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旭红
- 作品数:63 被引量:75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理学纲常与经传伦理——理学视野下《春秋》宋学的伦理内涵
- 2013年
- 在宋代,许多注经著作中都已经渗透了理学思想,而理学家所阐发的思想也大多离不开经学。理学重心性道德的阐发,《春秋》宋学的解经则重微言大义,理学所提倡的现实社会中的伦理规范便依傍《春秋》义理进行发挥,进而对《春秋》宋学的解经方式、内容的理解等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春秋》义理在理学观念的渗入下与意识形态的再度结合,也使得自公羊学没落以来长期丧失活力的《春秋》学重新获得了源头活水。
- 孙旭红
- 关键词:宋代理学《春秋》学伦理
- 《马克思是对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革命”被引量:1
- 2018年
- 《马克思是对的》从教育实践的全局出发,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又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社会公众呈现了一次精彩的思政公开课。它直面当前思政课改革困境的种种缘由,是思政课"课堂革命"的成功范本。节目回归思政课初心,是恢复思政课教师自信心和责任心的心灵革命。它回归了思政课应有的实践温度和理论深度,把握了思政课敢于抓住时代"真问题"、讲好"大问题"、引导青年学生"思想问题"的主旋律,以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多元立体教学格局、现代新媒体技术凸显了课堂的多种形态。
- 孙旭红
- 关键词:课堂革命
-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与现实——简评《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自觉:历史与现实》
- 2014年
-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能否进一步解放思想,能否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演变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自觉。董德福、史云波教授的《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自觉:历史与现实》一书便是综合运用哲学、历史学、政治学、中共党史诸学科的原理、知识和方法,
- 孙旭红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
-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与现实——评《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自觉:历史与现实》
- 2014年
-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能否进一步解放思想,能否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演变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自觉。
- 孙旭红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
- 汉、宋《春秋》学中的“西狩获麟”论被引量:1
- 2014年
- "西狩获麟"是《春秋》学史上被重点阐发的要义之一。汉儒将"西狩获麟"与黜周王鲁进行联接,并认为孔子乃感麟而作《春秋》,西汉公羊家着力于从天人合一的角度为《春秋》这部先王经世之大法、礼义之大宗赋予一个更为崇高神圣的寓意,并主要凭借《公羊传》来阐明这部经典所蕴之奥义,从中关注政治秩序的合法性问题与礼法制度的变革存废问题。这一观点至宋儒基本被反动,宋儒关注个体生命的明心见性、成德成圣,企图对生命的价值、存在的意义、人格的增进及道德的完善等问题,并进而寻绎解决途径。
- 孙旭红
- 关键词:汉代宋代《春秋》学
-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家的文化观
- 2013年
-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政策的指引下,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以及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讨论中丰富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他们的探讨结合了自身对中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其成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文化事业,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其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和学术进程,对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的总结也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 孙旭红
- 关键词: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家文化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论林惠祥《中国民族史》的史学价值被引量:4
- 2013年
- 民国初年的政治与学术背景以及林惠祥自身的学术经历催生了《中国民族史》的诞生。从民族史研究来看,它对中国民族史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和对象,对中古民族分类、中国民族史的分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民族学思想与研究方法;从史学史研究角度看,它在史观的更新、史料搜集、整理、运用和体例制定等方面,均具备了多方面的参考价值。
- 孙旭红
- 关键词:林惠祥《中国民族史》史学价值
- 柳诒徵的《春秋》学研究
- 2016年
- 柳诒徵学术思想的基础是经史合一,因此经、史同名同实正是其"史术贯通经术,为儒术之正宗"观点的体现,这一观点正是他对《春秋》学的发挥。所以,柳诒徵认为《春秋》为"史"且视三传为史学研究之法,但《春秋》在与《周官》相贯通并经圣人笔削后又具有微言大义。同时,柳学浓厚的政治性融化在其《春秋》学中,并对他认识史书撰述宗旨、正统观念、史学体例等史学发展的内容与形式诸方面均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说,柳诒徵的《春秋》学是在为儒家经典的政治功能赋予新的生命支点,尤其是在抗战时期民族文化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柳学也在为追求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以实现"文化"认同而努力。
- 孙旭红
- 关键词:柳诒徵《春秋》学
-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引量:1
- 2013年
-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论战。文化保守主义者在论战中既强调传统的生命力和文化的延续性,又确认民族文化之间的相通性。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保守主义的合理思想资源进行了吸收和超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科学论断。因此,文化保守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与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坚定了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道路。
- 孙旭红
- 关键词: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战
- 西方学说与朱谦之的历史学思想——以《历史哲学》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 2007年
- 朱谦之是中国现代早期研究历史哲学的先驱。他对历史对象、目的以及历史哲学的方法等方面的论述,大都是在众多西方学说的启发下完成的,并对后世进行历史哲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 孙旭红
- 关键词:历史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