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医学会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海市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认知度状况调查
- 2013年
- 目前,中国约有6900万例的骨质疏松(OP)患者,占人口总数的6%,城市居民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本研究于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对上海市年龄≥50岁的社区居民进行OP认知度调查,旨在为政府预防和早期干预该疾病的决策提供依据。
- 张力吴坚平刘丙龙颜世洁章振林沙燕倩孙瑜王一成
- 关键词:骨质疏松认知度中老年人群早期干预
- 学术团体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践初探
- 2012年
- 在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近两年的筹备组织过程中,市医学会承担了部分重要工作,包括成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审专家组、组织开展第一批培训基地评审、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轮转手册、组织开展住院医师师资培训、第二批培训基地及首批教学基地申报认定工作等。在工作中学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承接政府委托的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工作,对如何拓展学会的工作内涵、在新医改中发挥积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 张力吴坚平颜世洁陈燕昀
- 关键词:住院医师培训
- 上海市17个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质疏松诊断设备及专科医师配置现状被引量:1
- 2014年
-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常见病,其发病率为常见病的第7位[1]。骨质疏松症不仅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2-3]。中国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每年经济负担约为32776元人民币[4]。有研究表明,及早确诊和科学干预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发生率[5]。目前我国约有骨质疏松症患者6900万,占人口总数6%,城市居民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对于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来说,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任务尤为重要。目前,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X-ray absorptiometry,DXA)是临床评估骨量和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工具和金标准。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每百万人拥有DXA设备不到2台,许多中小城市没有相关设备[6],成为我国大量骨质疏松症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原因。
- 张力吴坚平颜世洁章振林汪纯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医师双能X线骨密度仪骨折患者
- 上海市创伤急救体系面临的挑战被引量:8
- 2016年
- 随着交通事故和意外事件的不断增多,创伤发生率在发达国家居高不下,在发展中国家持续上升。在20世纪初的美国,创伤是第7位死因,至20世纪60年代上升为第4位,是34岁以下人群的第1位死因。在中国,创伤和中毒在1975年为第7位死因,1995年以后升至第4位。
- 张力阎作勤王秀会程黎明侯立军
- 关键词:社会劳动力院前急救创伤救治创伤死亡急救模式急救知识
- 上海市创伤急救病人院内诊治模式调查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疗机构创伤急救病人院内诊治模式现状,推动创伤急救体系与国际接轨。方法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焦点讨论、专家论证等多种方法,了解14所医疗机构中创伤院内急救的行政建制、院内创伤急救医师队伍的设置和培训水平等情况,比较创伤急救病人院内诊治模式对多发伤救治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目前上海各医疗机构的急救病人院内创伤诊治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模式为创伤中心制,有5所;第二种模式为急诊科首诊负责制和/或急救中心全科医师制,有9所。第一种模式在创伤专用急救设施、急诊检查与手术室配置相对比较完善,且在创伤患者分级评分、创伤专业团队规范化业务培训优于第二种模式;两种模式创伤急救医师的学历构成、职称结构、专业结构配置和专科背景无显著差异;两种模式在建立院内创伤数据库方面都不够完善,难以为创伤急救质量的评价提供客观标准。结论 :目前上海市多数医院仍然采取急诊科首诊负责制或急救中心全科医师制,创伤中心制的医疗机构在创伤患者的急救方面具有管理模式上的优势,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尽早成立创伤中心,加强创伤急救人才队伍的规范培训、从全市层面建立创伤数据库迫在眉睫。
- 张力阎作勤王秀会程黎明侯立军孙玉强姜晓幸王秋根陈文钧肖海军陆伟荣
- 关键词:创伤创伤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