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红
- 作品数:26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发改委资助课题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科委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转移相关基因CD_(44V6)在喉癌中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 1998年
- 为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_(44V6)与喉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和其他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9例喉鳞状细胞癌进行标记分析,结果发现:CD_(44V6)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组(88.2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9.09%)(P<0.05),在喉鳞癌Ⅲ级(84%)高于鳞癌Ⅰ~Ⅱ级(50%)(P<0.05)。对CD_(44V6)阳性的组织切片研究发现,在某些切片中不是全部癌细胞均为CD_(44V6)阳性,有部分癌细胞为阴性反应。上述结果表明,在喉鳞癌组织内,存在不同潜能转移的癌细胞亚群,获得CD_(44V6)因子的癌细胞,具有转移的潜能,CD_(44V6)与喉鳞癌的低分化性,高浸润性及转移密切相关。
- 张欣欣孔红董震杨占泉
- 关键词:喉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淋巴转移基因表达
- 血管通透性因子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1
- 1998年
- 目的探讨血管通透性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r,VP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9例鼻息肉标本及8例下鼻甲粘膜标本行VPF及其受体flk1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查。结果VPF在鼻息肉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体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织(P<0.01,P<0.05),flk1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织(P<0.01)。结论VPF对鼻息肉发生过程中组织极度水肿的产生可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杨继红孔红董震关桂梅李士新杨占泉
- 关键词:鼻息肉毛细血管通透性血管内皮
- 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炎性反应对豚鼠鼻黏膜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建立豚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炎性反应(minimal persistent inflammation,MPI)模型,观察长期处于MPI状态下鼻黏膜的改变,初步探讨这一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30只,随机分为MPI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首先以含卵清蛋白(ovoalbumin,OVA)和氢氧化铝凝胶的生理盐水混合液行基础致敏和强化致敏,再以低浓度OVA长期鼻腔激发,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MPI模型。通过阿辛蓝-过碘酸-希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和Masson三色胶原染色(Masson’s trichrome,MT),分别检测鼻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的数量以及基底膜内胶原的含量;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法标记TGF—β1和MMP-9,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两种因子在鼻黏膜内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I模型组豚鼠鼻黏膜内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20,P〈0.05);基底膜明显增厚,胶原含量增多(t=4.542,P〈0.05)。对照组豚鼠鼻黏膜内,TGF—β1几乎没有表达,MMP-9只在纤毛上皮细胞内有轻微的表达。MPI模型组豚鼠鼻黏膜内,两种因子均有表达。TGF—β1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及固有层内浸润的炎细胞胞质和细胞外基质;MMP-9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及固有层内浸润的炎细胞胞质中,其在黏膜上皮细胞内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t=25.218,P〈0.05)。结论长期处于变应性鼻炎MPI状态下,豚鼠鼻黏膜内出现了具有组织重塑特征的改变,TGF—β1和MMP-9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刚。
- 雷霏崔亚南姜云鹏孔红朱冬冬董震
-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转化生长因子B明胶酶B
- 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药物治疗的临床意义
- 慢性鼻-鼻窦窦炎伴鼻息肉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经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scopic Sinus Surgery,FESS)后短期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鼻塞、头痛、流涕等症状,但是,术后复发严重影响着...
- 王艳丽张旭鹤孔红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鼻内镜手术
- 单纯累及声带的喉真菌病外科治疗二例被引量:6
- 2011年
- 2009年4至9月间我院对2例真菌性声带炎进行单纯外科手术治疗,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李琳安立峰孟粹达董震孔红朱冬冬
- 关键词:外科治疗喉真菌病手术治疗真菌性
-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作者对3例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进行了病理学研究。光镜下肿瘤由未分化的癌巢和淋巴组织间质构成,癌细胞含特征性的水泡状核和明显的嗜酸性核仁。网状纤维呈蜂窝状围绕癌巢。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证实,癌巢内含溶菌酶阳性的吞噬细胞,癌细胞内含细胞性角蛋白。表明本肿瘤是一种非神经内分泌性肿瘤,免疫反应参与其病理过程。
- 孙宏晨欧阳喈孔红郑效
- 关键词:涎腺肿瘤未分化癌免疫组织化学
- 上颌窦囊肿手术进路的选择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3种摘除上颌窦囊肿进路的选择。方法本组上颌窦囊肿共32例,术前均经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明确鼻腔情况、囊肿的大小及位置。其中8例伴鼻窦炎鼻息肉者,经中鼻道自然口开放术进路行Messerkling术;19例单纯上颌窦囊肿患者,鼻内镜下经改良柯-陆进路行囊肿摘除术,另5例采用下鼻道开窗进路行囊肿摘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鼻窦CT冠状位扫描或鼻内镜检查,19例经改良柯-陆进路者术后无复发;8例经中鼻道自然口开放术进路者,2例复发,1例术后窦口闭锁,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5例经下鼻道开窗进路者,1例复发,2例失访。结论3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酌情选用。
- 郝建莹孔红朱冬冬孟粹达
- 关键词:上颌窦囊肿内窥镜检查
-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与喉癌侵袭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 2005年
- 杨继红高金建倪丽艳孔红项松洁陈迎迎陈波蓓
- 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喉癌肿瘤转移免疫反应淋巴细胞
- 1000例老年人颈部包块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和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老年人颈部包块的细胞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2008年5年内我院门诊1000例老年人颈部包块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000例老年患者中,淋巴结结核531例,各类肿瘤422例,非特殊性淋巴结炎20例,未能明确诊断27例。全部病例行FNAC检查(1000例),973例明确诊断(97.3%;973/1000),诊断符合率84.8%(825/973)。531例颈部淋巴结结核,于5年间依次为10例(1.9%)、63例(11.9%)、85例(16.0%)、153例(28.7%)、220例(41.5%)。422例各类肿瘤中穿刺细胞学检查可明确诊断305例,诊断率73.3%。结论(1)老年人颈部包块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操作简便安全,可作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重要诊断依据,并为各类肿瘤的临床快速筛选提供了依据,减少不必要的淋巴结切除。(2)老年人颈部淋巴结结核呈逐年增长趋势。
- 辛精卫孔红张文杰
- 关键词:颈部包块细针穿刺结核淋巴结
- 炎症相关的IL-17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检测IL-17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上的分布特点。探讨在LSCC发生、发展中IL-17的表达与TAMs分布及新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SP技术对32例LSCC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L-17、CD68及CD34的表达情况,测定微血管密度,分析LSCC组织黏膜炎症程度及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于观察IL-17在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及定位。结果:①LSCC组织中IL-17、CD68、微血管密度、总炎症细胞数、腺体数较癌旁组明显增多(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L-17在LSCC中高表达(P<0.01),在不同病理分化组中IL-1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与CD68+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576,P<0.05)。③IL-17及CD68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明IL-17主要定位于巨噬细胞。④IL-17的高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正相关(r=0.743,P<0.05)。结论:IL-17在L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的功能及相关的细胞因子导致肿瘤炎症的发生。IL-17可能在LSCC的浸润转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 孟粹达朱冬冬李琳姜晓丹沙骥超董震孔红
- 关键词:喉鳞状细胞癌白介素17炎症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