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胜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59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地域化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神谱
  • 2篇谱系
  • 2篇主义
  • 2篇文化
  • 2篇精神谱系
  • 2篇科学发展观
  • 2篇共产党
  • 2篇国共
  • 2篇发展观
  • 1篇以人为本
  • 1篇英雄气
  • 1篇英雄主义
  • 1篇舆论
  • 1篇舆论传播
  • 1篇舆论工作
  • 1篇中国共产党人
  • 1篇中国梦
  • 1篇中国式

机构

  • 13篇广东省社会科...

作者

  • 13篇廖胜华
  • 1篇温宪元
  • 1篇周薇
  • 1篇李璐
  • 1篇郭立

传媒

  • 4篇广东社会科学
  • 2篇学术研究
  • 1篇新经济
  • 1篇南方电视学刊
  • 1篇精神文明导刊
  • 1篇新西部(中旬...
  • 1篇发展改革理论...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治理分析的政策视角被引量:32
2015年
大多数国内学者把文化治理界定为发挥文化的社会功能,导致对治理概念的泛化甚至是滥用。文化治理这一特定概念,是指作为社会资本的文化要素在网络化治理中的运用,体现的是横向互动的关系网络,并非凡是以文化来实施统治和管理就是文化治理。文化治理既体现为对文化的治理,又体现为基于文化的治理。就前者而言,我国文化政策中的国家话语、市场话语、公民话语的失衡,是制约文化治理的结构性因素。就后者而言,不能局限于向传统寻求资源,而应把文化治理看作是对当下文化深刻变动的回应,因为社会变动、价值变迁、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文化变化要求社会治理更加重视文化因素。
廖胜华
关键词:文化治理文化政策
科学发展观地域化的广东类型
<正>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在地方层面的树立和落实,不是千篇一律、机械化的过程,而是有一个创造性的转化过程,即地方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再理解、再阐释。由此,作为全党共识的同一科学发展观话语,具有不同的空间表现形式...
廖胜华
文献传递
地方视域中的社会主义范式转换——基于广东科学发展新路的考察
2011年
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标志着社会主义在中国进入第三个范式阶段,具有地域化特征,并以广东科学发展新路为例,从三个层面展开考察:一从地方性问题看使命转换,包括旧范式下的发展方式给广东带来的发展困境、路径依赖、改革困局,由此决定了广东在全国科学发展格局中的使命;二是从地方性认知看理念转换,包括广东对问题性质、问题症结、解决问题的思想路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认知,由此勾勒出广东在重新理解、阐释新范式方面形成的新观念体系;三是从地方性实践看路径转换,从以解放思想为切入点、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攻点、六大转变、改革引领四个方面,论述了广东开辟科学发展新路的实践路径。
廖胜华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范式地域化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机理探析——以特区精神为例被引量:9
2022年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呈现出实践生成和观念生成两个方面的过程,特区精神的生成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双重过程。在实践生成中,特区建设的特殊事件逻辑孕育了特区个性化的精神特质,包括:特区承载的特殊使命任务,决定特区精神的本质要求是创新求变;特区面临的特殊困难与挑战,决定特区精神的显著特征是“敢”字当头;特区长期面对其他地区鲜有的正当性质疑,决定特区精神的关键要义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特区所具有的特殊社会结构,决定特区精神的鲜亮底色是包容性的人民至上价值取向。在实践生成的人地逻辑中,中国共产党员、地域文化传统、新型移民等三种主体精神特质形塑了特区精神的内在动力。在特区精神的观念建构过程中,特区精神既具有独特的中央地方互动的政治化建构过程,又具有鲜明的政府社会互动的社会化建构过程。
郭跃文廖胜华李璐
牢牢掌控自媒体时代舆论传播主导权被引量:3
2018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网上舆论工作已成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的自媒体,是当前影响舆论和思想认识的强势媒介,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尤为重要的是要牢牢掌握自媒体传播规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提高对自媒体的驾驭力。
周薇廖胜华
关键词:舆论传播自媒体主导权舆论工作网络论坛
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力的当代形态与逻辑——中国共产党塑造的独特国家能力探究被引量:10
2021年
当代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强大国家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现代化过程中形成和优化的,通过形态再造形成了与市场经济逻辑相契合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力。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具有强国家能力传统,社会主义则从制度结构和价值规范上重塑了强国家能力特征,改革开放后又对这一能力的功能面向进行了调整优化。从制度逻辑看,这一能力蕴含科学的制度体系,不能仅仅从效率特征上去看待。从实践逻辑看,这一能力让中国在打造园区平台、开拓市场疆域、推动产业升级、维护经济主权上具有独特优势,推动中国加速向工业化高级阶级迈进。
廖胜华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让集体英雄主义的光芒照耀中国梦——《绝壁长廊——凿出来的幸福生活》观后感被引量:1
2016年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民族、一个集体,要实现自己的目标,达成自己的梦想,不能没有英雄,不能没有英雄精神。广东卫视2016年初播出的大型系列纪录片《绝壁长廊——凿出来的幸福生活》(共四集195分钟,以下简称《绝壁长廊》),就让观众看到了这样的英雄谱:在堪称中国最危险的村庄郭亮村,被后人赞誉为“十三壮士”的英雄们以岩石般坚韧的意志力,勇敢向前的决心,腰栓牵牛绳,脚踩悬崖绝壁,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钢钎铁锤,历经五年两个月,硬是开凿出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的绝壁长廊:一条宽6米、高4米、全长1250米的隧道——“郭亮洞”,从而完成了郭亮村千百年通往山外的梦想!是的,他们是英雄,却又无比朴实、平凡;没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也没有横眉怒对、慷慨悲歌。他们只是一群最普通不过的中国北方农民,却凭着改变自己、改峦后代牛存埔涡的朴素信念.俐浩了人间奇访!
廖胜华
关键词:广东卫视中国梦英雄气
建设“真正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城乡融合的本质
2023年
城市和乡村作为一对范畴,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实际含义很少指向空间,而是指向社会存在,尤其是生产方式,因而城乡关系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命题,更是一个社会形态命题。作为社会形态命题,城乡关系与共同体形态具有同构性,城乡融合是一个城市叙事而非乡村叙事,是以真正共同体的城乡融合破解虚幻共同体的大城市问题。在真正共同体中,农民是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自由劳动者,乡村以新的有机体形态得到复兴,与城市形成平等协作关系的有机联动。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要按照真正共同体的本质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廖胜华
关键词:城乡融合资本逻辑
论井冈山精神对伟大革命精神的铸就
2023年
本文从精神生长的逻辑视角出发,考察并揭示井冈山精神与伟大革命精神的内在逻辑关联。从精神得以孕育生长的实践看,井冈山精神建立在具有开创意义的革命实践形态上,其背后的井冈山道路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最关键一步”,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主动、精神主动上迈向新境界,标注了中国革命在精神上独立自主的新起点,为中国革命注入了创新变革的新基因。从主体的人格形塑看,基于井冈山精神的主体自我改造,对中国共产党革命人格的塑造具有关键意义,包括革命觉悟的锻造、革命意志的锤炼、革命作风的塑造等。从集体的精神认同看,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寻根意义的革命精神家园,井冈山精神承载着革命者的精神价值共识,成为涵养伟大革命精神的源头活水。
郭跃文廖胜华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精神谱系
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中国之治的价值理念——基于中西现代性观念对比的审视被引量:2
2021年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独特的现代性图景。社会主义、民族国家、传统文化这三重逻辑塑造了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的中国理念。在现代性的价值主体、价值旨归、政治形态等命题上,中国理念和西方理念具有明显差异,呈现重共同体价值与唯个人本位之别,达致全面发展的自由与保障消极自由之别,使命引领型责任政治与被动回应型责任政治之别,由此导致不同的现代化方案、治理逻辑和发展格局。
廖胜华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