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希尧

作品数:28 被引量:360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网络
  • 5篇企业
  • 5篇绩效
  • 5篇集群
  • 5篇产业集群
  • 5篇创新绩效
  • 4篇知识
  • 4篇接近性
  • 3篇知识基
  • 3篇知识基础
  • 3篇知识流
  • 3篇知识流动
  • 3篇中介
  • 3篇实证
  • 3篇实证分析
  • 3篇网络结构
  • 3篇竞争优势
  • 3篇跨国
  • 3篇技术创新
  • 3篇合作网络

机构

  • 20篇西安交通大学
  • 17篇西安理工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郑州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西安邮电大学

作者

  • 28篇向希尧
  • 13篇蔡虹
  • 8篇裴云龙
  • 4篇刘岩
  • 2篇朱伟民
  • 1篇赵欣
  • 1篇尹猛基
  • 1篇薛伟贤
  • 1篇党兴华
  • 1篇郭菊娥
  • 1篇张之光
  • 1篇肖瑶

传媒

  • 6篇科学学研究
  • 4篇科研管理
  • 3篇管理学报
  • 2篇管理科学
  • 2篇系统管理学报
  • 1篇商业研究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外国经济与管...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工业技术经济
  • 1篇经济与管理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管理评论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破坏事件对创新组织双元学习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破坏事件作为组织负效应的研究分支被组织创新领域研究广泛关注,近期关于创新理论与双元学习方面的研究认为,组织中不同阶段的破坏事件对组织成员探索性学习与利用性学习存在不同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双元学习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以组织适应性作为因变量,探究不同阶段破坏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双元学习的匹配关系,并加入时间变量与破坏事件程度进行系统仿真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完全不存在破坏事件的情况下,双元学习方式对组织适应性的影响不显著;仿真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破坏事件的发生有利于组织学习与知识获取的提升。研究结论有利于理解破坏事件促进组织适应性与组织绩效原因,并为企业如何利用组织双元学习在组织变革中存活与提升组织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
肖瑶向希尧成泷
专业虚拟社区研究综述与PVC知识创造模型构建被引量:11
2018年
专业虚拟社区蕴藏着海量数据、信息和有价值的专业知识,已成为新兴知识源,受到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重视;专业虚拟社区倡导开放、互惠的知识共享规范,打破了传统、封闭的知识管理模式,激发了学者的研究兴趣。本文回顾发表于国际主流刊物的文献,(1)综述了专业虚拟社区成功,专业虚拟社区知识搜寻与贡献方面的研究成果,重新分析了专业虚拟社区双向使用领域的研究结果,分析讨论了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在文献综述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调研,构建了专业虚拟社区知识创造模型,将知识创造过程依次划分为知识贡献、知识检验、知识搜寻和价值观内化四个阶段,初步阐释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个人知识与大众知识、搜寻者角色与贡献者角色互相转化中的知识创造规律。最后,本文指出了新模型中有待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赵欣张之光向希尧
关键词:知识贡献知识创造
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对技术合作的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9
2016年
根据熵指数的可分解特性,将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划分为相关与非相关两类。通过对中国电子信息行业54家代表性企业从2000~2010年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对其技术合作频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非相关多元度与企业技术合作频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此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与合作频次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
刘岩蔡虹向希尧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
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中3种接近性的作用被引量:43
2010年
在中国企业参与的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中,厘清不同接近性的影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电力系统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数据,依据企业间共同申请专利的行为识别相互的专利合作关系,构建由112家中外企业组成的专利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QAP多元回归方法就地理接近性、技术接近性和社会接近性对企业在专利合作网络中的距离和合作创新程度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理接近性对企业在专利合作网络中的距离和合作创新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技术接近性对于缩短企业间在合作网络中的距离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对提高合作创新程度也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较小;相对而言,社会接近性对于缩短企业之间在专利合作网络中的距离以及提高合作创新程度的正向作用最为显著。
向希尧蔡虹裴云龙
战略型奖励、跨界知识流耦合与新产品创造力
2023年
战略型组织奖励有助于企业持续校准创新战略与知识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异质知识的跨界耦合及创造力水平的提升。基于开放式创新、组织奖励以及知识耦合视角,将企业间跨界知识流耦合划分为知识流双向联合与知识流双向平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战略型组织奖励通过知识流耦合对新产品创造力的影响。以中国229家企业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战略型组织奖励对知识流双向联合的影响呈非线性“U”型特征,而正向促进知识流双向平衡;知识流双向联合对新产品创造力的影响更显著;战略型组织奖励主要通过知识流双向联合的中介作用影响新产品创造力。
赵旭向希尧
关键词:知识流动
基于情境的多维接近性与知识流动被引量:6
2017年
探讨接近性类型与空间维度,剖析了基于形式空间接近性研究的局限性,从知识流动的多重嵌入角度论述了接近性研究多维度转向的理论基础;在总结接近性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效应"基础上,结合嵌入理论并引入"本地"与"非本地"情境因素,提出了多维接近性整体分析框架。此外,从不同空间范围知识流动机制的理论兼容性、关系与结构双视角整合以及知识网络空间迁移3个方面探讨了基于多维接近性整体框架的研究前景。
向希尧裴云龙
关键词:知识流动
跨国技术溢出网络结构分析与路径识别——基于专利引用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1
2009年
对目前利用专利引用网络进行技术溢出路径识别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结合专利引用网络和专利发明人合作网络的分析方法。并利用电力系统相关技术分类下的专利数据,对中国籍发明人从美国专利中获取溢出技术的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方法构建的技术溢出网络反映了更为完整的技术溢出网络。样本数据构建的技术溢出网络整体分散,局部集中。在局部网络中,存在一些凝聚子群。这些子群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了技术溢出的路径。网络中的少数中心节点连通了大量的网络节点,但是缺乏沟通不同子群的中间节点。
向希尧蔡虹
关键词:网络结构
非本地情境下社会接近性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技术接近性的调节效应被引量:4
2020年
采用南京、西安等地生物医药集群企业的调研数据,基于多维接近性理论论证了非本地社会接近性特点,并检验了其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接近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表征社会接近性的外设机构数、亲密伙伴数等指标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交流可持续性和交流频次的影响不显著。另外,技术接近性可以正向调节外设机构数和亲密伙伴数两个指标的影响,从而验证了非本地情境下的多维接近性复合效应。
向希尧裴云龙
关键词:产业集群创新绩效
集群企业双层跨界连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2019年
跨界连接是集群企业超越多维度边界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渠道。现有研究既未能区分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跨界连接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也忽视了地理距离对不同跨界连接的影响。基于79家集群企业的调研数据,采用层次回归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组织跨界和人员跨界均对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关系,地理距离负向调节组织外迁、与外迁组织联系程度等指标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同时对非本地人员联系频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集群企业跨界创新的微观作用机制,为企业有效发挥双层面跨界连接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向希尧薛伟贤赵家晗
关键词:产业集群创新绩效
基于文化异质性的创新网络治理选择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技术创新网络治理是维持网络稳定及促进网络中知识信息流畅运行的核心问题,但现有文献在研究其核心治理机制应用情境及影响路径方面相对缺乏。文章采用合作创新中成员文化的异质性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合同治理及关系治理对网络合作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抑制作用,且将文化分为个人-集体主义及不确定性规避两个维度。结果表明,在个人主义以及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中合同治理更为有效,集体主义以及高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中关系治理更为有效,且个人-集体维度对合同与关系治理交互存在调节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网络成员依据不同的文化情境利用更为有效的治理机制,为创新网络中不同文化成员治理机制选择,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及竞争优势的获得提供理论支持。
肖瑶党兴华向希尧
关键词:合作创新网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