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永常

作品数:10 被引量:197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水稻
  • 7篇温度
  • 6篇稻米
  • 6篇结实期
  • 4篇结实期温度
  • 2篇稻米品质
  • 2篇粒重
  • 2篇糊化
  • 2篇糊化温度
  • 2篇环境温度
  • 1篇稻米胶稠度
  • 1篇稻米品质形成
  • 1篇度条件
  • 1篇育种
  • 1篇整精米率
  • 1篇水分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齐穗

机构

  • 9篇西北农业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0篇吴永常
  • 7篇程方民
  • 5篇朱碧岩
  • 4篇张嵩午
  • 2篇王长发
  • 1篇陈建文
  • 1篇方辉
  • 1篇申云霞
  • 1篇杨改河
  • 1篇蔡建秋

传媒

  • 4篇西北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7
  • 7篇1996
  • 1篇199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实期环境温度对稻米糊化温度的影响被引量:37
1994年
对8个水稻品种的多点、多播期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稻米糊化温度的主要气候因子是环境温度;日辐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温度而间接起作用的;其他气候因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且品种间反应不一致;抽穗后20d内环境温度对稻米糊化温度的影响较大,抽穗前10d和抽穗20d后的影响较小。
朱碧岩吴永常杨宝平
关键词:水稻糊化温度环境温度温度
结实期环境温度对稻米糊化温度影响的时段效应分析被引量:15
1996年
通过对1988年在全国13个点、8个品种多播期试验结果的积分回归分析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结实期环境温度对稻米糊化温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稻齐穗后20d内的温度状况,其它时段的温度对糊化温度的影响很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稻米的糊化温度与其籽粒的淀粉粒结构及排列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温度对稻米糊化温度的影响是通过温度-灌浆动态-淀粉粒结构-糊化温度这样一个关系链来完成的。
程方民朱碧岩吴永常陈建文
关键词:糊化温度环境温度结实期
土壤水分资源生产能力及其利用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采用人工控制土壤贮水量,在陕西关中气候条件下,研究作物土壤水分生产能力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生产能力小麦最高为17.59kg/(hm2·mm),谷子11.61kg/(hm2·mm),豌豆10.33kg/(hm2·mm),油菜10.6kg/(hm2·mm);获得一定籽粒产量的最低土壤水分临界值约为:小麦160mm,豌豆150mm,谷子和油菜300mm,土壤水分超过此临界值后,增加水分,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当水分超过一定量(豌豆300mm,小麦400mm,谷子500mm,油菜650mm时),产量则渐趋于稳定;低供水多施肥和高供水少施肥土壤水分的无谓消耗增加,不利于提高土壤水分的生产能力,必须量水施肥,才能提高土壤水分生产能力。
杨改河申云霞唐拴虎王长发温小侠吴永常
关键词:土壤水分作物
大麦叶色转换突变系的转换特性及其基因控制被引量:3
1998年
对大麦叶色转换突变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麦叶色转换突变系的叶色转换特性是受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控制的,植株转色的表现要有适宜外界环境条件的诱导,否则与其它间类型的大麦无异;植株转色的根本原因是叶根素合成代谢变化的结果,突变系转色期间叶绿素的合成过程受阻,且受阻部位在ALA形成之后;突变系叶色转换特性的表现是由隐性、单核基因控制的.
朱碧岩蔡建秋程方民程方民
关键词:大麦基因控制育种
稻米品质温光潜势的估算及其在我国的地域分布被引量:10
1997年
通过研究水稻灌浆结实期间温度、辐射和米质之间的关系,首先建立了米质温度函数。然后通过估算不同温度下由辐射引起的米质降解率,建立了米质辐射订正函数。将上述两函数结合,则可得估算一地米质气候资源潜力的米质温光潜势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估算了我国各稻区的米质温光潜势值。从潜势在全国的分布可以看出:我国米质气候资源对于米质优化具有普适性质;潜势因地域而异,具有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潜势随季节有别,具有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在地形复杂地区,潜势还呈现出多层次的垂直地带性结构特征。
张嵩午程方民吴永常
关键词:稻米品质水稻
灌浆结实期温度对稻米垩白形成的影响被引量:85
1996年
通过对6种不同类型品种、4个温度处理的人工气候箱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灌浆结实前20d的高温条件会造成稻米垩白度的显著增加;低温对垩白形成的影响因品种类型不同表现一定的差异:粳稻品种对低温反应不敏感,籼稻品种在低温下垩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电镜观察证明,稻米垩白的形成与籽粒内部淀粉粒的结构有密切联系,胚乳淀粉结构松散,是稻米垩白形成的内在原因。
程方民张嵩午吴永常
关键词:水稻温度灌浆结实期
稻米胶稠度与结实期温度间的关系被引量:32
1996年
对多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进行多试点、多播期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齐穗后20d内的日均温度是结实期温度对稻米胶稠度影响的主要时段。对稻米胶稠度与齐穗后20d温度关系的回归分析可知,稻米胶稠度随该时段温度的变化呈直线和抛物线型两种趋势,且这种趋势类型的形成与品种的熟性有关。
程方民张嵩午吴永常王长发
关键词:水稻胶稠度结实期温度
齐穗30d温度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4
1996年
通过8个水稻品种多年、多点、多播期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表明:齐穗后30d是稻米品质形成的主要时段。其米质与最终米质相比,变化幅度不超过10%;齐穗后30d不仅基本决定了综合米质的形成,而且对某些权重较大的单一性状(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
吴永常张嵩午程方民
关键词:稻米品质温度条件水稻
稻米粒重形成规律与结实期温度的关系被引量:13
1996年
多品种,多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粒重形成的动态过程可用二次曲线模型来表征,且齐穗后20d内是粒重形成及其温度影响的主要时段;温度对粒重有效积累天数及速率的影响存在相互补偿作用,在补偿作用达到平衡时粒重达最大值,此时温度为粒重积累的适宜温度;结实期高(低)温一般要经历9~12d的连续作用才能看出其效果。
朱碧岩程方民吴永常方辉
关键词:粒重形成结实期温度水稻
结实期温度对稻米粒重和整精米率形成动态的影响被引量:36
1996年
通过多年、多播期、多品种结实期分段取样和人工气候箱控温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20d内是稻米粒重和整精米率形成及其对环境因素影响反应的主要和敏感时段;粒重和整精米率有效积累天数和积累速率对结实期温度影响的反应存在相互补偿作用,并据此估算出粒重形成的适宜温度指标为:籼稻24.14~25.50℃,粳稻23.65~24.83℃;整精米率形成的适宜温度指标为:籼稻23.11~24.65℃,粳稻21.61~23.48℃;
朱碧岩程方民吴永常
关键词:水稻粒重整精米率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