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经建
- 作品数:39 被引量:162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天文地球更多>>
- 间断和持续肝缺血再灌注对肝细胞及线粒体结构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1999年
- 孙经建吴孟超陈汉钱光相王学敏缪明永
- 关键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线粒体
- 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13例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提高对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的认识,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3例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以及外科治疗情况。结果大多数病例获得正确的临床诊断。13例均获得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该病能获得正确诊断。再次手术切除是治愈该病的惟一手段。
- 孙经建张柏和张永杰宗明吴孟超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慢性胆囊炎残余胆囊胆结石
- TACE联合PCV/E用于肝癌治疗的进展被引量:4
- 2002年
- 孙经建杨甲梅
-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门静脉化疗门静脉化疗栓塞肝癌肿瘤治疗学
- 热休克蛋白70与肝缺血再灌注被引量:6
- 1996年
- 各种有机体在经受热应激及其它应激如缺血、缺氧等作用之后,都能诱异生成热休克蛋白。研究得较多的是热休克蛋白70,因其在细胞应激后最显著。肝缺血再灌注为一常见的临床过程,与之有关的热休克蛋白的研究正受到关注。本文就其生物学特点、功能、在肝缺血再灌注时的表达及产生机理作一简要综述。
- 孙经建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肝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
- 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19例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提高对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认识,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以及外科治疗。结果大多数病例获得正确的临床诊断。19例均获得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该病能获得正确诊断。再次手术切除是治愈该病的唯一手段。
- 孙经建张柏和张永杰宗明吴孟超
- 关键词:残余胆囊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临床鉴别被引量:9
- 2006年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胆囊炎,以胆囊肉芽肿、重度增生纤维化及泡沫样组织细胞为特征,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常被误诊为胆囊癌。文中将XGC与胆囊癌两者有关的临床鉴别点加以综述。
- 杨田孙经建
-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胆囊癌
- Allen C型混合型肝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 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2380例,其中肝细胞癌2138例,胆管细胞癌213例,混合型肝癌29例(1.22%)。我们将Allen C型混合型肝癌的19例患者纳入...
- 孙经建严以群吴孟超
- 肝功能不良的可切除肝癌二期手术体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功能不良的影像学可切除肝癌的二期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影像学可切除肝癌因肝功能不良而行二期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10例。术前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同时加强保肝、抗病毒治疗,待肝功能好转后,再行二期手术切除。结果治疗组均成功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术后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结论对于肝功能不良的影像学可切除肝癌患者,可先行TACE治疗,经积极保肝、抗病毒治疗后,可获得二期手术切除的机会,且效果良好。
- 张向化孙经建李君晏建军周飞国朱倩严以群
- 关键词:二期手术肝功能衰竭
- 肝脏淋巴管瘤1例被引量:2
- 2003年
- 侯敏孙经建
- 关键词:B超病例报告
- 川芎嗪对肝缺血再灌注大鼠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
- 1996年
- 目的:评价川芎嗪对肝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阻断组、阻断+川芎嗪组和假处理组。肝线粒体分离后以氢电极法测定其呼吸活性。结果:肝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线粒体呼吸比率、磷氧比值和氧化磷酸化效率均显著降低,应用川芎嗪能保持正常的线粒体功能。结论:川芎嗪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肝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 孙经建缪明永吴孟超王学敏陈汉钱光相
- 关键词:川芎嗪缺血再灌注线粒体川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