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登雷
-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曲安奈德兔眼玻璃体内注射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研究家兔眼玻璃体内一次性注射曲安奈德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方法对家兔眼玻璃体内一次性注射曲安奈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其在房水和玻璃体内的药物浓度变化,计算其在房水和玻璃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玻璃体内一次性注射曲安曲德4mg后,房水—峰浓度(Cmax)=(0.466±0.173)μm/ml,半衰期T(β1/2)=(25.3754±11.417)d,药—时曲线下面积(AUC)=(3.489±0.499)μg/(ml·d);玻璃体—峰浓度Cmax=(608.7±137.0)μg/ml,半哀期T(β1/2)=(32.0±9.3)d,药—时曲线下面称AUC=(3524.3±521.7)μg/(ml·d)。结论玻璃体内一次性注射曲安奈德4mg,其在房水中半衰期为25.4d,玻璃体中32.0d,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
- 贡亦清凌芳吴登雷
- 关键词:曲安奈德玻璃体药物代谢动力学
-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后的视力及相关因素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86例巩膜扣带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的病例进行6~12mo的随访,主要检查矫正视力和眼底。36例视力<0.3的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患者186例手术后视力提高104眼(55.9%),视力<0.3者79眼(42.5%)。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是术前视网膜脱离的时间、脱离是否累及黄斑,术后黄斑前膜和黄斑水肿,以及患者年龄等。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中避免过度冷凝和环扎带的过度收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视功能。
- 陈新宇刘晓宁吴登雷周敏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视力影响因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 5-氟尿嘧啶与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合理应用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MCC)与5-氟尿嘧啶(5-Fu)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108只需手术的青光眼随机分成 3组。 5-Fu组术后球结膜下注射 5-Fu6~8次,MMC组术中一次性给予质量浓度为0.2 mg/ml的 MMC,对照组则不用任何药物,观察各组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 3~34个月(平均 28. 2月),5-Fu和MMC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5-Fu组角膜上皮点状损害18只眼(45%),MMC组低眼压2例(6.7%),与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5-Fu与MMC能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及青光眼类型选择用药。
- 陈新宇刘晓宁吴登雷
- 关键词:5-氟尿嘧啶青光眼滤过手术眼外科手术
-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250眼的临床研究
- 2000年
- 目的 :为评估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包括CRVO和BRVO的疗效。方法 :观察了从 1996年 1月~1999年 5月我院 2 5 0例RVO患者氩激光治疗组 12 0眼 (CRVO42眼 ,BRVO78眼 )和对照组 130眼 (CRVO46眼 ,BRVO84眼 )的临床资料 ,并从视力提高、眼底好转、眼底FFA复查好转、病程恢复时间四方面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氩激光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明显 ,病程缩短。结论 :氩激光治疗对CRVO和BRVO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增加视力 ,促进眼底恢复 ,减少CME、视乳头视网膜NV及由此产生的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
- 石春和吴登雷谈祥玲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氩激光光凝新生血管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52例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和特点。方法对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的52例5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不比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高。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能有效地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的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 吴登雷石春和
- 关键词: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并发症
- 影响眼内异物伤视力预后的因素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影响眼内异物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9例(59眼)眼内异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磁性异物中32例从巩膜外路切口摘出,其余17例及10例非磁性异物经玻璃体切出。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2.0±4.7)月,最好矫正视力:光感-0.02者6例,0.02~0.05者13例,0.05~0.3者18例,〉0.3者22例,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增生性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及继发性青光眼。结论眼球伤口部位、异物的位置、眼内炎、PVR、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等是影响眼内异物伤视力预后的主要因素。
- 陈新宇吴登雷王柏芳
- 关键词:眼内异物视力
- SBK与90-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对比观察
- 目的:比较分析SBK与90-LASIK两种方法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4.1月-2014.9月行准分子治疗患者150例,其中行90-LASIK手术80例,行SBK手术70例,治疗后对病人进行眼...
- 吴登雷张芹张明仙
- 关键词:近视
- 文献传递
- 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配合体会被引量:1
- 2001年
- 孙建新石春和吴登雷贡亦清
-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护理视网膜眼科手术
-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及治疗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与处理方法,分析浅前房形成与术后结膜伤口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136例(142眼)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发生浅前房36眼(25.35%),其中,术后滤过过强25眼(69.44%),结膜瓣渗漏6眼(16.67%),脉络膜脱离4眼(11.11%),恶性青光眼1眼(2.78%)。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关,以滤过过强者为最主要的原因。
- 吴登雷张芹兰小川
-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
- 柔红霉素预防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
- 2001年
-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柔红霉素预防白内障术后的后囊膜混浊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柔红霉素 5 .0μg/ m l、7.5μg/ m l两种浓度在兔眼晶状体囊外摘除术中行囊袋内灌注 5分钟。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其术后反应。术后 3个月取眼球做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的毒性反应。结果 随访 3个月 ,用药组后发障的发生率明显减低 ,未发现角膜、葡萄膜及视网膜的毒性反应。结论 柔红霉素术中一次性囊袋内灌注 ,可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率 ,并对周围组织无损伤。安全、有效、方便使柔红霉素在后囊混浊预防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
- 陈新宇刘晓宁孙艳西吴登雷
- 关键词:柔红霉素后囊膜混浊白内障囊外摘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