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巩天晓

作品数:8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晚期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肺癌
  • 2篇蛋白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食管
  • 2篇食管鳞癌
  • 2篇紫杉
  • 2篇紫杉醇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临床疗效
  • 2篇鳞癌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癌患者

机构

  • 7篇郑州大学第二...
  • 2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作者

  • 8篇巩天晓
  • 5篇张中冕
  • 5篇王海莉
  • 4篇韩娜
  • 4篇王豪勋
  • 2篇刘红涛
  • 2篇许培荣
  • 2篇薛乐勋
  • 2篇王健
  • 2篇鲁照明
  • 2篇周士霞
  • 1篇刘冲
  • 1篇刘萍
  • 1篇梅家转
  • 1篇范天黎

传媒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Notch1信号途径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激活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Notch1信号途径在食管鳞癌EC9706细胞中的激活状态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otch1基因在食管鳞癌细胞株EC9706细胞中的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方法研究Notch1基因在EC9706细胞中的激活状态。并且利用CCK-8试剂检测食管癌细胞的增殖状态。此外,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最后通过流式细胞仪进一步探索激活的Notch1信号途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转染pcNICD后的食管鳞癌细胞株中发现Notch1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转染pcNICD后的食管鳞癌细胞株中Notch1信号途径处于激活状态。与未处理和转染pcDNA3.1的EC9706细胞相比,稳定表达NICD的EC9706细胞的生长速率明显受到抑制(P<0.01)。此外,与未处理的和转染pcD-NA3.1的EC9706细胞相比,稳定表达NICD的EC9706细胞的CDK2,cyclin D1和E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转染pcNICD的EC9706细胞在G0/G1期的比率高达74.5%,而未处理的和转染pcDNA3.1的EC9706细胞在G0/G1期的比率分别为59.1%和59.0%。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瞬时表达NICD的EC9706细胞在G0/G1期比率的增加,提示激活的Notch1信号途径能够诱导细胞静止在G0/G1期。结论Notch1信号途径的激活引起食管鳞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静止,提示Notch1基因有可能成为治疗食管鳞癌的新靶点。
许培荣范天黎刘冲鲁照明刘红涛巩天晓薛乐勋
关键词:细胞周期EC9706细胞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多态性对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的多态性位点6304 A>G和食管鳞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75例接受完全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患者。在手术前收集患者的外周血5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的方法对6304 A>G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SPSS19.0软件对该位点基因型和基线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该位点和预后的生存分析。[结果] 6304 A>G位点在研究人群的基因分布频率为:AA型133例(76.00%),AG型39例(22.29%),GG型3例(1.71%),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3,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942)。野生型AA型相对于AG/GG型患者者具有明显较晚的肿瘤分期(P<0.001)。AA型和AG/GG型患者的复发比例分别为71.43%和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AA型患和AG/GG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36.2个月和4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经多变量Cox模型校正后该位点对患者OS具有独立的影响(OR=0.85,P=0.043)。[结论] TNFAIP36304G>A多态性位点和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相关,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预后更好。
王海莉巩天晓周士霞张中冕
关键词:食管鳞癌多态性预后
KDR基因遗传变异对贝伐珠单抗1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 探讨激酶插入区受体(KDR)基因遗传变异对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118例1线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收集患者外周血及活检癌组织标本用来进行基因分型及表达测定.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其他变量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基因型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并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 KDR基因889 C〉T位点位于该基因的编码区,在研究人群的基因分布频率为:CC型86例(72.88%),CT型30例(25.42%),TT型2例(1.70%),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4,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737).不同基因型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分布均衡.在疗效比较上,将TT型和CT型患者合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发现:CT/TT基因型患者和野生型CC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4.38%和43.02%(P=0.395).CT/TT和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7.5和9.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在总生存期(OS)方面两种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19.2和20.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对PFS构建多变量的Cox模型校正之后发现CT/TT基因型患者较差的PFS影响仍然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88,P=0.023).进一步在57例癌组织标本的表达分析中发现,CT/TT基因型患者相对于野生型的CC型患者,癌组织中KDR的表达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KDR基因889 C〉T位点可能通过影响了KDR的表达从而影响了贝伐珠单抗1线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
王豪勋梅雪巩天晓韩娜刘萍王健张中冕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核苷酸多态性
Notch1-NICD胞内结构域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初步功能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构建包含Notch1胞内结构域的Notch1-NICD真核表达载体及绿色荧光蛋白载体并转染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EC9706及Eca109,并对Notch1-NICD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功能进行初步探索。方法:根据GenBank上的Notch1-NICD序列设计扩增引物,由RT-PCR扩增NICD片段,测序鉴定,并通过Blast进行序列比对,然后回收目的片段并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相连,构建Notch1-NICD真核表达载体pNotch1-NICD1,同时将扩增的NICD与pEGFP-C1载体相连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Notch1-NICD1,并转染EC9706及Eca109,观察Notch1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途径的激活状态。同时将pNotch1-NICD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EC9706及Eca109,用MTT法分别在24h、48h、72h、96h及120h观察外源性Notch1片段的导入对EC9706及Eca109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RT-PCR获得1个Notch1胞内区片段,并成功构建了包含Notch1胞内区结构域的绿色荧光蛋白载体及真核表达载体。转染pENotch1-NICD1后,Notch1在胞质和胞核内均有表达,表明Notch1信号通路被激活。此外,MTT结果表明转染Notch1-NICD1片段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Notch1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及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外源Notch1片段的引入能够明显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提示Notch1基因有可能成为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个潜在的分子靶点。
巩天晓刘红涛鲁照明许培荣薛乐勋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抑癌散结汤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抑癌散结汤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以GEM化疗方案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抑癌散结汤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KPS评分;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RR为75.76%,较对照组的51.52%显著升高(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有效率为87.88%,较对照组的66.67%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KPS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期间Ⅰ+Ⅱ级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及Ⅲ+Ⅳ血小板减少患者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抑癌散结汤可显著降低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并减少相关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巩天晓王海莉王豪勋韩娜王健
关键词:胰腺癌白蛋白紫杉醇肿瘤标志物
奥沙利铂联合胸腺肽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胸腺肽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已确诊为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病历单双号分组,单号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双号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沙利铂联合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胸水吸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胸水吸收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20.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化疗基础上,采用奥沙利铂联合胸腺肽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化疗疗效。
巩天晓王海莉王豪勋韩娜张中冕
关键词:奥沙利铂胸腺肽临床疗效
奈达铂或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癌患者采用奈达铂或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例)采用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观察组(n=30例)采用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进展15例(50%)、总有效50例(50.00%),观察组进展16例(53.33%)、总有效14例(46.6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高于观察组的1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体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奈达铂或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巩天晓王海莉王豪勋韩娜张中冕
关键词:奈达铂顺铂紫杉醇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并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3月到2018年6月纳入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9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9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癌胚抗原(CE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随后评价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安全性数据。结果:9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6例,疾病稳定(SD)54例,疾病进展26例。ORR为16.67%,DCR为72.92%。MMP-9、VEGF和CEA指标与治疗后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6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8.90个月。安全性方面,发生率较高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为高血压13例(13.54%),手足综合征9例(9.75%),蛋白尿7例(7.29%),咯血7例(7.29%),疲劳6例(6.25%),高甘油三酯血症4例(4.17%)。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
王海莉巩天晓周士霞梅家转张中冕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