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华

作品数:29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12篇淋巴
  • 10篇淋巴瘤
  • 7篇化疗
  • 5篇疗法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肿瘤
  • 4篇细胞淋巴瘤
  • 4篇阿糖胞苷
  • 4篇胞苷
  • 3篇药物疗法
  • 3篇预后
  • 3篇细胞性
  • 3篇急性
  • 2篇穴位
  • 2篇血清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病
  • 2篇增殖

机构

  • 2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廊坊市中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9篇崔华
  • 21篇王昭
  • 16篇黄达永
  • 14篇付丽
  • 11篇王晶石
  • 11篇魏娜
  • 10篇沈晶
  • 9篇杨凌志
  • 8篇熊梅
  • 8篇吴林
  • 7篇常瑛
  • 7篇王婷婷
  • 7篇王旖旎
  • 5篇段婷
  • 2篇王欢
  • 2篇王润华
  • 1篇马键
  • 1篇黄超
  • 1篇朱强
  • 1篇王东侠

传媒

  • 7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北京中医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3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糖胞苷分别联合柔红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比较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和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 DA 方案或 I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的84例初治 AML(除外 M3)患者临床资料。 DA 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中位年龄46岁;IA 组5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中位年龄49岁。疗效指标为化疗1个疗程后的完全缓解(CR)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A 组 CR 率为65.6%(21/32),总有效率为75.0%(24/32);IA 组 CR 率为71.2%(31/52),总有效率为80.8%(42/52),两组 CR 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A 与IA 组中位生存时间:16.8个月比24.9个月,5年生存率:26%比44%,均 P>0.05)。两组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主要为骨髓抑制)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两组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对于初治 AML 患者,DA 方案诱导治疗1个疗程的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与 IA 方案相当,且两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不同。
黄达永魏娜付丽王晶石沈晶吴林王旖旎杨凌志崔华王昭
关键词:柔红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诱导化疗
皮肤黏膜出血的诊疗思路
2017年
1出血机制皮肤黏膜出血指机体的止血与凝血功能发生障碍,导致皮肤黏膜局限或广泛出血,或受到损伤后出血不止。临床表现为红色、暗红色出血点或有紫色斑点、斑块,一般不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出血面直径≤2mm称出血点,〉2~5mm称紫癜,〉5mm称淤斑,如为片状出血伴皮肤隆起则称为血肿。生理性止血的过程如图1。
芦照青崔华王艳
关键词:皮肤黏膜出血诊疗
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比较高、低剂量干扰素(IFN)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效果。方法建立检测融合基因bcr abl的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 PCR)方法,观察治疗后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选择30例临床初诊的CM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先服用羟基脲控制外周血白细胞达20×109/L以下,然后分别给予IFNα2b300万IU隔日皮下注射(3MIU组)和500万IU每周6次(5MIU组)皮下注射,治疗3~6个月,每月抽取骨髓标本,检测融合基因bcr abl的表达情况。结果RQ PCR的灵敏度达50拷贝bcr abl;分别取1×103拷贝/μl和1×107拷贝/μlbcr abl质粒,以及1例CML患者的cDNA同时作8管平行扩增bcr abl融合基因,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2.35%、1.48%和1.17%,不同批次之间以K562细胞cDNA作重复性分析,批间变异系数为5.13%;CML初诊患者bcr abl/GAPDH水平介于0.010~5.799,中位值为0.098;治疗3个月后3MIU组和5MIU组患者骨髓bcr abl水平平均下降19%和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但是3MIU组副作用相对较小。结论RQ PCR监测融合基因bcr abl表达可以有效观察CML患者使用IFN的治疗效果;不同CM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bcr abl表达水平有较大差异;隔日3MIUIFN皮下注射治疗即可有效抑制CML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且副作用较小。
杜金伟朱平田丁董作仁杨淑莲李松波唐亚辉刘辉岑溪南张英朱强祝毓琳杨英王东侠王昭崔华马一盖陈文明刘复强马键王景文沈悌达万明
关键词:干扰素Α-2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患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均给予静脉滴注维生素K110~40mg/d,部分临床出血症状严重患者辅以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维持治疗1~3个月。采用Stago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部分有条件者检测治疗前后Ⅱ、Ⅶ、Ⅸ、X因子活性变化。结果45例患者中未发现明显病因19例(42.2%,19/45),常见原因为抗凝血灭鼠剂中毒11例(42.3%,11/26)。临床以多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出血部位依次为黏膜出血(77.8%,35/45)和肉眼血尿(46.7%,21/45),应用维生素K1治疗后,PT、APTT显著缩短[PT:(110.35±35.36)、(13.48±2.17)s,t=19.10,P〈0.01;APTT:(98.91±48.98)、(33.25±6.95)s,t=6.19,P〈0.01],凝血因子Ⅱ、Ⅶ、Ⅸ、X活性显著增高[II:C(17.48±10.93)%、(70.12±21.31)%,t=12.13,P〈0.01;VII:C:(10.23±5.68)%、(92.76±29.15)%,t=14.43,P〈0.01;IX:C:(11.98±4.69)%、(88.64±40.21)%,t=13.27,P〈0.0l;X:C:(12.93±7.48)%、(63.97±20.11)%,t=9.74,P〈0.01]。结论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病史隐匿、容易误诊,检测PT、APTT对其诊断及疗效监测具有一定价值。应用维生素K1 10~40mg/d静脉滴注治疗安全有效。
王婷婷王昭崔华熊梅杨凌志
关键词: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灭鼠剂维生素K1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母细胞型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在非霍奇金B细胞性淋巴瘤中仅占2.5%-6.7%。根据淋巴瘤细胞的形态将其分为经典型MCL(common form of MCL,C—MCL)和变异型MCL。
魏娜沈晶王晶石黄达永付丽吴林崔华杨凌志王昭
关键词:淋巴瘤药物疗法预后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1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患者收集31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和预后。结果:患者发病中位年龄52岁,男女比例近1∶1;首发症状以头痛、头晕、肢体麻木为多见。常见发病部位为顶、额、颞叶和胼胝体;行手术切除25例,手术活检6例,其中立体定向活检术3例;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生发中心型6例,非生发中心型25例。综合治疗为化疗后序贯放疗,共计17例,另单纯化疗3例,单纯放疗8例,支持治疗3例。患者中位随访24个月。1年、3年和5年OS分别为80.6%、55.1%和36.4%。综合治疗组OS时间显著长于单纯放疗组,是否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对OS无显著影响。预后分析显示,ECOG PS≥2分和血清LDH异常为不良预后因素。结论:PCNSL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综合治疗组患者中位OS时间显著长于单纯放疗组。发病时ECOG PS≥2分和血清LDH异常为不良预后因素。
付丽陈力魏娜黄达永沈晶王晶石王旖旎崔华杨凌志王昭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
氟达拉滨化疗后继发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三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氟达拉滨继发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例氟达拉滨继发PRCA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在化疗后1~6个疗程出现PRCA,需要输血治疗,并需要停止原发病的治疗。结论氟达拉滨继发PRCA,一旦出现,通常治疗困难,并会延误原发病的治疗。目前有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成功的报道。氟达拉滨导致PRCA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黄达永崔华熊梅付丽王晶石魏娜沈晶王昭
关键词:红细胞再生障碍氟达拉滨贫血
以中剂量阿糖胞苷为主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以中剂量阿糖胞苷为主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以中剂量阿糖胞苷为主的方案进行化疗。其中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5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难治复发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伯基特淋巴瘤2例,NK/T细胞性淋巴瘤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复发的套细胞淋巴瘤1例。结果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1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78.2%。结论以中剂量阿糖胞苷为主的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较好,其骨髓的毒性反应也非常明显。
黄达永崔华熊梅付丽王晶石魏娜沈晶王昭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阿糖胞苷
干扰素治疗淋巴瘤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1994年
干扰素治疗淋巴瘤的疗效评价崔华,常瑛,王玉华,武佳,段婷近年来,干扰素已用于多种血液病的临床治疗,因缺少统一疗效判定标准,对不同类型血液病的确切疗效评价不一,有些还在试用阶段,是否有效尚无定论[沈迪等,主编,临床血液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1...
崔华常瑛王玉华武佳段婷
关键词:淋巴瘤干扰素疗效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阿糖胞苷方案治疗的15例MDS 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进展和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0.0%(9/15)。总感染率为40.0%(6/15),其中肺部感染率为26.7%(4/15),Ⅲ~Ⅳ度骨髓抑制率为73.3%(11/15)。患者经积极抗感染、刺激造血及输血等支持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15例患者均无严重肝损害,未出现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小剂量地西他滨单药联合阿糖胞苷方案治疗 MDS 有一定疗效,可延缓疾病进展,患者能耐受化疗不良反应,无化疗相关死亡。
黄达永付丽魏娜王晶石沈晶吴林王旖旎崔华王昭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阿糖胞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