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瑛

作品数:14 被引量:155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护理
  • 4篇动脉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病人
  • 2篇心房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社区护士
  • 2篇术后
  • 2篇介入
  • 2篇护士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技能考试
  • 2篇梗死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旁路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市卫生局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北京市仁和医...

作者

  • 12篇吴瑛
  • 3篇郑修霞
  • 2篇罗萍
  • 2篇贾明艳
  • 1篇吕兆丰
  • 1篇尹彦琳
  • 1篇王方正
  • 1篇刘宇
  • 1篇李宏才
  • 1篇耿笑微
  • 1篇唐闽
  • 1篇牛国栋
  • 1篇支力大
  • 1篇姚景鹏
  • 1篇李彦东
  • 1篇温静
  • 1篇梁志欣
  • 1篇范晓君
  • 1篇宫玉花
  • 1篇陈新民

传媒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国护理管理
  • 2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护理研究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实用护理杂志
  • 1篇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特点的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作特点。方法 4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成有器质性心脏病和无可发现的器质性心脏病 2组,共进行 45次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房颤发作前 30min和 1min的窦性心室率,以及诱发和不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的配对间期(PP')和早搏指数(PI)。结果随机抽取53例次的阵发性房颤样本。房颤发作前30 min和 1min的平均窦性心室率改变不显著,但 14例次(33%)和15例次(36%)房颤发作前分别出现窦性心室率显著减慢和显著加快,15例次(36%)房颤发作前1min的窦性心室率<60次/min。与53个不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相比,48个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的PP'间期和PI均显著缩短(P<0.001)。有器质性心脏病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2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元显著性。结论 短配对间期的房性早搏是阵发性房颤的独立诱发因素。部分患者的房颤发作与心动过缓有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能预防房颤的发生。
吴瑛牛国栋李宏才李彦东支力大尹彦琳
关键词: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心率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延误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27
2002年
目的为探讨AMI患者溶栓治疗前时间延误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 4 7例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调查 ,同时对 10 0名急诊科和CCU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溶栓治疗的院外延误时间为 16 5min(自身延误 12 9min ,交通延误 36min) ,院内延误 12 6min(急诊室 78min ,CCU延误 4 8min) ;4 7例患者中仅有 7例 (14 .9% )对AMI和溶栓的知识有所了解。CCU护士对AMI溶栓认识程度显著好于急诊室护士。结论加强AMI患者对AMI和溶栓知识的了解 ,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
李遇秋李会清吴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CCU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床上活动时间的探讨被引量:52
2002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最佳床上活动时间。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 ,随机分组将 4 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组分别在拔管后 6h和 2 4h床上活动 ,观察 2组病人床上活动后穿刺点出血、血肿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活动后 2组病人在拔管后 8h、2 4h、2 6h无 1例出现穿刺点出血、局部血肿。但在拔管后8h、2 4h 2组病人在腰背疼痛、失眠、排尿困难、食欲下降、烦躁等舒适度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拔管后 6h进行床上活动是安全。
于艳青吴瑛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发症护理支架植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感障碍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5
2004年
陆霞吴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情感障碍焦虑抑郁心绞痛
北京市社区护士对护理操作技能考试的评价被引量:1
2003年
对 2 0 0 2年参加社区护士技能考试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社区护士对技能考试的内容、评分标准及考试管理等方面的想法和建议。有 77 8%的护士认为采取上岗考试十分必要 ,有 83 7%的护士认为护理操作技能对于社区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有 6 5 7%的护士感受到参加社区技能考试可以促进其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
罗萍郑修霞贾明艳蒋保季吴瑛刘宇范晓君耿笑微
关键词:护士护理操作技能考试社区护士
经皮血管缝合器病人活动后并发症与舒适度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6
2004年
于桂香吴瑛
关键词:血管缝合器并发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护理学向科学迈进的沿革——介绍美国护理科学探索过程被引量:15
2003年
专业的关键特征之一是拥有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护理要从一个职业发展成为一门专业,必须建立和发展能够指导护理实践的科学知识体系。然而,什么是护理学所特有的、能够作为护理实践基础的知识体系呢?其实质又是什么呢?护理界,尤其是美国的护理界,为了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误区。美国的护理学科发展主要经历了5个不同的时期,从建立护理专业知识体系的思想形成,到改革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大力开展护理科研、进行护理研究生教育以及建立和发展护理理论,虽然每个发展时期的努力重点各不相同,但其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始终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建立和发展护理学科特有的理论知识体系,使护理学成为一门专业。
吴瑛
关键词:护理科学美国护理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探讨适合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方法 :在分析社会对临床第一线护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的需求 ,以及本学院十余年护理本科和成人大专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上 ,确定培养目标 ,建立独特的课程体系 。
吴瑛陈新民梁志欣姚景鹏郑修霞吕兆丰
关键词:高等护理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变革理论在北京市社区护士技能考试工作中的运用被引量:1
2003年
运用Lewin的变革理论为指导,按照“解冻期——改变期——再解冻期”的变革过程对北京市社区护士技能考试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改变,以使考试更具有科学性,充分反映社区护士的专业水平。
罗萍吴瑛贾明艳蒋保季宫玉花郑修霞
关键词:社区护士考试
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C反应蛋白与心房肌电生理改变有关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C反应蛋白(CRP)增高的程度及其与心房肌电生理改变的关系。方法24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1~3分别为:无菌性心包炎组、模拟CABG手术组、模拟CABG手术并给予甲基强的松龙2 mg·kg^(-1)·d^(-1)心包内注射(激素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开胸但不打开心包。经右颈外静脉放置10极冠状静脉窦标测导管和经右股静脉放置10极界嵴标测导管,于手术当天及术后4d内每天测量左、右心房有效不应期(ERP_(LA)和ERP_(RA)),左、右心房内传导速度(LACV和RACV)和左、右心房间传导速度(inter-atrium conduction velocity,IACV);并于每天电生理参数测定前经右肘静脉抽血5ml,采用免疫浊度终点测定法测定犬的血清CRP浓度。结果手术当天,4组犬之间的各项电生理参数和CRP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起,与激素组和对照组相比,心包炎组和CABG组具有较短的ERP_(LA)(81.67、91.67 vs 106.67、101.67)和ERP_(RA) (96.67、93.33 vs 113.33、118.33)、较慢的LACV(87.83、87.65 vs 97.20、97.60)、RACV(88.40、89.60 vs 99.05、99.48)和IACV(87.58、88.60 vs 98.00、98.35)、较高的CRP浓度(225.33、208.17 vs 107.02、112.53),P均<0.05,其变化于术后第2、第3天达到极点;术后各天心房肌电生理参数的改变与CRP浓度密切相关(r=0.65~-0.88,P均<0.0001)。结论CABG手术后伴发了严重的炎症反应和电生理参数改变,且电生理参数的改变与CRP浓度密切相关,激素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CRP浓度,并且有效地抑制了心房肌电生理参数的改变。
吴瑛唐闽唐艳红杨波江洪王方正黄从新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反应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