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燕
- 作品数:15 被引量:88H指数:4
- 供职机构:厦门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创新课题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现状与思考被引量:2
- 2009年
- 抑郁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之一,其与脑卒中的预后密切相关,如不及时给予治疗,将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有关本病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热点。近年来,针灸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回顾当前针灸治疗本病的现状,初步总结目前针灸治疗本病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希望能够对今后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有所裨益。
- 张卫吴秋燕张吉玉金海鹏洪秀瑜
- 关键词:抑郁症脑卒中针灸
- 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口服萘普生缓释片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共治疗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使用自拟配方中药制成药饼贴敷于膀胱俞、肾俞、膈俞、环跳,阳陵泉、脾俞、关元俞、大杼,每次贴敷4小时,一周治疗1次,共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血沉(ESR)、C反应蛋白(RP)以及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4%(35/43),优于对照组的59.5%(22/3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BASDAI、BASF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尤其在缓解疼痛、减轻晨僵、改善脊柱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金海鹏吴秋燕张卫陈少梅陈进春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穴位贴敷化痰活血方
- 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8
- 2014年
- 目的:评价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耳穴组、针刺组。耳穴组以刺激耳穴皮质下、脑干、口、面颊、舌、咽喉为主,每次取一侧耳穴,3天更换磁贴1次;针刺组采用针刺风池、翳风、上廉泉、金津、玉液、水沟、通里为主,每次留针30min。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6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4种不同性状食物的视频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主要指标为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口腔期滞留评分、咽喉期滞留评分,比较两组之间疗效及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治疗21天后,耳穴组1mL液态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1.51±0.69)、口腔期滞留评分(1.17±0.38)、咽喉期滞留评分(1.30±0.66)均低于针刺组(2.51±0.67、1.63±0.72、1.67±0.75);10mL液态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2.27±0.65)、口腔期滞留评分(1.60±0.50)、咽喉期滞留评分(1.49±0.51)均低于针刺组(4.19±0.73,2.30±0.51,2.41±0.50);10mL糊状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1.68±0.81)、口腔期滞留评分(1.11±0.31)、咽喉期滞留评分(1.10±0.31)均低于针刺组(3.91±0.68,1.63±0.76,1.60±0.76);1/4块碘氟醇蛋糕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2.60±0.65)、口腔期滞留评分(1.40±0.50)、咽喉期滞留评分(1.74±0.49),均低于针刺组(4.14±1.10,2.40±0.73,2.30±0.83),耳穴组均优于针刺组(均P<0.05)。耳穴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9%(7/47),低于针刺组的55.0%(22/40,P<0.01);耳穴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5%(4/47),低于针刺组的50.0%(20/40,P<0.01);治疗21天后,耳穴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指标优于针刺组(均P<0.05)。结论: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有明确的疗效,同时能减少吸入性肺
- 金海鹏吴秋燕张卫谢俊杰陈进春
- 关键词:针刺疗法随机对照试验
- 针药结合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肢体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针刺治疗组与针药结合组,采用单盲的方法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及肢体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及肢体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其中针药结合组在治疗前后差值方面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药结合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及肢体功能的综合改善较单纯针刺或药物治疗均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
- 张卫林安基叶清景吴秋燕张吉玉金海鹏洪秀瑜
- 关键词:郁证针药结合抑郁肢体功能
- 偶刺法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偶刺法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偶刺组(治疗组)46例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偶刺法,选取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经穴和胸腹部与之相对应的阿是穴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取四肢部的手、足阳明经的经穴,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进行TCT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且治疗组疗效(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偶刺法对提高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疗效优于传统针刺配穴法。
- 吴秋燕
- 关键词:脑卒中
- 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口服萘普生缓释片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共治疗6个月.观...
- 金海鹏吴秋燕张卫陈少梅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穴位贴敷化痰活血方
- 中医专业本科生针灸实习新方式的探索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当前教育模式下中医本科教育比较突出的存在教学与临床的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临床能力较弱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PBL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阶段”教学方法和传统课程体系,还改变了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模式,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之中,注重医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鉴于此,我们在中医专业本科生针灸实习期间引入PBL教学理念,为深入临床教学改革做出了一些探索,现汇报如下。
- 张卫陈少玫万文蓉洪秀瑜吴秋燕金海鹏陈加达
- 关键词:中医教学
- 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活动受限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 2013年
-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活动受限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1次/d。对照组58例,萘普生缓释片750mg,1次/d,柳氮磺吡啶肠溶片0.25g,3次/d,每周递增0.25g,直至1.0g,2次/d。治疗组52例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胆南星200g,桃仁200g,僵蚕200g,白芥子200g,赤芍300g),按比例研粉,用姜汁调成膏状,再制作成直径3cm,厚度0.5cm的药饼,用胶布将块状药饼贴敷于穴位(脾俞、肾俞、膈俞、阳陵泉),4h/次,1次/周。连续治疗6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Schober试验、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10例,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60%。对照组临床缓解8例,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59.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Schober试验、BASFI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活动受限疗效满意。
- 金海鹏吴秋燕张卫陈少梅陈进春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骨痹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 针药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针药结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综合疗效。方法:将1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针刺治疗组与针药结合组,采用单盲的方法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肢体功能、ADL及血清NE与5-HT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肢体功能、ADL及血清NE与5-HT含量均有显著改善,其中针药结合组在这些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方面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与针刺治疗组。结论:针药结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较单纯针刺或药物治疗均显示出了明显的综合优势。
- 张卫林安基谢俊杰叶清景吴秋燕张吉玉金海鹏洪秀瑜陈加达
- 关键词:针药结合
- 热敏灸联合微针刀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微针刀松解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热敏灸联合微针刀组)、对照组(微针刀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微针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热敏灸治疗,微针刀每3 d治疗1次,热敏灸每日治疗1次,两组均以1 w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价法(MBI)来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微针刀松解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有减轻上肢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且疗效优于单用微针刀治疗。
- 柯海寅邱东升叶国平吴秋燕刘珈均
- 关键词:卒中肩手综合征热敏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