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明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 明一西块层系细分重组效果显著被引量:1
- 2005年
- 针对大段合注合采造成层间矛盾加剧、水驱动用储量减少、自然递减难以控制的局面,着力开展了储层非均值性、剩余油分布等地质基础研究,通过层系细分重组手段建立五套开发层系,大大提高了油藏水驱动用程度,控制递减效果显著,从而摸索出一条适合多层系非均质性严重油田特高含水期控水稳油的新途径。
- 唐志明马生宝王全红陈兴杨文海
- 关键词:储量开发层系油藏
- 文明寨油田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层剖面的动用程度 ,从而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对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研究 ,往往停留在仅仅依靠取心井分析资料而建立的概念模型上。本文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测井解释储层参数结果 ,将非均质性概念模型发展到预测模型 ,分区块、分开发层系、分砂层组计算了反映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参数 ,分析了研究区各区块、各开发层系、各砂组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合长岩心多油层水驱油室内试验、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了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率和油田生产的影响 ,提出了提高油层剖面动用程度 。
- 唐志明仝卫东范建玲
- 关键词:文明寨油田层间非均质性储层水驱油田
- 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后期增储稳产对策研究
- 2009年
- 构造研究是复杂断块油田开发的关键,本文针对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后期表现出微构造认识不清的问题,在开展了精细地层对比、作大量的油藏剖面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动静态资料,采取各种手段认识微构造。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应用成熟的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实现Ⅰ、Ⅱ、Ⅲ储层的全面动用,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在同类油田的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 唐志明李占杰庞开江唐明远蒋志强
- 关键词:复杂断块高含水期增储稳产
- 明一块以提高差层动用为主的综合配套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明一块1982年投入开发,1985~1987年大力实施转注、补孔合采等措施,采取了“分注合采”、“合注分采”的方式实现了三年的高产稳产。但由于注采井段长,注水强度大,层间矛盾开始暴露。1987年末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率4.2%,自然递减也高达20%以上,开发效果变差。1990~1994年开展了细分层系建立二下三上差层井网的尝试,但开发层系依然较粗,单层注水厚度在15~20米、层数在8~15层之间,主力层出力,差层水驱动用程度低;同时1994年以来由于事故井不断增加,分层开采逐渐被分注合采代替,2006年区块开发效果明显变差,自然递减25.65%,含水上升率2.78%。针对油田存在的问题,2007年明确以提高差层动用为主的开发思路,提高井网对剩余油控制程度为目标,在构造复杂区、井网损坏区以及同一套层系内、砂组、小层间寻找剩余油潜力,通过大修下四寸套、换井底、转注等手段在井网损坏区、注水未波及的滞留区建立局部差层井网,同时综合应用分注与挤堵相结合、重炮与酸化相结合,打塞与增压增注相结合等配套技术达到水井差层注进水,油井差层生产,真正实现层间转移,达到改善区块开发效果的目的。
- 唐志明刘正云唐明远蒋志强李战杰
- 关键词:剩余油研究注采井网自然递减
- C/O能谱测井在文明寨油田的应用
- 2000年
- 文明寨极复杂的断块油田进入注水开发后期 ,受构造和分层认识程度低的影响 ,油田挖潜的难度和风险性增大。文章介绍了利用 C/O能谱测井监测剩余油饱和度简单、直观、量化的特点 ,结合其它资料 ,进行构造再认识、剩余油分布研究的方法和成果 ,及取得的良好效果 。
- 刘喜顺唐志明张晓萍赵斌刘愚
- 关键词:挖潜剩余油文明寨油田
- 精细研究提高极复杂断块油藏采收率
- 2009年
- 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针对存在的局部构造认识不清、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适应剩余油分布等问题,通过开展构造认识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时实施注采完善和细分层系注水,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配套应用适合油藏地质和开发特点的工艺技术,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 孙华涛张海滨唐志明马生宝李洪生李良华
- 关键词:细分层系温和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