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聋(presbycusis)又称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ge-related hearing loss ,ARHL),即随着年龄老化而出现的听觉功能退行性改变,表现为听觉敏感性和噪声环境下言语理解能力减退、中枢系统处理听觉信息速度减慢以及对声音来源定位能力受损等,导致患者的日常交谈、音乐欣赏、警报定位等社会生活困难,且影响程度与听力损失程度成正比,目前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性健康问题。据统计,65岁及以上人口中40%具有听力障碍,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类老年性聋的高危因素包括耳蜗退化、环境噪声、遗传易感性以及影响健康的普遍因素,如吸烟、动脉粥样硬化等。老年性聋的病理变化表现为毛细胞缺失、耳蜗血管纹变性、传入螺旋神经节细胞萎缩以及听觉中枢传导通路功能减退等[2]。
目的:评估老年性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探讨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认知功能对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以90例60岁以上老年性聋者为受试者,按年龄分为三组,60~69岁(44例88耳)、70~79岁(32例64耳)、>79岁(14例28耳),完成纯音听阈测试、普通话噪声下言语测试(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 test , MHINT)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估,分别获得0.5、1、2、4 kHz平均听阈、MHINT自适应信噪比及MMSE量表总得分;分析年龄、平均听阈、自适应信噪比及MMSE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平均听阈、M HINT信噪比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不同年龄组间的平均听阈、M HINT 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组间的M HINT信噪比差异显著(P<0.01),控制认知得分的情况下其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平均听阈与 MHINT 信噪比具有显著的直线相关性(r=0.326,P<0.01),随着受试者平均听阈提高,MMSE得分下降,二者有直线相关性(r=-0.187,P<0.05);③MHINT信噪比与MMSE量表得分具有相关性(r=-0.201,P<0.01),认知功能减退组(<27分)的MHINT信噪比平均值较认知功能正常组(27~30分)显著增加(P<0.01);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组中,认知功能正常组与减退组之间M HINT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下言语测试可用于老年人听觉功能评估,老年性聋者的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认知功能与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之间相互影响,评估老年人听觉功能时应考虑认知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