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祥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Al-Zr(CO3)2体系反应合成复合材料的反应机制及动力学模型
- 开发了Al-Zr(CO3)2体系熔体反应法合成新型(Al3Zr+Al2O3)p/Al复合材料,研究了Al-Zr(CO3)2体系的反应热力学、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制.结果表明:Al-Zr(CO3)2体系起始反应温度为850℃...
- 赵玉涛孙建祥戴起勋程晓农林东洋
- 关键词:复合材料熔体反应法反应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Al-Zr-O-B原位合成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被引量:6
- 2005年
- 采用Al Zr(CO3) 2 KBF4体系用熔体反应法成功合成了新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XRD和SEM分析表明,Zr(CO3) 2 和KBF4与铝液反应生成了ZrB2 、Al2 O3、Al3Zr颗粒,颗粒尺寸细小,且弥散分布于基体中,其平均尺寸约为80~90nm ;拉伸试验结果显示。Al Zr(CO3) 2 KBF4体系反应生成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着反应物加入量的增加均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1 5 0 .3MPa ,较铝基体的78.0MPa提高了92 .7% ;屈服强度为1 1 3.7MPa ,较铝基体的42 .0MPa提高了1 70 .7% ;复合材料的伸长率先升后降;由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SEM可知,随着反应物质量增加,塑性变形区减小,但仍然是塑性断裂。
- 江润莲赵玉涛孙建祥
- 关键词:熔体反应法力学性能
- Al-Zr(CO_3)_2体系熔体反应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反应机理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研究了用Al Zr(CO3 ) 2 体系熔体反应法制备 (Al3 Zr +Al2 O3 ) P/Al复合材料的反应机理。SEM分析显示 ,反应生成的颗粒细小 ,且在基体中弥散分布。冶金热力学原理分析认为 :Al Zr(CO3 ) 2 体系在熔体中能自发反应生成Al3 Zr和Al2 O3 颗粒 ,XRD分析结果和熔体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到了证实。快速水淬试样SEM分析的结果表明 ,反应按反应 扩散 破裂动力学机制进行。用反应原理图描述了该动力学机制 ,为其建立了数学模型 。
- 孙建祥颜敏娟赵玉涛
- 关键词:复合材料热力学
- Al-Zr(CO_3)_2体系反应合成复合材料的反应机制及动力学模型被引量:9
- 2005年
- 开发了Al-Zr(CO3)2体系熔体反应法合成新型(Al3Zr+Al2O3)p/Al复合材料,研究了Al-Zr(CO3)2体系的反应热力学、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制.结果表明:Al-Zr(CO3)2体系起始反应温度为850℃,且在铝熔体(850~1100℃)温度范围内反应能自发进行.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反应合成的强化相为Al3Zr和α-Al2O3颗粒,其尺寸为0.1~1 μm,且在基体中弥散分布.反应过程中复合熔体水淬实验分析表明:反应析出的Zr量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大,当反应进行10 min就达到了总增量的90%,整个合成反应时间为15 min,且合成过程前期(反应3 min前)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合成过程后期(反应10 min后)主要受扩散控制.Al-Zr(CO3)2体系中关键反应ZrO2与Al按反应-扩散-破裂机制进行,并建立了反应原理图、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反应时间的动力学方程.
- 赵玉涛孙建祥戴起勋程晓农林东洋
-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熔体反应法原位复合材料
- Al-Zr(CO_3)_2-KBF_4反应合成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1
- 2004年
- 采用熔体反应法,以Al Zr(CO3)2 KBF4反应体系原位反应合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用SEM分析生成的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用水淬快速冷却得到的增强相颗粒,尺寸细小并且在基体中分布均匀 XRD分析表明:Zr(CO3)2和KBF4与铝液反应生成ZrB2、Al2O3、ZrAl3颗粒,金属型复合材料的增强相颗粒尺寸显著增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显微硬度随加入的反应物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延伸率先升后降。
- 赵玉涛孙建祥李忠华张钊金明江
- 关键词:铝基复合材料ZRB2熔体反应法
- Al-Zr(CO_3)_2体系反应合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断裂行为①被引量:7
- 2004年
- 利用Al Zr(CO3)2原位反应体系,采用熔体反应法制备了(Al3Zr+Al2O3)p/Al复合材料。XRD及SEM分析显示:原位反应生成的颗粒为Al3Zr和Al2O3,颗粒细小并均匀分布在基体中。拉伸实验表明:(Al3Zr+Al2O3)p/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颗粒含量的增大显著提高,当颗粒体积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148.3MPa和110.5MPa,但延伸率先上升后下降。原位拉伸研究表明:复合材料拉伸过程中裂纹的萌生及扩展机制可从两方面得到解释:滑移过程中的位错作用机制以及颗粒脱粘和破碎形成的"孔洞"成核与长大机制。
- 孙建祥赵玉涛戴起勋程晓农蔡兰
- 关键词: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