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脑表面大体摄影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24 h内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线栓法诱导小鼠局灶性脑缺血,于缺血后10、30 m in和1、3、6、12、24 h取脑,用数码相机拍摄全脑及脑切片照片,观察脑表面和切面的出血和伊文思蓝(EB)渗出,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并用荧光法测定脑内EB含量,以干湿重法检测脑水分含量。结果:脑表面图像分析显示,缺血后3 h开始出现明显的出血和EB渗出,与脑切片的结果一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荧光法显示缺血后30 m in缺血侧脑组织EB含量开始增高,缺血后1 h脑水分含量开始增加。结论:脑表面大体摄影结合图像分析,可对局灶性脑缺血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进行半定量评价,还发现脑缺血后早期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就有增加。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脉冲波形的低频率电刺激对海马电点燃癫痫模型小鼠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电点燃刺激法建立小鼠癫痫模型,观察正弦波、单相方波、双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对模型小鼠癫痫行为发作及后放电持续时间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时间点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的抗癫痫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30 s能降低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发作等级(2.85±0.27 vs 4.75±0.12,P<0.05)、减少大发作概率(53.6% vs 96.5%,P<0.01)和缩短后放电持续时间[(16.22±1.69)s vs (30.29±1.12)s,P<0.01],而单相方波和双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30 s没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常用的单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15 min能降低小鼠海马电点燃发作等级(3.58±0.16,P<0.05)、减少大发作概率(66.7%,P<0.01);但对海马后放电持续时间及大发作持续时间无影响(均P>0.05)。此外,电点燃刺激前预先给予或结束后3 s内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具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P<0.05或P<0.01) ,而电点燃刺激结束10 s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则无上述抗癫痫作用。结论:低频率电刺激抗癫痫作用受波形参数的影响,其中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能有效抑制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的发作。
目的:研究半合成四环素类药物米诺环素对中枢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开放性脑外伤、小鼠闭合性脑外伤和脑冷冻伤3种脑损伤模型,于手术前2 d开始,每天2次预先给予米诺环素45 m g/kg ip;手术前30 m in及手术后1 h,各给药1次;手术后第1、2天,每天给药1次。观察手术后行为学变化,14 d后计算脑损伤面积及神经元数量。结果:米诺环素对大鼠开放性脑撞击伤,除了加快肢体功能(爬板角度)恢复外,对其他指标无明显作用;对小鼠脑闭合伤,能抑制神经元减少,但对行为学变化无明显作用;对小鼠脑冷冻伤,能减少死亡率及损伤面积,对神经元减少的作用不明显。结论:米诺环素对不同动物的不同脑外伤有部分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