当cTnI浓度达到(25.01±19.12)μg/L,Mb浓度达到(936±712)μg/L时,可合并心力衰竭。
- 唐浩熙李介华张小勇陆灶其梁大立李冬秀
- 关键词: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
- 专家会诊微信平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诊疗效果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使用专家会诊微信平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诊疗效果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收住我院行急诊PCI的366例STEMI患者,根据应用专家会诊微信平台简化就诊流程实施前后分为新型方式组(2014-08-01后,n=195)与传统方式组(2014-08-01前,n=171),观察2组患者平均FMC-to-B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等指标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新型方式组患者的平均FMC-to-B时间显著低于传统方式组(112.33±30.67min vs 143.54±37.64 min,P=0.00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新型方式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7.30±2.76天vs 8.49±3.23天,P=0.029)、平均住院费用(5.17±1.87万vs 5.69±2.31万,P=0.002)、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18%vs 8.77%,P=0.025)均显著低于传统方式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STEMI患者的平均FMC-to-B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成正相关(r=0.236,P<0.01;r=0.254,P<0.01)。结论:使用专家会诊微信平台简化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流程显著降低STEMI患者平均FMC-to-B时间,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平均住院费用,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大大改善STEMI患者的诊疗效果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李巧汶华光耀张小勇黄超龙刘晓剑邱敏张国奇李金花陈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