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官晓红

作品数:26 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关节炎
  • 7篇类风湿
  • 7篇风湿
  • 6篇疗效
  • 6篇类风湿关节炎
  • 6篇风湿关节炎
  • 5篇血小板
  • 5篇疗效观察
  • 4篇性关节炎
  • 4篇来氟米特
  • 4篇关节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膝骨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甲氨喋呤
  • 3篇骨性
  • 3篇骨性关节
  • 3篇骨性关节炎
  • 3篇氨喋呤

机构

  • 18篇成都市第一人...
  • 8篇成都市中西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官晓红
  • 13篇陶黎
  • 11篇胡谦
  • 10篇雷丽华
  • 8篇胡谦
  • 6篇刘潇潇
  • 6篇陶黎
  • 4篇任丽蓉
  • 4篇雷丽华
  • 3篇费晓莉
  • 3篇何东
  • 2篇雷利华
  • 2篇郑萍
  • 1篇曹文富
  • 1篇贺晓红
  • 1篇李群英
  • 1篇任利蓉
  • 1篇王悦
  • 1篇林娟
  • 1篇任倩

传媒

  • 3篇四川中医
  • 3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临床荟萃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0
  • 1篇199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SLE的临床资料,按照PAH的诊断标准分为PAH组及非PAH组,对两组的活动性、临床表现、自身抗体、补体进行比较。结果87例SLE患者中合并PAH16例,发生率为18.39%。两组的活动性、补体C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H组的雷诺现象及肺间质纤维化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AH组,两组的自身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可继发PAH,与SLE的活动性、雷诺现象及肺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关系,与自身抗体无关。治疗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雷丽华陶黎练颖官晓红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动脉高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意义,观察对ITP患者抗HP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38例ITP患者进行HP检测,阳性患者81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抗HP治疗;B组(39例)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138例ITP患者中HP阳性者81例,阳性率58.7%;A组42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7例(88%),B组39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0例(7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内复发率A组21.3%,B组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中急性ITP17例,总有效率82%,慢性ITP25例,总有效率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部分ITP的发病密切相关,加用抗HP治疗可提高ITP疗效,降低复发率,尤其对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CITP)患者效果更好。
官晓红练颖胡谦何东任利蓉陶黎刘潇潇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六味地黄丸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干预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干预作用。方法:两组均给予泼尼松,首始剂量1mg/kg/日,早晨8点顿服,持续8周后,每2周减5mg,至30mg/日时,缓慢减量。有狼疮肾炎的患者,用环磷酰胺(CTX)0.8g静脉输注,每月1次。治疗组同时加服六味地黄丸8粒,每天3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80.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口腔溃疡、月经不调、肝功异常及补体C3、24小时蛋白尿等指标两组均改善显著(P<0.05,P<0.01),但以治疗组为优(P<0.05);其复发率以治疗组为低(P<0.05)。治疗组出现的阴虚火旺症候积分值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为低(P<0.05,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显著提高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SLE的疗效、减少其复发,并能对抗激素的不良反应。
练颖郑萍官晓红胡谦雷丽华陶黎
关键词:红斑狼疮六味地黄丸免疫抑制剂
两例不同核型多发性骨髓瘤标本的三维基因组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染色质空间结构在正常核型和复杂核型这两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功能差异及其潜在影响。方法本研究对1例1q21伴复杂核型和1例正常核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浆细胞进行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Hi-C)分析,解析两者在三维基因组结构的差异,并联合浆细胞的转录组特征,通过基因功能富集理解这些差异特征。结果2个病例的36%染色质区室(compartment)发生了A/B转变(A/B switch),其中复杂核型的患者有1041个基因发生B到A的转变。每个标本鉴定到3500个左右的拓扑关联域(TAD),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复杂核型样鉴定的loop数量为1069个,为正常样本的1/6,3种不同类型的loop在数量上也有明显差异,一定程度反应了其基因组稳定性的丧失。通过转录组分析显示两名患者在表达谱上也有很大差异,共鉴定6150个差异表达基因(3303个上调基因和2847个下调基因)。结论1q21复杂核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相较正常核型患者,浆细胞染色质不同层次的空间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从而引起基因的表达改变,激活癌症进展相关通路。
王悦王悦陈明李艳菊官晓红官晓红雷丽华陶黎刘潇潇何东费晓莉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基因表达调控
多发性骨髓瘤32例误诊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误诊原因、误诊疾病种类及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MM病例误诊资料。结果:MM早期临床表现复杂、特异性不强,极易误诊漏诊且误诊疾病多样化。结论:对中老年患者疑及本病者应尽快进行骨髓和相关检查以避免误诊漏诊,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官晓红陶黎任丽蓉刘潇潇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误诊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18例分析
1998年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老年人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误诊。收集我院近3年收治的巨幼细胞性贫血36例,其中60岁以上者18例,现就其临床资料与同期60岁以下患者18例对比分析,以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老年组男...
练颖官晓红胡谦雷丽华
关键词: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
地榆升白片对恶性淋巴瘤化疗中血细胞下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对恶性淋巴瘤经典化疗后外周血像的影响。方法:将33例非霍奇金侵袭性淋巴瘤(NHL)(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例)采用地榆升白片加CHOP方案化疗,对照组(16例)采用CHO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外周血常规变化及集落刺激因子用量。结果:观察组:III度及IV度骨髓抑制发生率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31.25%,(χ2=4.467.P<0.05);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外周血WBC、PLT、HB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WBC、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人均给予集落刺激因子里亚金(200 ug),用量分别为(1.99±0.58)支、(3.62±1.93)支,差异有显著性(t=2.561.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可预防恶性淋巴瘤化疗的骨髓抑制作用,提高外周血WBC和PLT水平,减少集落刺激因子的用量,值得推广。
胡谦官晓红练颖刘潇潇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CHOP化疗地榆升白片血细胞计数
CAG方案与标准剂量方案对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CAG方案与标准剂量方案对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其中AML-3型除外)患者诱导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5-07-01~2017-04-30共60例老年AML患者,根据诱导缓解方式,将采用CAG预激方案治疗的患者32例作为A组,将采用常规剂量DA方案的患者28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诱导缓解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与B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88%、7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细胞下降幅度小于B组(P<0.05),输注红细胞单位数、输注血小板单位数少于B组(P<0.05)。A组出血、骨髓抑制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髓恢复时间短于B组(P<0.05)。A组肾脏毒性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脏毒性、心脏毒性、感染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C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初治AML患者与标准剂量方案相比,有效率与完全缓解率相当,但其化疗强度温和,可缩短骨髓恢复时间,减少输血次数,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任丽蓉陶黎官晓红练颖张开基雷丽华胡谦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CAG方案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h1/Th2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清辅助性T细胞1(Th1)即白介素-2(IL-2)、IL-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2即IL-6、IL-10、IL-1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11年9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42例ITP患者(研究组)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清IL-2、IL-3、TNF-α、IL-6、IL-10、IL-13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Th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h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h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h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Th2失衡与ITP发病有关,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调整Th1/Th2失衡状态。
费晓莉练颖官晓红雷丽华陶黎何东林娟任倩
关键词:免疫血小板减少TH1细胞TH2细胞细胞因子类
来氟米特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2例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来氟米特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相应的方法参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列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单用来氟米特治疗的患者52例,列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基本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分别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8%;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为3.8%;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为7.6%,且症状程度相对更重;整体比较,观察组临床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陶黎练颖官晓红雷丽华
关键词:来氟米特白芍总苷胶囊类风湿关节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