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艳阳

作品数:82 被引量:246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化学工程
  • 15篇文化科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理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冶金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1篇2,3-丁二...
  • 10篇课程
  • 9篇教学
  • 8篇萃取
  • 8篇红霉素
  • 7篇精馏
  • 6篇动力学
  • 6篇提纯
  • 6篇磷酸
  • 6篇流体力学
  • 6篇母液
  • 6篇红霉素A
  • 5篇湿法磷酸
  • 5篇教育
  • 5篇计算流体力学
  • 5篇发酵液
  • 5篇废水
  • 4篇丁二醇
  • 4篇利福
  • 4篇螺旋霉素

机构

  • 80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化云龙有限...

作者

  • 80篇吴艳阳
  • 53篇陈葵
  • 49篇武斌
  • 44篇纪利俊
  • 41篇朱家文
  • 8篇彭阳峰
  • 7篇李琰君
  • 5篇沈亚领
  • 5篇魏永明
  • 4篇黄婕
  • 4篇刘佳娴
  • 3篇徐心茹
  • 3篇潘鹤林
  • 3篇辛忠
  • 3篇方江
  • 3篇朱晟
  • 3篇金鑫
  • 2篇周敏
  • 2篇徐菊美
  • 2篇徐宏勇

传媒

  • 9篇化工高等教育
  • 8篇化学工程
  • 5篇无机盐工业
  • 3篇湿法冶金
  • 3篇高校化学工程...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3篇高教学刊
  • 3篇化学教育(中...
  • 2篇现代化工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工程塑料应用
  • 2篇精细化工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化工矿物与加...
  • 1篇低温与超导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分析仪器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大学化学

年份

  • 3篇2024
  • 9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乙烯醇与戊二醛的交联反应动力学被引量:3
2016年
聚乙烯醇与戊二醛的交联反应常用于微胶囊包覆和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工艺中。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反应体系中聚乙烯醇的浓度,研究了聚乙烯醇与戊二醛的交联反应特性,确定了聚乙烯醇与戊二醛的反应计量比。结果表明,交联反应可视为不可逆反应,聚乙烯醇与戊二醛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1:525。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方程,确定了交联反应对聚乙烯醇为零级反应,对戊二醛为0.7级反应,拟合得到了反应动力学参数。
蒋文斌纪利俊陈葵武斌吴艳阳朱家文
关键词:缩醛反应戊二醛聚乙烯醇反应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葡萄糖酸-δ-内酯
2024年
葡萄糖酸-δ-内酯常通过葡萄糖酸水溶液蒸发浓缩制备,所得产品常含有少量的葡萄糖酸和葡萄糖酸-γ-内酯。为了检测产品中葡萄糖酸-δ-内酯的质量分数,文中建立了可快速分离分析葡萄糖酸-δ-内酯、葡萄糖酸和葡萄糖酸-γ-内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优化了葡萄糖酸-δ-内酯的分析条件。以SPD-M20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采用Titank Hilic色谱柱分离葡萄糖酸-δ-内酯、葡萄糖酸和葡萄糖酸-γ-内酯,以0.01 mol/L乙腈-磷酸水溶液(体积比90∶10)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表明,葡萄糖酸-δ-内酯在7 min内可实现较好的分离;在0.5—2.5 mg/m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检出限为0.002 mg/mL,定量限为0.5 mg/mL,3个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8%—99.9%,相对标准偏差0.1%—0.4%(n=5)。此方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可用于葡萄糖酸-δ-内酯、葡萄糖酸和葡萄糖酸-γ-内酯的同时检测。
师保炜吴艳阳武斌纪利俊陈葵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葡萄糖酸-Δ-内酯葡萄糖酸
甜蜜素的段塞流结晶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段塞流是通过在液体管道内引入气体,使气、液两相在管道中连续交替流动,将其应用于结晶过程中可制备形状完整、尺寸分布窄的高质量晶体。以甜蜜素为研究对象,运用段塞流结晶方式考察气/液速比、管径对段塞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晶体尺寸及尺寸分布为指标,优化确定合适的气/液速比和管径。与间歇结晶过程的对比结果表明,段塞流结晶方式可有效改善晶体破碎现象。
葛琪敏吴艳阳
关键词:段塞流甜蜜素管径
磷酸连续分离纯化装置及其在制备食品级磷酸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分离纯化磷酸的装置及其在由“湿法磷酸”制备食品级磷酸中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分离纯化磷酸的装置,将固液分离和洗涤集中在一个设备中(即重力洗涤塔),它实际上包括一个完整的产品-母液分离过程(即高效的逆流洗涤...
陈葵陈爱梅朱家文武斌纪利俊吴艳阳盛勇
一种分离提取2,3-丁二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提取2,3-丁二醇的方法。该方法以2,3-丁二醇发酵液经絮凝、过滤、膜分离等初步分离后所得的溶液为原料,以正丁醇为萃取溶剂,采用萃取与精馏耦合的方法分离纯化2,3-丁二醇;通过萃取-精馏耦合过程,产品...
朱家文吴艳阳沈亚领陈葵武斌纪利俊方江李琰君
文献传递
双水相法回收可利霉素生产废水中的螺旋霉素
2018年
采用浊点滴定法测定了乙醇-K2HPO4双水相体系的双节线相图,并使用经验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建立了乙醇-K2HPO4双水相体系萃取螺旋霉素的方法,系统考察了K2HPO4质量分数、乙醇质量分数、螺旋霉素初始浓度、萃取温度和体系pH对分配系数和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水相萃取螺旋霉素是自发进行、吸热熵增的过程。当K2HPO4质量分数为总体系的20%、乙醇质量分数为总体系的16%、萃取温度为25℃、体系pH=9.5时,分配系数达到47.52,萃取率达到97.97%。
周梦飞陈葵朱家文武斌吴艳阳纪利俊
关键词:螺旋霉素双水相萃取磷酸氢二钾水处理技术
磷尾矿热分解动力学机理与煅烧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磷尾矿中的钙、镁、磷资源含量丰富。使用煅烧-浸出法以磷尾矿为原料生产镁盐时,首先需要将磷尾矿煅烧分解为氧化钙和氧化镁,达到活化、提纯的目的。磷尾矿的热分解机理对生成镁盐的质量以及煅烧工艺的选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磷尾矿热分解动力学特性与煅烧工艺进行了探究,为磷尾矿资源的回收利用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表明,在升温速率为10℃/min条件下煅烧温度由25℃升高至1000℃的过程中,磷尾矿非等温热分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400~500℃白云石分解为碳酸钙与氧化镁的第一阶段和700~900℃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的第二阶段,并分别确立了相应的热分解动力学方程。较优煅烧条件:煅烧温度为900℃、煅烧时间为4 h、升温速率为15℃/min、尾矿粒度小于0.150 mm。
周强武斌陈葵纪利俊吴艳阳
关键词:煅烧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
以工程项目为主线的化工原理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被引量:5
2023年
化工原理作为化工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的课程教学越来越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对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难以发挥化工原理对学生工程思维与工程能力的奠基作用。本课程团队基于“知识、能力、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以工程项目为主线,构建了“课前项目导入-课中项目实践-课后项目拓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重塑教学内容,重构教学环境,优化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建设新工科背景特色教材,完善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等方式,深化化工原理教学改革。据此,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系列成效,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高阶思维、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工程素养。可为同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吴艳阳孙丽潘鹤林黄婕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化工原理混合式教学
2,3-丁二醇分离纯化中反应精馏的实验和模拟被引量:2
2012年
对反应萃取-水解精馏法分离发酵液中2,3-丁二醇工艺中的水解精馏进行了实验和模拟研究。实验验证了4,5-二甲基-2-丙基-1,3-二氧戊环(DPD)水解精馏得到2,3-丁二醇的可行性。采用Aspen Plus建立反应精馏模型,以UNIFAC为热力学方程,RadFrac为反应精馏模块,对常压下DPD的水解精馏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以2,3-丁二醇的收率为主要优化目标,考察最佳塔板数、进料位置、进料比、回流比和塔顶馏出比。模拟结果表明,在最佳操作条件下,塔釜2,3-丁二醇的收率为0.981,摩尔分率为0.150。
刘佳娴朱家文吴艳阳李琰君
关键词:2,3-丁二醇反应精馏分离纯化
新工科背景下分离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被引量:3
2023年
基于新工科理念,针对传统分离工程课程存在的“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与能力未高度契合新工科建设要求”“教学模式重知识、轻学生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课程整体设计与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结合不紧密”等痛点问题,结合新工科建设的内涵,通过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思政、编写国际认证教材、夯实科教融合、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全英语教学、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和“多回路”持续改进机制等措施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实践。拓宽了学生国际视野,强化了其高阶思维、多元综合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培养。
吴艳阳孙丽武斌纪利俊陈葵
关键词:课程改革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