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跃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休克
  • 7篇血性
  • 6篇失血
  • 6篇失血性
  • 6篇创伤
  • 5篇休克大鼠
  • 5篇失血性休克
  • 5篇脓毒
  • 4篇血管
  • 4篇脓毒症
  • 3篇脓毒症大鼠
  • 3篇器官
  • 2篇血压
  • 2篇抑制剂
  • 2篇器官功能
  • 2篇线粒体
  • 1篇代用品
  • 1篇蛋白
  • 1篇低压复苏
  • 1篇心血管

机构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3篇吴跃
  • 13篇刘良明
  • 13篇朱娱
  • 13篇李涛
  • 8篇田昆仑
  • 6篇彭小勇
  • 6篇张杰
  • 4篇蓝丹
  • 2篇杨光明
  • 1篇徐竞
  • 1篇陈向云
  • 1篇陈晓明

传媒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对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脓毒症后心脏、血管线粒体分裂明显增加,线粒体碎片明显增多。Mdivi-1是一种新发现的线粒体分裂抑制剂,通过抑制线粒体分裂蛋白酶活性来抑制线粒体...
李涛朱娱吴跃刘良明
文献传递
4-苯基丁酸改善休克后器官缺血缺氧损伤
2015年
目的观察4-苯基丁酸(PBA)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重要器官血流灌注、器官功能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创伤失血性休克SD大鼠模型128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观察PBA(5、20、50 mg/kg)对休克大鼠肝、肾血流量,肝、肾功能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休克后肝、肾血流量明显下降,肝、肾功能受损;PBA(20 mg/kg)输注可明显恢复肝血流量,各剂量PBA组的肾血流量均高于乳酸林格氏液(LR)组;PBA(20 mg/kg)明显改善肝肾功能,降低肝、肾功能指标;同时PBA明显改善休克后降低的肝、肾和肠的线粒体功能,其中20mg/kg PBA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PBA可改善休克动物的肝、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促进线粒体功能恢复,发挥对重要器官功能的改善作用。
彭小勇李涛刘良明朱娱蓝丹吴跃杨光明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线粒体
不同复苏压力对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彻底止血前的理想复苏压力。方法制作大鼠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彻底止血前不同复苏压力(50 mmHg、60 mmHg、70 mmHg、80 mmHg和90 mmHg)对输液量、失血量、血流动力学、大脑灌注以及动物存活率的影响。结果不同复苏压力对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失血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复苏压力的增加,大鼠的失血量、输液量逐渐增加,当复苏压力大于80 mmHg时,其失血量和输液量显著高于70 mmHg。当复苏压力小于70 mmHg时,随着复苏压力增加,脑含水量和血流量逐渐增加,70 mmHg复苏组脑含水量接近假手术组,而80 mmHg和90 mmHg组的血流量反而下降。血压维持在50 mmHg、60 mmHg、70 mmHg动物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明显高于常压(80 mmHg和90 mmHg)复苏组;50 mmHg、60 mmHg、70 mmHg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得到改善。结论对于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最理想的复苏压力是70 mmHg,它能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脑水肿,提高动物存活率。
朱娱田昆仑吴跃蓝丹陈向云刘良明李涛
关键词:颅脑创伤
垂体中叶素对脓毒症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垂体中叶素(intermedin,IMD)对脓毒症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CLP组、CLP+常规治疗组(CLP+CT)、CLP+CT+E-IMD早期治疗组、CLP+CT+L-IMD晚期治疗组,观察早期(CLP结束时)或晚期(CLP 12 h)给予IMD后大鼠心脏功能、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指数、氧供、氧耗、血气及动物存活时间、存活率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后大鼠的心脏功能明显降低;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输液、抗感染以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尽管可以提高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但大鼠的心脏功能无明显改善;早期和晚期给予IMD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氧供和氧耗明显升高,其中早期给予IMD效果更好,与脓毒症大鼠相比,早期给予IMD后,氧供和氧耗分别升高了148.9%和172.2%;72 h内死亡大鼠的平均存活时间达到23.15 h,72 h存活率为31.2%(5/16)。结论 IMD对脓毒症大鼠的心脏功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朱娱吴跃田昆仑刘良明李涛
关键词:脓毒症心脏功能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肽SS-31对脓毒症大鼠血管通透性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靶向抗氧化肽SS-31对脓毒症大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0只12周龄SD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约220 g)分成5组(n=8):假手术组(只开腹,不结扎盲肠和穿孔)、脓毒症组(盲肠结扎穿孔术制作脓毒症模型)、常规治疗组(conventional treatment,CT组,脓毒症模型12 h后,股静脉输注LR)、SS-31早期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在盲肠结扎穿孔前30 min尾静脉给予SS-31 3 mg/kg)和SS-31晚期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在盲肠结扎穿孔12 h后从股静脉输注LR联合SS-31)。通过荧光蛋白透过率的方法测定大鼠肺脏和肾脏的血管通透性,伊文思蓝染色透过率检测大鼠肠道通透性;离体取原代肺静脉内皮细胞观察LPS刺激(LPS组)及SS-31预处理(SS-31预处理组)后对内皮细胞的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s-1,ZO-1)的表达和细胞跨膜电阻(trans electric resistance,TER),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影响,以无血清的基础培养基培养24 h的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大鼠肺脏、肾脏血管以及肠道组织的通透性明显增加,线粒体功能降低(P <0. 01);采用常规治疗(LR联合头孢呋辛钠和多巴胺同时输注)尽管可以降低脓毒症大鼠的通透性和减轻线粒体功能损害,但与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SS-31治疗可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肺脏、肾脏血管以及肠道组织的通透性和增加线粒体功能,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其中SS-31早期治疗效果比晚期治疗效果更好。(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ZO-1表达明显降低,细胞结构排列紊乱,TER明显降低,ROS含量增加; SS-31预处理可使ZO-1表达增加,细胞间连接紧密,TER明显增加,ROS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SS-31对脓毒症大鼠的血管通透性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有关。
朱娱吴跃张杰田昆仑彭小勇向鑫明刘良明李涛
关键词:脓毒症大鼠通透性
4-苯基丁酸对大鼠脓毒症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PBA)对大鼠脓毒症的保护作用。方法 1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常规治疗组、PBA(5mg/kg)早期治疗组和PBA(5mg/kg)晚期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模型;常规治疗组在CLP 12h后输注乳酸林格氏液;PBA早期治疗组在CLP手术完成后立即尾静脉给予PBA;PBA晚期治疗组在CLP 12h后股静脉输注PBA。观察各组对脓毒症大鼠组织灌注、器官功能以及存活时间、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脓毒症后,大鼠的肾脏和肠道功能明显受损;常规治疗可部分恢复肾脏和肠道功能;PBA早期和晚期治疗均可显著改善肾脏和肠道功能,体现在肾脏和肠道功能的指标,包括尿素氮、血肌酐、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D乳酸和内毒素均显著降低;同时PBA治疗明显增加肾脏和肠道的血流量,增加器官灌注,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提高存活率。其中PBA早期治疗组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6.32h,72h存活率为25%;PBA晚期治疗组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3.11h,72h存活率为31%。结论 PBA对大鼠脓毒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朱娱吴跃田昆仑彭小勇张杰刘良明李涛
关键词:创伤脓毒症
血管加压素院前维持血压对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血管加压素(AVP)维持血压对非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低压复苏对照组、低压复苏+AVP1×10-4、5×10-4、1×10-3和5×10-3 U/mL组。复制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分别用乳酸林格氏液/羟乙基淀粉(LR+HES)或加入不同剂量的AVP进行低压复苏(维持血压50mm Hg、3h,模拟院前救治阶段),然后彻底结扎止血、进行确定性治疗,维持血压80mm Hg、2h。观察院前阶段应用AVP维持血压对休克动物的出血及补液情况、存活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在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院前救治阶段,与单纯输注液体来维持血压相比,应用AVP维持血压能明显减少休克动物的出血量,减少在低压复苏期和确定性治疗期维持血压所需要的补液量;同时早期应用AVP也明显增加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和24h存活率,改善休克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其中5×10-4 U/mL的AVP的复苏效果明显高于单纯采用液体低压复苏的对照组。结论:院前救治阶段应用AVP维持血压对非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
杨光明李涛徐竞朱娱蓝丹吴跃刘良明
关键词:血管加压素低压复苏院前救治
内皮细胞微粒在休克复苏后血管渗漏中的作用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内皮微粒(EMP)在调节休克复苏大鼠血管渗漏中的作用及其与活性氧(ROS)的关系。方法利用休克复苏大鼠模型和缺氧复氧肺静脉内皮细胞,观察EMP含量与血管通透性变化的关系,ROS含量变化及对EMP含量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休克复苏大鼠肺血管和缺氧复氧内皮细胞通透性显著升高(P=0.021),血浆EMP含量(P=0.009)和培养基中的EMP含量(P=0.003)显著升高;抑制EMP可显著降低休克复苏大鼠血管通透性(P=0.044);缺氧复氧内皮细胞来源EMP显著升高正常大鼠血管通透性(P=0.028)。休克复苏大鼠静脉血管中ROS含量显著升高(P=0.007),ROS抑制剂可显著降低休克复苏大鼠血浆中的EMP含量(P=0.015)和血管通透性(P=0.046);在细胞水平,缺氧复氧可显著升高内皮细胞中ROS、EMP含量(P=0.002)和单层内皮通透性(P=0.014);ROS抑制剂可显著抑制缺氧复氧细胞EMP的产生(P=0.009)和通透性升高(P=0.023);ROS激动剂显著升高内皮细胞通透性(P=0.019),而EMP抑制剂明显拮抗这种作用(P=0.024)。结论EMP在休克复苏血管渗漏中发挥重要作用,ROS可影响血浆EMP的含量变化。
张杰朱娱吴跃刘良明李涛
关键词:休克复苏血管渗漏内皮微粒氧化应激
新型血红蛋白代用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血红蛋白代用品,产品代号YQ,对非控失血性休克大鼠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 1 00只SD大鼠[雌雄各半,12周龄,体质量(220±20) g]随机分为(n=20):0. 5%YQ组、2%YQ组、5%YQ组、乳酸林格氏液(lactate Ringer,LR)对照组和全血组。采用切断脾动脉分支方法构建非控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不同浓度YQ在不同复苏阶段(复苏血压维持50、70、80 mmHg,复苏后1、2h等)对重要脏器(肝、肾)血流量、组织氧分压、器官功能及血气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复苏阶段,与LR对照组比较:①3个YQ浓度均可增加大鼠的PaO_2和SaO_2。复苏2 h后2%YQ[(98.8±15. 9) mmHg]和5%YQ组[(98.6±14. 1) mmHg]对PaO_2的作用明显优于LR对照组[(68.6±5.6)mmHg](P <0.01);2%YQ[(92.1±2.5)mmHg]和5%YQ组[(93.6±2.4) mmHg]对SaO_2的作用明显优于LR对照组[(70. 6±8.5) mmHg](P <0.01),接近全血[(94. 3±3. 3) mmHg]。②3个YQ浓度均可增加经皮氧分压,其中5%YQ组效果最好,复苏2 h后其作用[(80.4±5. 9) mmHg]接近全血组[(80.0±7.3) mmHg],与LR对照组比较[(59.1±1.6) mmHg],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3个YQ浓度均可增加大鼠的肝肾血流量,其中5%YQ组效果最好,复苏2 h后其作用[肝:(218. 7±13. 8) U/min;肾:(187.4±10.9) U/min]接近全血组[肝:(220.4±18.2) U/min;肾:(179.2±16.3) U/min],明显优于LR对照组[肝:(171.4±20.4) U/min;肾:(169.4±4.7) U/min]。④3个YQ浓度组均可降低大鼠AST、ALT、BUN和Crea水平。与LR对照组比较[AST:(209.6±15.6) U/L;ALT:(54.9±3.6) U/L;BUN:(10.8±2.5) mmol/L;Crea:(47. 7±4. 4)μmol/L],复苏2 h后5%YQ组的肝肾功能[AST:(149.8±13.7)U/L;ALT:(45.9±4.2) U/L;BUN:(9.7±1.8) mmol/L;Crea:(25.8±2. 1)μmol/L]明显减低。结论 YQ通过改善肝、肾器官功能从而发挥对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
朱娱田昆仑吴跃张杰彭小勇向鑫明刘良明李涛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器官功能
血红蛋白氧载体对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血红蛋白氧载体(HBOC)对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早期复苏效果。方法将17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乳酸林格液(LR)对照组、全血对照组及0.5%、2.0%、5.0%HBOC组,每组34只。采用离断脾动脉方法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40mmHg(1mmHg=0.133kPa)制备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制模成功后输注相应液体,维持MAP在50mmHg1h,然后结扎脾动脉彻底止血,再次输注液体,维持MAP70mmHg和80mmHg各1h,在维持MAP80mmHg输注液体完毕后,均用LR补充至2倍失血量,再继续观察2h。各组分别取16只大鼠用于观察存活率和失血率;再取10只大鼠用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MAP、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另外8只大鼠用于测定心排血量(CO)和组织氧供(DO2)。结果①单纯采用LR复苏时,动物失血率高达60%~70%。与LR对照组比较,全血复苏可显著降低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止血前失血率〔(46.6±4.5)%比(62.3±4.0)%,P<0.01〕;0.5%、2.0%、5.0%HBOC复苏也可显著降低失血率,以5.0%HBOC组降低更为显著,与LR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6±4.1)%比(62.3±4.0)%,P<0.01〕。②单纯采用LR复苏时,大鼠死亡较快,存活时间短,12h仅存活1只,没有大鼠存活超过24h。与LR对照组比较,全血复苏可提高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存活率,且存活时间明显延长(h:20.4±4.6比3.5±1.1,P<0.01);0.5%、2.0%、5.0%HBOC也可显著延长大鼠存活时间,以5.0%HBOC组效果最好,24h存活4只,存活时间较LR对照组明显延长(h:18.4±4.0比3.5±1.1,P<0.01),且与全血对照组相当。③与休克前比较,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CO、DO2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降低;随补液时间延长,各组上述指标均逐渐升高。与LR对照组比较,全血复苏可明显提高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各时间点CO、DO2,改善血流动力学;3个浓度HBOC也可提高止血后维持MAP80mmHg1h及复苏后1h�
朱娱张杰吴跃田昆仑彭小勇向鑫明刘良明李涛
关键词:血红蛋白氧载体创伤失血性休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