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喻军

作品数:18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6篇术后
  • 5篇直肠
  • 5篇切除
  • 5篇腹腔
  • 4篇手术
  • 4篇切除术
  • 4篇胃切除
  • 4篇腺瘤
  • 4篇结直肠
  • 4篇腹腔镜
  • 4篇肠癌
  • 4篇肠肿瘤
  • 3篇蛋白
  • 3篇诊治
  • 3篇诊治分析
  • 3篇胃切除术
  • 3篇腹腔镜辅助
  • 2篇凋亡
  • 2篇凋亡抑制

机构

  • 13篇广东医学院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作者

  • 18篇喻军
  • 12篇尹作文
  • 8篇王永
  • 6篇宋怡才
  • 5篇陶霖玉
  • 5篇刘军辉
  • 4篇李一帆
  • 4篇郭梅梅
  • 4篇缪丁丁
  • 4篇程新生
  • 3篇赵永灵
  • 3篇齐柯
  • 3篇刘爽
  • 3篇张鹏
  • 2篇刘立
  • 2篇冯铎
  • 1篇刘立
  • 1篇邵明
  • 1篇沈比先
  • 1篇张建军

传媒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中华普外科手...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 4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增殖标记物MCM2在结直肠腺瘤的表达差异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标记物微小染色体支持蛋白2(MCM2)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及MCM2的表达差异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CM2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部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CM2 mRNA在112例结直肠腺瘤中表达量的差异,同时用REST-XL软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结肠腺瘤之间MCM2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结果 MCM2在结直肠腺瘤呈全层上皮表达,MCM2 mRNA表达与结直肠腺瘤患者的年龄和腺瘤直径、形态及组织病理类型无关,不同腺瘤间不典型增生程度与MCM2 mRNA表达量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细胞增殖标记物MCM2在结直肠腺瘤表达与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相关,可能作为早期筛查诊断结肠癌及评估腺瘤突变的指标之一。
王永宋怡才尹作文喻军刘立李一帆郭梅梅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blot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及其邻近的癌旁组织、5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并分析大肠癌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的关系。结果大肠癌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40.0%,正常组织的20.0%,呈递减趋势(P〈0.01)。TI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为36.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62.0%和正常组织的80.0%,呈递增趋势(P〈0.01)。Westernblot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致,灰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大肠癌MMP-2和TIMP-2扩增倍数值为(2.49±0.48)、(0.34±0.18),癌旁组织为(1.47±0.23)、(0.63±0.21),两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MMP-2的高表达和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TIMP-2却相反。结论大肠癌组织中MMP-2的高表达和TIMP-2的低表达,提示MMP-2和TIMP-2两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肿瘤侵袭、转移的最终机制。
尹作文吴汉青喻军王永
关键词:大肠肿瘤MMP-2TIMP-2
1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6例术后胃瘫患者,经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无一例需再行手术,其中4例15d内痊愈,9例20d内痊愈,3例25d内痊愈,平均痊愈时间18.2d。结论术后胃瘫综合症容易与机械性梗阻相混淆,其主要的诊断方法为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采用保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喻军宋怡才尹作文赵永灵王永张建军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4
2006年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PN组术后行TPN支持;EN组术后第1天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分别于术前及术后8 d测体重、血清蛋白质、Hb、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等。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EN组术后8 d体重(60.5±5)kg,高于PN组的(58.8±3)kg(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62±10)h,较PN组(74±15)h显著缩短(P<0.05)。PN组术后CD+3、CD+4、CD+4/CD+8稍下降,而EN组术后CD+3、CD+4、CD+4/CD+8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术后CD+4/CD+8EN组(1.4±0.3),高于PN组(1.2±0.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
缪丁丁喻军陶霖玉刘爽齐柯程新生
关键词:胃肿瘤肠内营养营养状况免疫功能
腹腔内疝MSCT诊断和手术结果对照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分析探讨腹内疝多层螺旋CT(以下简称MSCT)表现,对照手术结果,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认识。方法对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2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22例腹内疝20例表现为小肠梗阻;1例结肠梗阻;1例大网膜游离缘疝,疝入组织为肠系膜,未见肠梗阻,可见肠系膜动脉增粗、移位;其中7例为绞窄性小肠梗阻并腹腔积液。特征性CT表现为肠形态异常、肠管移位、扩张肠袢呈肿块状、囊袋状、簇状聚集;肠系膜根部血管增粗、曲张,牵拉、移位,肠系膜皱缩呈条状,血管及皱缩条状肠系膜向疝口部位集中。手术结果大网膜疝2例;大网膜游离缘疝1例;小肠系膜疝7例;肠粘连索带疝9例;盆腔内疝2例;乙状结肠隐窝疝1例。各种类型腹内疝的MSCT表现与手术结果存在相关性。结论通过仔细分析CT征象和对照手术结果,MSCT对大多数腹内疝能做出正确诊断,可有效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张田荪沈比先喻军褚千琨张大波
关键词:腹内疝肠梗阻CT手术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远端胃癌的疗效观察与安全性评估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给予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和开腹手术的对照组,观察术中相关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术后恢复指标。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缘与病灶的距离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1.6±13.9)ml、CRP(15.7±6.3)mg/L、CEA(6.2±1.4)ng/ml、CE72-4(9.5±3.2)U/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3.3±0.6)d、术后进食时间(3.8±1.1)d、镇痛药使用次数(4.2±0.7)、总住院时间(10.6±2.4)d明显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8.4±3.2)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能有效进行淋巴结清扫、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是治疗胃癌有效、安全的方式。
尹作文喻军王永刘立刘军辉赵永灵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
老年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60岁以上的肿瘤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症状组的手术时间(190·65±41·35)min明显长于无症状组(180·35±32·55)min(P<0·05);另外术前有无营养不良和心肺系统疾病,术后有无并发症及术后镇痛泵的使用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老年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手术前后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缪丁丁喻军程新生刘爽陶霖玉邵明
关键词:肿瘤外科手术老年人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对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期间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和开腹组,每组60例。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血清CRP、IL-6水平,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血清CRP和IL-6水平均高于腹腔镜组(均P<0.05)。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60岁患者的3、5年生存率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相似,但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能够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等优点,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尹作文喻军宋怡才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开腹手术
腹腔镜胃底折叠联合胃袖状切除术治疗非糖尿病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胃底折叠联合胃袖状切除术(LFDSG)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非糖尿病肥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行减重手术未合并糖尿病患者7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SC组(n=37例)和LFDSC组(n=38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分析数据,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食管酸反流和食管测压分析、减重效果、血脂和尿酸水平变化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FDSG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LSG组(P<0.05);LFDSC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LSC组(2.6%vs.21.6%,P<0.05);两组患者酸反流(pH≤4)次数、食管近端酸反流(%)、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段括约肌残余压降低、食管远端收缩积分LFDSG组显著优于LSG组(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体重、BMI臀围、腰围、颈围与手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尿酸(UA)指标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FDSC手术治疗非糖尿病肥胖症的减重效果明显,与LSC手术比较术后并发症少,能发挥抗反流效果,改善患者术后血脂、尿酸水平。
张洪贞喻军尹作文熊少伟张鹏
关键词: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袖状胃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LATG)与近端胃切除术(LAPC)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90例SiewertⅡ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LAPG组和LATG组,每组各45例。LAPG组: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LATC组: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数据应用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围手术期、营养状况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M法并行Log-Rank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ATC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枚数显著高于LAPC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LAP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TG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LAPG组(6.7%vs.22.2%,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血清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通过Kaplan-Meier分析显示,LATG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51.1%,无病生存率为42.2%;LAPG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37.8%,无病生存率为24.4%,两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APC相比,LATC治疗SiewertⅡ型AEC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不增加手术风险及营养不良的发生,且淋巴结清扫更彻底,能达到更好的远期效果。
邹庆涛张洪贞尹作文喻军张鹏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疗效比较研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