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明
- 作品数:68 被引量:87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交通运输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论地域化与国际化互动的我国生产体系与产业区——兼谈产业集聚的基本原则
- 一国生产体系或产业区要想不成为产业与经济发展中的'飞地',就必须实现地域化与国际化的互动.由于各地对这一理念存在着认识上与实践上的偏差,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体系及产业区也相应地形成了非均衡的多类型分布,使得'飞地'与'死地'...
- 吴金明廖良禾
- 关键词:地域化产业集聚产业区区域经济
- 文献传递
- 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被引量:368
- 2006年
-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反映在实践中,除了这只“无形之手,”还有“企业内部调控”、“市场结构和行业间的调控”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这三只“有形之手”对产业链的形成进行调控。“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握手”过程就是现实中对产业链进行“四维调控”的过程和产业链的形成过程,即产业链形成的外模式。产业链外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市场交易式、纵向一体化、准市场式和混合式产业链。四维对接、四维调控以及四种具体模式就构成了说明产业链形成机制的“4+4+4”模型。
- 吴金明邵昶
- 关键词:产业链
- 如何支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 面对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务农老龄化的"农村新三化"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从实践情况看,尽管我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结构最近几年发生了明显变化,新型经营主体比重不断提升,但农业经营依...
- 吴金明吴双朱锐
- 关键词:模块化功能化规模经营
- 新经济时代的“4V”营销组合被引量:144
- 2001年
- 高科技企业主动创新需求、创造市场的先决条件是要求有新型的营销观 ,这种营销观既完全不同于“生产中心论”时代的“4P”营销组合论 ,也有别于“需求中心论”时代的“4C”营销观。它是一种独特的适应 2 1世纪个性化时代要求又符合高科技经济特色的新型营销理念 ,即“4V”营销组合观。这一新兴理念对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制造性企业转变观念与营销战略、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吴金明
- 关键词:新经济
- 论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税制改革取向
- 2024年
- 基于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和大数据“新三要素”支撑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典型的活劳动创造价值主导、软价值驱动式经济增长,其目标主要是盯住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发生了深刻转型,步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微观企业主体的价值理念和模式也由“基本价值+延伸价值+外部性”的三维价值模型转变为“基本价值+延伸价值+附加价值+分享价值+外部性”的五维价值模型。适应这一新变化,我国税基也从“三维价值模型”转变为“五维价值模型”,税收体系也应由间接税或流转税主导转向由直接税或收益税主导,这应该成为我国分税制改革30年后税制改革的主要取向。
- 吴金明
- 关键词:税制改革活劳动软价值
- 中部粮食主产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模式:“三维”模式
- 从区域发展经济来分析,中部崛起有崛起的重点和难点两个关键点。中部崛起的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农业;工业发展的希望主要寄托在工业园区,农业振兴的期盼主要在粮食主产区。所以,探索粮食主产区新农村的建设模式不仅对促进中部崛起有着极...
- 吴金明
- 关键词:区域经济粮食主产区新农村建设
- 文献传递
- “再工业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东西方比较研究
- 2012年
- 从中西方对比分析看,与应对本次全球危机相适应,西方国家开始了'回归实业'、推进新一轮'再工业化'的浪潮,我国则基于'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开始了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就两者而言,既有差异又有共同点。就差异看,西方国家的'再工业化'是在完成了工业化且在步入服务经济形态并导致严重失衡之后的一种战略选择;而我国则是在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型中出现重大结构性失衡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战略选择。就共同点看,不管是西方的'再工业化',还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都是一种'抚平失衡之手',而且都聚焦于新能源、新材料及其基础上的高端制造业这一突破点上。当然,西方国家本轮'再工业化'的推进战略与思路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 吴金明朱锐
- 关键词:再工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
- 边缘性企业:“内部人控制”的“外部化”被引量:7
- 2006年
- “边缘性企业”是介于市场化与一体化运作之间的一种特殊企业。其实质是“内部人控制”的“外部化,”即以提高母体“内部人”的局部福利为目的,由母体在母体之外依法设立,其核心经营资源完全或部分地脱胎于母体,其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基本上配给母体“内部人”。这种企业的形成是渐进式改革、企业治理上的“内部人控制”、利益相关者的政策与业务支持等支持性因子和局部福利的负外部性、超“零界点”的改革打压、企业自身的非独立性等限制性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衍化动因主要有公共提供制度改革的缺陷、产权公有化的程度高、对母体的集团式控制和对剩余索取权的过分追求等。由于它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造成了明显的破坏,因而必须予以治理。
- 吴金明罗涛
- 关键词:内部人控制外部化
- 论日本国铁及其改革的法律调整模式与法人制度被引量:2
- 2004年
- 将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是罗马乌尔比安的首创。其后,这一划分又为6世纪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所确认。这种划分确立了公法和私法的职能分工及各自的调整范围,并形成了各自特有的规则。私法属于调整人身、财产和商品交换的领域,
- 吴金明荣朝和
- 关键词:法律调整模式法人制度私法
- 谱系法与分步走:基础设施领域国企改革新思路——基于单独立法、可分性和外在效率的分析
- 2007年
- 基于单独立法、产业可分性和企业外在效率的特殊法人——"公企业"制度安排将是基础设施领域国企改革不可回避的制度安排;尤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某些模块将长期存在着这种制度安排。因此,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的国企改革不宜采用"两分法、一步走"的改革路径,而应该选择"谱系法、分步走"的改革路径。
- 吴金明荣朝和
- 关键词:特殊法人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