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阳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梗死不同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探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不同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临床上发病2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分成风瘀证、风瘀火热证、风瘀痰湿证、风瘀阴虚证、风瘀气虚证五个证型,比较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大小、性质。结果:五种证型中风瘀痰湿证患者更易发生不稳定斑块,与其他四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Crouse积分也明显高于其他四型(P<0.01)。结论:痰湿瘀互结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重要成因之一。
- 张东林孟庆阳刘志辉王树庆孟宪良
- 关键词:脑梗死辨证分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痰湿血瘀
- 伴高血压病的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变化及意义
- 2013年
- 目的探讨伴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上发病3天内入院的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65例,不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患者4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集空腹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MMP-9水平。结果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316.18±52.26ng/ml)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均P<0.01),不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287.65±48.83ng/ml)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组(206.82±44.22ng/ml)和健康对照组(112.16±36.28ng/ml)(均P<0.01)。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及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均有明显增高,血清MMP-9的活性增强可能是高血压导致脑梗死发生的机制之一,血清MMP-9可能在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及继发的病理损害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血清MMP-9可以作为高血压病患者脑梗死前的预警指标。
- 张东林刘志辉耿建红孟庆阳王树庆
- 关键词:脑梗死高血压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清
- 内脂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了一种新的脂肪因子——内脂素,它主要来源于内脏脂肪,具有类胰岛素样作用。最近,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内脂素与易损斑块形成、血管新生、血管炎症发生、内皮功能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及变性等密切相关,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现就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 杨建美孟庆阳侯宁宁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
-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腻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腻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短暂性脑缺血患者80例,按舌象分为腻苔组和非腻苔组,彩超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分析腻苔与斑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腻苔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软斑、混合斑为主,非腻苔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硬斑块为主。结论:腻苔与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痰湿可能是形成不稳定斑块的原因之一。
- 张东林孟庆阳都兴山张辉李爱华劳万升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腻苔
- 补肾活血通络方对老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从干预骨髓细胞超微结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7例老年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用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骨髓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8.24%、20.59%、79.41%和24.24%、18.19%、63.6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电镜下观察,治疗后两组骨髓造血细胞的病理改变明显好转,细胞核发育障碍减轻,核染色质电子密度降低,血窦内皮细胞断裂现象得以修复,但仍有部分细胞存在核膜模糊。对照组浆细胞增多,红系、粒系、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中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小部分线粒体仍可见到嵴模糊、嵴间腔消失及轻中度髓样变等表现。治疗组恢复明显优于西药组,各系胞浆细胞器形态异常如线粒体髓样变、空泡化等改变明显减少;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仍有一定差异。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CAA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骨髓造血细胞超微结构的修复,从而促进了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 刘捷王树庆孟庆阳张圣明李建华
- 关键词:超微结构
- 糖尿病大鼠胃窦胆碱能神经元与胃动力障碍的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胃动力障碍和胃肌间神经丛胆碱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胰岛素组。成模后16 w测定大鼠胃动力,观察胃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元的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胃动力减弱(P<0.01),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元计数显著降低(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较,胰岛素组胃动力显著增高(P<0.05),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元平均光密度显著增高(P<0.05),胆碱能神经元计数有改善的趋势(P>0.05)。结论 STZ-糖尿病大鼠胃动力障碍可能与胃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损伤有关,胰岛素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胃动力障碍。
- 杨建美于立峰李瑞华孟庆阳王树庆侯宁宁
-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胆碱能神经元氮能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