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王保
-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导学员在导学群中的枢纽作用被引量:2
- 2005年
- 导学员是开放教育办学模式中十分重要的角色,决定着山西电大导学群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是学生学习的"导游";是导学教师、专业负责人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是教务、技术、资源服务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桥梁"。因此,在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十分重视导学员工作。
- 阎伟林孙王保
- 关键词:导学开放教育导游
- 1+X特殊教育专业证书课程艺术康复探析
- 2020年
- 特殊教育与康复领域,对艺术康复治疗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中。艺术康复的成效也得到特殊儿童家庭的认同,未来从事特殊教育或康复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需要掌握艺术康复的理论和实操技能。本文拟从1+X特殊教育专业证书课程的角度,阐释艺术康复的机理和效果,吸引更多的人员学习和考取专业证书,为特殊儿童服务。
- 王彤梅孙王保
- 关键词:特殊教育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调查与思考——对平陆县150名教师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对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现状调查,分析各种原因,提出建议,以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 尹新生孙王保
-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 ICF视角下1+X特殊教育专业证书课程探析
- 2020年
- 实施特殊教育及康复训练,需要大量的有一定特教理论知识与方法并具有科学教育理念的教师、志愿者及专业服务人员。意图从ICF视角下探析1+X特殊教育专业证书课程的特殊儿童成长与学习及教育理念,为社会需要群体提供一点启示。
- 王彤梅孙王保
- 关键词:ICF特殊儿童特殊教育
- 浅析人工智能与远程教育的相互促进
- 2021年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模式在无形中发生着变化,人工智能的出现与远程教育的融合是必然的,它在远程教育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学校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对远程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师教学能力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在运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远程教育也会对人工智能提出新的要求,二者的相互促进将使远程教育逐步达到教育需求。
- 林梅孙王保
- 关键词:人工智能远程教育
- 试论学历提升对农村发展的调节作用
- 2020年
- "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在农村发展中的积极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对"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的培养效果,主要是培养后村干部胜任力的提高与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村干部社会资本在这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进行深入研究表明:"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有效提升了村干部的胜任力,而村干部胜任力中的成就动机、个人影响力、学历与农村发展呈正相关。成就动机可以激发个人行为,村干部的学历提升有利于个人影响力的提升和信任机制的建立,并促进社会创新发展。
- 宋钰孙王保
- 关键词:村干部学历社会资本
- 试析“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远程教学模式被引量:4
- 2019年
-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启动的"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项目,伴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问题凸显。现阶段亟需对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措施,使远程办学规模和质量并重,真正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精准培育一批"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的农村基层干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 孙王保郝卫红
- 关键词:办学模式
- 六位一体的导学群运作模式
- 2006年
- 六位一体导学群运作模式较清晰地显示了导学群各类角色之间的关系,能充分体现导学群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能有效发挥导学群系统的教学、监控、支持服务和管理四种功能。
- 阎伟林孙王保吴晓光
- 关键词:导学群
- 关于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浅析被引量:1
- 2005年
- 从教学模式的概念及远程教育的特点出发,对目前基于网络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归类,并对远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吴晓光阎伟林孙王保
- 关键词:开放教育教学模式
- 操作条件对渗透汽化法分离乙醇/水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生物发酵产生燃料醇类过程中,由于发酵液产物复杂,产物抑制作用十分严重,极大地降低了发酵效率。将渗透汽化引入发酵过程中,采用透醇膜不断地移出发酵产物将十分有利于发酵过程的进行。实验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膜,将其应用于模拟醇类发酵液体系的分离。将操作温度、进料液浓度、膜下游侧压力等作为对复合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进料液温度的升高,通量随之升高,分离因子上升到一定值后下降。当温度为59.85℃时,分离因子达到最大,为9.37,通量为3.26 kg·m-2·h-1。膜下游侧压力越小,通量越大,分离因子越高;进料液浓度越高,总通量越高,分离因子降低。
- 李静舒孙王保
- 关键词:复合膜操作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