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榕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情绪
  • 3篇面孔加工
  • 2篇知觉
  • 2篇知觉负载
  • 2篇情绪性
  • 2篇注意瞬脱
  • 2篇范式
  • 1篇电图
  • 1篇性别差异
  • 1篇眼动
  • 1篇眼动研究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抑郁症治疗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行为
  • 1篇社交焦虑
  • 1篇神经电
  • 1篇内隐
  • 1篇情绪面孔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篇叶榕
  • 5篇余凤琼
  • 4篇汪凯
  • 2篇朱春燕
  • 1篇刘云峰
  • 1篇谢新晖
  • 1篇蒋玉宝
  • 1篇李丹丹
  • 1篇李丹

传媒

  • 1篇心理学报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注意瞬脱范式中的知觉负载对情绪面孔加工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情绪性刺激的加工是否受注意影响目前尚存争论。基于许多操纵空间注意焦点的研究未能在注意资源的分配上进行精确的调节,本实验将时间维度的注意瞬脱范式与负载理论相结合,通过调节注意瞬脱中T1刺激物知觉负载水平的高低(箭头朝向相同与否),观察被试在四种时间延迟条件下(延迟2,延迟3,延迟5,延迟8)T2目标侦测任务恐惧和中性面孔的反应正确率,从而对情绪性刺激的加工特征进行研究。实验发现:对恐惧面孔侦测的正确率在高知觉负载条件下显著降低,而中性面孔则不受知觉负载水平影响,并且这种高知觉负载对恐惧面孔加工的抑制作用仅发生在注意瞬脱中的短延迟条件下。说明在知觉加工资源和注意调节作用同时受限的情况下恐惧面孔的优势加工受到限制,提示情绪性刺激的加工与中性刺激相比消耗的加工资源较少,并依赖于注意的调控。
叶榕余凤琼蒋玉宝汪凯
关键词:情绪知觉负载注意瞬脱
情绪面孔加工受知觉负载影响的注意瞬脱范式研究
目的情绪性刺激通常被认为以自动化的形式进行必要加工。许多通过外部操纵空间注意焦点的神经电生理和神经影像学研究针对情绪加工是否依赖于注意这一问题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尽管知觉负载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些矛盾结果的原因,但...
叶榕
关键词:情绪知觉负载注意瞬脱
文献传递
注视方向影响社交焦虑个体对情绪面孔加工的眼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注视方向线索对社交焦虑个体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方法 从安徽医科大学抽取56名本科生,依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得分将被试分为高社交焦虑组(HSA)和低社交焦虑组(LSA),采用配对的厌恶和中性面孔作为实验刺激材料并记录眼动数据.结果 直视条件下,HSA组注视厌恶面孔的时间为(2311.09±521.41)ms,注视中性面孔的时间为(1910.69±607.59)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A组注视厌恶面孔与中性面孔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条件下,HSA与LSA注视厌恶面孔与中性面孔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视方向影响了社交焦虑个体对厌恶表情的加工,表明直视的厌恶面孔对于HSA个体来说是一种社交威胁信息,斜视的厌恶面孔不是明确的社交威胁信息.
李丹朱春燕汪凯余凤琼叶榕谢新晖刘云峰李丹丹
关键词:社交焦虑情绪面孔眼动
内隐和外显负性情绪对反应抑制的影响--来自正常人和情绪疾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学证据
引言:反应抑制加工是执行功能的一个重要成分.负性情绪性下的反应抑制能力对于很好的适应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尽管前人已经对情绪影响反应抑制加工的神经机制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工作,但是仍然没有一致的结论.目的:本研究拟从内隐(意识...
余凤琼叶榕卫玲李丹张龙陈新贵汪凯
关键词:P3扣带回
情绪性刺激社会行为控制能力的性别差异:来自情绪性Go/Nogo任务的ERP研究证据
目的 电生理和神经影像学研究长久以来集中于对行为控制能力的神经机制的研究,然而直接针对男性和女性在此能力上差异的脑机制研究一直较少。行为控制能力尤其是对情绪性干扰刺激的抑制能力的性别差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余凤琼叶榕罗跃嘉汪凯
神经反馈增强积极情绪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2024年
积极情绪的增强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社会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神经反馈技术的发展为调控抑郁症积极情绪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传统积极情绪干预方法主观性强、治疗效果局限、缺乏可量化的客观评价指标,基于客观生理和影像指标的神经反馈技术在增强抑郁症积极情绪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神经反馈通过可视化方式将实时的大脑活动反馈给被试,让其能够使用特定的策略针对性地调控情绪相关脑区,客观定量地评价积极情绪的改善。现有的研究在实验范式、参数设置和个体疗效上存在较大异质性。通过回顾和总结神经反馈增强积极情绪的实验设计、研究的影响因素和基于神经影像标记物的目标靶点,强调了神经反馈实验设计和结果报告标准的重要性,探索性地提出了基于奖赏环路的潜在干预靶点及优化方案。有望为临床抑郁症积极情绪恢复提供可操作性的参考方案,为未来神经反馈技术在抑郁症临床症状治愈和社会功能康复中的转化应用和普及奠定基础。
车强燕孙韵琳靳佳朱春燕汪凯汪凯余凤琼
关键词:积极情绪抑郁症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