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真

作品数:25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文学
  • 4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文学
  • 5篇道情
  • 5篇文体
  • 3篇道教
  • 3篇俗文学
  • 3篇宗教文学
  • 3篇文化
  • 2篇弹词
  • 2篇雅乐
  • 2篇演进
  • 2篇日本雅乐
  • 2篇说唱
  • 2篇说唱文学
  • 2篇莺莺
  • 2篇文学形态
  • 2篇毛滂
  • 2篇刊本
  • 2篇乐府
  • 2篇鼓词
  • 2篇白话

机构

  • 25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5篇吴真

传媒

  • 4篇文学遗产
  • 4篇文学评论
  • 3篇文艺研究
  • 2篇学术研究
  • 2篇民族艺术
  • 1篇文献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道教学刊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禁忌、行当、剧场:近代戏曲的非文学演进机制被引量:5
2022年
被现代戏剧倡导者认为"不与文学发生关系"的《青石山》,源于晚明传奇《长生记》中的一折,本是完全的剧本文学,但围绕"关公""狐妖""道士"三个热门母题,该剧的演出形态、脚色设置、表演程式等,发生了一系列貌似无规则的变化,最终从折子戏发展至晚清各戏班展示阵容的压轴大戏。只有深入文本背后的实演语境,才能发现这些非文学的戏曲演进机制。不同行当的艺人为了规避不利因素,突出技艺优势,不断为本行当争取角色戏份。戏园为了因应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出演人数和演出排场,制造火炽的剧场效应。戏班为了赢得竞争,不断推出名角对手戏,变换搭档。市场、伶人、戏班、信仰禁忌等社会性的因素,都在制约和改变着近代戏曲的现实发展。
吴真
关键词:演进机制狐妖戏班行当
敦煌《叶净能诗》的口头传统与地方信仰背景
关叶法善的唐代文本之中,敦煌S.6836残卷属于叙事规模最大的传奇文字.此卷现存英国大英图书馆,不著作者,全卷长4.41米,可惜首缺尾完,尾题写有"叶净能诗",故被学界拟题为《叶净能诗》.从1960年...
吴真
关键词:古代文学道教文化
纪实特征与文学色彩:武周时期石刻投龙纪的文本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投龙仪文献记录道教投龙祭祀的仪式缘起、规格、祈愿等内容,富含政治、宗教、文化等历史信息。现存最早有据可考的国家投龙活动发生于唐太宗时期,而武则天是历史上举行投龙仪式次数最多的帝王。武周早期的石刻投龙纪反映了武周代唐之后亟于宣告“以周易唐”合法性的政治目的;武周晚期的投龙纪主要立足于帝王个人角度,以祈福延龄、增延禄寿作为发愿目的。武周时期的石刻投龙纪大致奠定了后世此类文体的撰写格式,叙事具有高度纪实性;在行文结构上,其句型灵活多变,多援引祥瑞意象入文,注重文学化表达。
李林昊吴真
关键词:文体格式
中国岁时乐舞文化在日本的接受与改装
2024年
乐舞是岁时文化的鲜明载体,日本雅乐继承了中国燕乐的“顺时令”特质,呼应天时物候的岁月轮回,形成了乐调与季节的对应规则。一些更具象征性的中国乐舞被挑选出来,作为特定节日的“定曲”,唐乐《赤白桃李花》被用作上巳节定曲,《秋风乐》《感秋乐》《苏合香》则为七夕定曲,日本乐人又将唐乐《打球乐》《泛龙舟》与端午节进行了“在地化”的重新耦合。日本古代乐书重视乐舞背后的“大国法”,详细记录相关的节日习俗、节物风情,通过寻绎乐舞与岁时节日的内在规律,可以还原这些中土佚曲的中国礼俗语境。日本接纳中国的岁时文化,是一种立体式的接纳,既包含了历法、节气、节日等时间节点和岁时知识,也包括祭祀仪式、音乐舞蹈、文学叙事、饮食节物、竞技游戏等文化风俗。
吴真
关键词:竞技游戏节日习俗文化风俗日本雅乐上巳节
卢思道生平、佚文补考
2022年
卢思道是由北齐入隋的著名文人。由于《隋书》和《北史》本传记载模糊,卢思道的生卒之年、婚姻情况,以及他的重要人生履历研究均有未当之处。根据传世史籍以及《李倩之墓志》,卢思道应当卒于开皇十年(590),而不是开皇三年(583)或者开皇六年(586)。卢、李两家世代通婚,卢思道娶其表兄李倩之的女儿李昭相为妻。卢思道历仕齐、周、隋三代,并有文名。他的文集早已散佚,在前人辑录本基础之上,还可补辑存世碑志文两篇,留存文本一则,佚诗两句。
谢霞吴真
关键词:卢思道生平婚姻佚文
晚明“庄子叹骷髅”主题文学流变考被引量:5
2019年
嘉靖时调《庄子叹骷髅》引领了晚明各类"庄子叹骷髅"主题文学的兴起和流行。明万历十二年至崇祯六年的五十年之间,以庄子叹骷髅为主题的文学体裁计有:北曲时调、民间宗教宝卷、道情、道经附录、徽州滚调、文人改编道情、文人杂剧传奇、拟话本小说。文体和文本的多样性充分证明此类主题跨越"俗文学与雅文学""世俗与宗教"的文本流动性,体现了晚明宗教文学的活力。庄子叹骷髅一类警愚醒世文学的流行,折射出人们身处"末世"的焦虑与失控感,也是文学和宗教对于横流之人欲、堕落之世风的反省与棒喝。
吴真
关键词:宗教文学道情弋阳腔晚明文学
《云门传》:词话到鼓词的过渡形态被引量:1
2020年
《云门传》是一部明代说唱词话的诵唱本,相比于明成化说唱词话,从散文比例的增长、句式的多样化、用韵的改进、在诗赞中加入曲牌等四个特征来看,《云门传》所代表的诗赞系词话开始融入丝弦伴奏的乐曲、形成具有鼓词特征的文体形态。《云门传》也是一部宣扬仙人崇拜的道情,根据书中自称"弹词"等特征,可知这一时期人们所说的"弹词"还是"词话"的别称,当时尚未形成"南弹北鼓"的说法。书中载录的【银纽丝】为现存罕见的明代俗曲,是一种兴起于山东、以弦索伴奏的"侉调"。《云门传》上承元明词话,下开清代鼓词,连接起明清说唱文学发展史的若干个断链处,为我们研究词话、道情到弹词、鼓词的承接和转变提供了新的文本依据。
吴真
关键词:文体形态说唱文学用韵弹词鼓词
贯云石《孝经直解》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1933年,久佚于中土的贯云石《孝经直解》元刊孤本在日本被发现。作为珍贵的元代白话文献,《孝经直解》被京都的"元曲研究会"引为重要参考资料,被视为解开"元杂剧兴起"学术难题的钥匙,之后元史研究、汉语研究也从该书之中发现新的研究路径。经过日本学界的推动,英语世界对此书的思想与文学也有较多研究。贯云石《孝经直解》孤本的发现与影印出版,在海外中国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了20世纪中日学者的密切互动与学术交流。
吴真
关键词:贯云石京都学派海外中国学白话文学
古代说唱词话的文学形态与演述方式——以《云门传》为中心被引量:1
2021年
孤本《云门传》补充了古代白话说唱文学的缺环,显现出明清直至现当代各类说唱体裁在文学形态与演述方式上的内在关联。《云门传》的九字句韵文文体在现存词话文献中虽为孤例,却是流行于明朝末期的道情鼓儿词的"幸存者"。《云门传》独特的复调叙事模式是"念一回唱一回"道情表演传统的极致表现,也反映了"大道情"嵌套"小道情"的道教叙事惯性。《云门传》展现了明代北方"弹词"的使用语境,证实了道情"段儿书"在说唱词话演进至鼓词路线上的中转作用,并为考辨弹词、鼓词的起源和名实之辨等说唱文学史重要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吴真
关键词:道情弹词鼓词
对《古代说唱词话的文学形态与演述方式——以〈云门传〉为中心》的问答、评议与讨论
2021年
作为明代说唱词话的"幸存者",《云门传》对研究说唱文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讲座中,吴真老师尝试破解了《云门传》文本中的几处特殊现象,对这部孤本词话所代表的曲艺传统及其在说唱文学演进史上的重要地位做了详尽阐发。在评议和讨论环节,同学们从民间文学专业视角出发,围绕说唱文学体裁、孤本文献价值、说唱表演体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程浩芯吴真
关键词:道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